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勘】房劳后得外感病。病适至行房。不过比他人略重。寒证则发
寒更甚。热证则灼热尤极。在医者识时审证。辨体立方。宜发表则发表。宜温中则温中。宜清里则清里。察其受病之浅深。决其用药之轻重。量其素体之阴虚阳虚。于发表温中清里等法之中。兼顾其虚而补托之。如辨其人真阳素虚者。阴寒为本。邪多挟水而动。除表寒症外。
必兼为呕为咳。或腹痛下利。甚或面青足冷等症。发表药中。急宜加附子桂枝等品。如参附再造汤。助阳破阴以发汗。庶免逼汗亡阳之患。
如辨其人真阴素虚者。阳亢为本。邪多挟火而动。除新感症外。必兼口燥咽干。或心烦不寐。甚或面赤肢厥等症。发表药中。亦宜加生地、
麦冬。如七味葱白汤。养血滋阴以发汗。始能津津汗出而解。表邪解后。阳虚者中气必亏。温中药中。早宜加肉桂、附子等品。如附子理中汤加肉桂。以助阳而御阴。庶免中阳暴脱之患。阴虚者元精益亏。清里药中。亦宜加生地、麦冬。如导赤清心汤。以救阴而生津。庶免元精
暴绝之虞。即或有寒入精室。其症阴肿足冷。小腹绞痛。面赤阳缩。筋惕肉。
犹可用真武汤。加两头尖、韭白等。或用当归四逆汤加烧散。(即妇人裆近阴处、剪取一块、烧灰、调入药汤中服、妇人病取男子
裆、如前一般。)回阳摄阴。兼通阴浊。以救济之。外罨通阴达阳
法。(用来复丹二钱、研末、放入脐中、上罨活杀白鹁鸽对剖半只、内去肠杂、外不去毛。再加软绵扎紧、约三小时即去之。)或用生姜
汁一碗。浸肾囊。汁渐收干。肾茎即出。或用回阳散二三分。放入脐中。外贴阳和解凝膏。
即痛除而茎出。如热入精室。即俗称夹阴温病。
较夹阴伤寒尤险。由欲火与伏火交蒸。深恐转瞬阴竭。急宜救阴泄浊。峻泻其交蒸之火。以存真阴。如陶氏逍遥汤及滋任益阴煎加减。(本方去砂仁、熟地、炙草、加烧
散、槐米、白薇、生甘细梢、熟地露代水煎药。)神气昏厥者。外用通窍透邪法。(用安宫牛黄丸两颗、研
细、用银花露调和成饼、安入心下、上罨对剖白鹁鸽半只、用帛扎紧、一俟鸽有臭气、即揭去之。)犹可十救三四。
【炳章按】宋爱人曰。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曰。今之医者曰。有人入房之后。或遗精之后。其复感冒风寒而发热者。谓之阴证。不问其见证若何。总用参、术
、附、桂、姜、萸等温热峻补之药。此可称绝倒者也。
阴虚之人。而感风寒。亦由太阳经入。仍属阳邪。其热必盛。兼以躁闷烦闷。尤宜清热解邪。岂可反用热药。
若果直入三阴。则断无发热之理。必有恶寒蜷卧。厥冷喜热等症。方可用温散也。然亦终无用滋补之法者。即如
伤寒瘥后。房事不慎。又发寒热。谓之女劳复。此乃久虚之人。复患大证。根据今人之见。尤宜峻补者也。而古人治之。仅用竹茹一升煎汤
后。故凡治病之法。总视目前之现症状况。如果六脉沉迟。表里皆寒。的系三阴寒证者。即使其人本体强壮。又或绝欲十年。亦从阴治。若
使所见脉证。的系阳邪。发热烦渴便闭。并无三阴寒证者。即使其人本体虚弱。又复房劳过度。亦从阳治。如《伤寒论》中。阳明大热之症。宜用葛根、黄芩、白虎、承气之类。设使转瞬之间。转入三阴。即改用温补。若阴症转变阳症。治法亦可于温补后。改用凉散。此一定之法也。
喻嘉言治黄长人犯房劳。病伤寒十余日厥逆。医将投以姜桂温散之药。作阴症治矣。喻氏改进调胃承气汤。而厥还热透。继以大
柴胡汤。而热退身安。归而告门人曰。凡伤寒病。初起发热。煎熬津液。鼻干口渴便闭。渐至发厥者。不问而知为热也。若阳证忽变阴厥者。万中无一也。盖阴厥得之阴证。一起便直中阴证。唇青面白。遍体冷汗。便利不渴。身倦多睡。醒则人事了了。与伤寒传经之热邪。转入
转深。人事昏厥者。万万不同。如是证先犯房事。后成伤寒。世医无不为阴证之名所惑。往往投以四逆等汤。促其暴亡。而卒至阴竭莫救。尚不知悟也。夫房劳而至伤寒者。其势不过比常较重。如发热则热之极。恶寒则寒之甚。头痛则痛之剧。所以然者。以阴虚阳往乘之。非
阴盛无阳之比也。伤寒初起。便觉发热发渴。定然阴分先亏。
是以治阴症以救阳为主。治伤寒以救阴为主。伤寒纵有阳虚。治当看其人之血肉充甚。阴分可受阳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