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孝经》一卷
凡二十二章,比今文多《闺门》一章,余三章分出。本亦出孔壁中。
《孝经注》一卷
汉郑康成撰。世传秦火之后,河间人颜芝得《孝经》藏之,以献河间王,今十八章是也。相承云康成作注,而郑《志》目录不载,故先儒并疑之。古文有孔安国《传》,不行於世。刘炫为作《稽疑》一篇,序所谓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者也。及唐开元中,诏议孔、郑二家,刘知几以为宜行孔废郑,诸儒非之,卒行郑学。按《三朝志》,五代以来,孔、郑注皆亡。周显德中,新罗献别序《孝经》即郑注者,而《崇文总目》以为咸平中日本国僧奝然所献,未详孰是。世少有其本。乾道中,熊克子复从袁枢机仲得之,刻于京口学宫,而孔《传》不可复见。
《御注孝经》一卷
唐孝明皇帝撰并序。今世所行本也。始刻石太学,御八分书,未有祭酒李齐古所上表及答诏,且具宰相等名衔,实天宝四载,号为《石台孝经》。乾道中,蔡洸知镇江,以其本授教授沈必豫、熊克,使刻石学宫,云欧公《集古录》无之,岂偶未之见耶?家有此刻,为四大轴,以为书阁之镇。按《唐志》作《孝经制旨》。
《孝经正义》三卷
翰林侍讲学士济阳邢昺叔明撰。明皇既注《孝经》,元行冲为之疏。咸平中,以诸说尚多,诏昺与直秘阁杜镐等,据元氏本增损,定为《正义》。四年上之。
《古文孝经指解》一卷
司马光撰。按《唐志孝经》二十七家,今温公序言秘阁所藏,止有郑氏、明皇及古文三家而已。古文有经无传,以隶体写之,而为之《指解》。仁宗朝表上之。
《古文孝经说》一卷
翰林学士成都范祖禹淳甫撰。元佑二年经筵所进。
《孝经解》一卷
张九成撰。
《孝经刊误》一卷
朱熹撰。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
《孝经本旨》一卷
黄干撰。凡诸经传於言及孝者,辑录之为二十有四篇。
《孝经说》一卷
项安世撰。
《蒙斋孝经说》三卷
礼部尚书四明袁甫广微为鄱宪日,为诸生说《孝经》,旁及诸子,诸生录之以为此编。
前志《孟子》本列於儒家,然赵岐固尝以为则象《论语》矣。自韩文公称孔子传之孟轲,轲死,不得其传。天下学者咸曰孔、孟。孟子之书,固非荀、扬以降所可同日语也。今国家设科取士,《语》、《孟》并列为经,而程氏诸儒训解二书常相表里,故今合为一类。
《论语》十卷
汉有齐、鲁及古文三家,今行於世者《鲁论语》也。传授本末,何晏序文备矣。
《论语集解》十卷
魏尚书驸马都尉南阳何晏平叔撰。
《论语释文》一卷
唐陆德明撰。
《论语注疏解经》十卷
邢昺撰。唐人止为《五经》疏,而不及《孝经》、《论语》,至昺始奉诏为之。
《孟子》十四卷
赵岐云名轲,字则未闻也。按《史记》字子舆,《孔丛子》作子车。
《孟子章句》十四卷
后汉太仆京兆赵岐邠卿撰。本名嘉,字台卿,避难改名。
《孟子音义》二卷
龙图阁学士侍读博平孙奭宗右撰。旧有张镒、丁公着为之音,俱未精当。奭方奉诏校定,撰集《正义》,遂讨论音释,疏其疑滞备其阙遗,既成上之。
《孟子正义》十四卷
孙奭撰。序言为之注者,有赵岐、陆善经,其所训说,虽小有异同,而共宗赵氏,今惟据赵注为本。
《论语笔解》二卷
唐韩愈退之、李翱习之撰。按《馆阁书目》云秘书丞许勃为之序,今本乃王存序。云得於钱塘汪充,而无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