世衰道微,大经不正,故人人得为异说以济其私,而邪慝并起,不可胜正,君子于此,亦复其常道而已。常道既复,则民兴于善,而是非明白,无所回互,虽有邪慝,不足以惑之矣。尹氏曰:“君子取夫狂獧者,盖以狂者志大而可与进道,獧者有所不为,而可与有为也。所恶于乡原,而欲痛绝之者,为其似是而非,惑人之深也。绝之之术无他焉,亦曰反经而已矣。”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赵氏曰:“五百岁而圣人出,天道之常;然亦有迟速,不能正五百年,故言有余也。”尹氏曰:“知,谓知其道也。”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赵氏曰:“莱朱,汤贤臣。”或曰:“即仲虺也,为汤左相。”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散,素亶反。散,氏;宜生,名;文王贤臣也。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此所谓闻而知之也。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林氏曰:“孟子言孔子至今时未远,邹鲁相去又近,然而已无有见而知之者矣;则五百余岁之后,又岂复有闻而知之者乎?”愚按:此言,虽若不敢自谓已得其传,而忧后世遂失其传,然乃所以自见其有不得辞者,而又以见夫天理民彝不可泯灭,百世之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耳。故于篇终,历序群圣之统,而终之以此,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也,其指深哉!有宋元丰八年,河南程颢伯淳卒。潞公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而其弟颐正叔序之曰:“周公殁,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辟邪说,使圣人之道涣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附录一序跋
宋当涂郡斋刊四书章句集注题跋宋·马光祖
当涂郡斋旧有文公《语》、《孟集注》,注与本文皆大字,放老眼为宜,盖正肃吴公所刊,见谓善本。光祖朼来假守,依仿规制,取《中庸》、《大学章句》亻并刊之,足成《四书》。《语》、《孟》岁月浸久,闲有漫灭,就加整治。是书在天地间无穷达老少皆不可一日废,熟复玩味,则施之行事,其有不敬且畏哉?淳祐壬子孟秋朔旦,金华马光祖敬识。
覆宋淳祐本四书识语元·佚名
《四书》家藏人诵,而板行者类多细字,不无讹舛。今得燕山嘉氏所刻宣城旧本于京师,经注字等实便观读。于是其残阙,置诸泳泽书院,嘉与学者共之。至正丙午秋八月识。
宋刊大学章句题跋民国·郑邦述
《大学章句》一册,宋刊宋印,凡三十三叶,癸亥得之金陵。书不避“殷”、“慎”字,而独避“恒”。当时刻工习避“恒”字,至明代,版本沿袭未已。与独山莫楚生丈言之,亦云:“厥氏所知有限,惟‘恒’、‘’二字易晓,久则习以为常耳。”吴门闻有《中庸》半部,已为他人收去。童读之书,以《大学》为首,今得此而珍之,岂还童之徵耶!长至后五日,邦述记。
《序》中于“宋”字、“国家”字提行,当时尊王之证。甲子二月,述再书。
元刊四书集注题跋民国·袁克文
《四书集注》,宋刊传世以淳祐本为最善。此南宋刊之绝精者,与淳祐本悉合,从未见于著录。况经明代巨儒魏庄渠先生精楷批注,益增珍贵,洵希世宝也。周九松藏书无下乘,信然。寒云记于百宋书藏。
无刊四书章句集注题跋清·丁丙
是书版心均题“晦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字。每页十四行,行大字十五,小字双行,鱼尾上有字数,每卷后有《音考》。凡一节这义、一章之旨、一篇之凡,皆有旁抹。衍文加圆圜,误字加方围,主意字眼加上下圆圜。其中《大学》“维新”,作“惟新”。《中庸》“蛟龙”,作“鲛龙”。“考诸三王而不谬”,“谬”作“缪”。《论语》“女得人焉耳乎”,“耳”作“尔”。“忽然在后”,作“忽焉”。“没阶趋进”,无“进”字。“冉子退朝”,作“冉有”。《孟子》“古公亶父”,作“亶甫”。“井地不均”,作“不钧”。“有小人之事”,作“小民”。“此率兽而食人”,“兽”上有“禽”字。“必至于彀”,作“必志”。其注之异者,《大学》中“欲其必自慊”,作“欲其一于善”之类,皆与陈鳣《经籍跋文》所记淳祐本合。又考杨士奇《东里文续编》《四书集注跋》云:“句读、旁抹之法兼取黄氏、北山何氏、鲁斋王氏、导江张氏诸本之长,宣城张师曾为之参校,加以《音考》,盖今之最善本也。刻版在常州府学。”此则句读、旁抹、《音考》一一吻合,《中庸》末有“平江章有常校”六字,其为常州版所出无疑矣。有“万卷堂印”、“吴越钱氏鉴藏书画”、“项笃寿项氏世家”、“项氏少豨主人子信家藏”、“袁又恺藏书”、“卷石山房”、“鸿城蒋培泽印”、“介青”诸图记。又有高望曾为介青藏护是书题记。少豨主人者,明嘉兴项梦原别号也。梦原为笃寿之子,万历己未进士。
元至正翠岩精舍刊大学章句笺注中庸章句笺注识语
两坊旧刊《四书》讹谬不一,今得金华鱼斋王先生批点笺注正本,仍分章旨,明事义,正句读,附释音。端请名儒,三复校正,经注大字,暂新绣梓,视他本实为明备,愿与四方学者共之。至正丙申孟春,翠岩精舍谨识。
明伊藩翻正统本四书集注题跋清·丁丙
各书前均有朱子《序》及《序说》,又《读论语孟子法》。并有“嘉靖戊申十月伊藩掌国正派体元子亲笔撰序于钦赐正谊楼”,云:“予于嘉靖乙巳奏靖颁降《五经》、《四书》等书以备观览,既而小儿辈少知向学,纪善、伴读等官持南版《四书》以进,纸粗字讹,有误后学。因命工正官将原颁官本《四书》翻刻,传之子孙、贻于后世”云。所谓原颁官本《四书》即正统闲司礼监所刻之《五经》、《四书》也。行宽字大,橅印颇精,翻刻悉仍旧观,惟无《大学》与《中庸或问》耳。
明吉府翻正统经厂本四书集注题跋清·丁丙
《大学》朱子《章句》前有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子《序》,后附《大学或问》。《中庸》朱子《章句》前有淳熙己酉春三月戊申新安朱子《序》,后附《中庸或问》。《论语》十卷,前有《朱了集注序说》。《孟子》十四卷,前有《朱子集注序说》,后附《读论语孟子法》。有“吉府图书”大方印。按:古者周宏初辑《古今书刻》,吉府刊《四书集注》当即翻正统司礼监刊本,故盖印于每卷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