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新汲水研服一丸。如渴,饮新汲水,当有汗出。良久未汗,即更服一丸,汗止热退能语。若小儿即量力服之。
《灵苑》治小儿伤寒壮热,解表大效。红绵散方
麻黄(半两)干蝎(七个)天麻甘草(各一分,并焙干)
上件为末。每一钱红绵一片,掺药于绵上,入生姜一片、枣子半个,同煎至半盏,去绵、姜、枣,冷服。
《谭氏殊圣》方:初得伤寒两日间,作时壮热四梢寒。朝来还似依稀瘥,至夜犹来似火燃。求取元明粉一物,饮中频吃便身安。忽然未得惺惺瘥,更与神丹转后看。解交饮子
元明粉(一钱)
上加红粉散二钱,分作四服,茶调下,相次与吃了,更服下项救生丸及真珠散。(谭氏方即无红粉散,恐是红龙散,亦治伤寒,方见搐搦门。救生丸,方见无辜疽门中。真珠散,方见客忤门中。)
《谭氏殊圣》方:小儿壮热又头疼,手足饶寒冷似冰,时时多眼涩,睡中忽跳爱虚惊。都缘全是伤寒作,不是家亲及鬼神,发表微溏通取气,免教灾苦病相萦。问命散(一名定命散)
藜芦(一两,炒干为末)麝香(半钱,同研匀)
上用一字以来,吹鼻中效,须先服红龙散四服,次与救生丸,次服真珠散,次于鼻中吹药三两喷效。(三方并见同前。)
茅先生小儿伤寒天麻散
天麻荆芥穗甘草(炙。各半两)麻黄(去节,一两)全蝎(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盏,薄荷三叶,同煎四分,通口服。
《婴孺》治小儿伤寒发热。服解肌汤不除,宜服此当归汤方。
当归桂心甘草(炙)黄芩芍药人参干姜(各一两)大黄(三两)
上切,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下芒硝一两,再煎三两沸,三百日儿半合,二岁一合。如不利加之,取利为度。
《婴孺》治小儿伤寒,寒热不休,不能服药。浴汤方
莽草丹参肉桂(各三两)菖蒲(半斤)蛇床子(二两)雷丸(五十个)
上水三升煮十余沸,适寒温浴儿,避阴及目。
《婴孺》治四五岁儿伤寒。取汗汤
麻黄(三分,去节)射干甘草(炙)升麻芍药贝母石膏(碎。各二分)桂心(一分)杏仁(二十粒,去皮)
上切,以水三升,煮及一升二合。儿强者三合,弱者二合。便令卧取汗,如人行十五里再服之。
《婴孺》治少小伤寒发热。解肌发汗散方
芍药黄芩葛根(各二分)
上切,以水三升煮一升。为四服,一岁儿为三服。
《婴孺》治少小伤寒方。
葛根(四两)麻黄叶人参(各二两)甘草(炙)桂心(各一两半)生姜(二两半)
上水六升,入枣十枚,同前药煮及二升。百日儿一合,二百日儿一合半,量儿增之。盖取汗,汗出温粉粉之。
《婴孺》治少小伤寒发热。解肌发汗散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炒)桂心(各一两)大黄(十二铢)
上为末,二百日儿,乳汁和服大豆大四丸,抱出汗。
《婴孺》治小儿伤寒,寒热往来。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牡蛎雷丸(各十分)干姜桂心枳壳浓朴(炙。各四分)白蔹(四分。一云:四合)大黄(六分)蜀椒(汗,一合)
上取猪脂一斤,细切,合药杵熟,入绢袋中炙微热,摩儿腹背手足令遍。如袋汁尽绞令汗出,摩讫粉之,浓衣抱汗出。宜于春夏用之,至秋冬不可用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红绵散
麻黄(去节,焙)全蝎(炒)甘草(炙)大黄(用湿纸裹,炮令熟,切,焙)白附子苏木(炒)天麻(生。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三、二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绵胭脂HT子同煎十数沸,如无绵胭脂,只用绵少许,裹药在内如前法,煎须候绵带红色,去绵与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变蒸及小儿伤寒、温壮、斑疮水豆、夜啼、惊叫,诸惊余热;口内生疮、小便赤色。
七宝轻青丹方
螺头青黛(半两)葛粉钩藤(炒为末,秤)天竺黄(各一分)白附子(三字)丁香(一字,炒)麝香(一字,别研,用半皂子大亦得)铅锡(灰二钱)
上为末粉,粟米煮糊为丸,如此○大。婴孩每一丸分三服,三、二岁每一丸分二服,四、五岁每服一丸,薄荷、蜜、热水磨下。
钱乙论升麻葛根汤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干葛(细锉)芍药甘草(炙,锉)
上各等分,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无时。
钱乙惺惺散治伤寒时气,风热,痰壅咳嗽及气不和。
桔梗细辛(去叶)人参(切,去顶,焙)甘草(锉炒)白茯苓(去皮)白术栝蒌根(各一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五叶,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如要和气,入生姜五片同煎。
一法用防风一分、川芎二分。
张涣羌活汤方治小儿伤寒。解利邪气。
羌活防风川芎人参(去芦头。各一两)干葛根川升麻犀角(末)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放温热服。
张涣解肌汤方治小儿伤寒。透肌散毒。
麻黄(三分)川芎人参(去芦头)赤芍药前胡独活(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放温热服。
张涣黑散子方治小儿伤寒。解利邪热。
川大黄(半两)麻黄(去根节)川升麻芍药杏仁(去皮尖)甘草(各一分)
上药慢火炒令黑色,捣罗为散。每服半钱至一钱,煎荆芥汤调下。
张涣前胡散方治小儿伤寒四五日,邪热不除者。
前胡(一两)甘草(炙)桔梗半夏(汤洗七遍)黄芩柴胡(去苗)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伤寒。金花散方
郁金(半两,末)马牙硝(一两半)腻粉朱砂(各半钱)
上件为末。每服一字,用麦门冬、熟水调下。
《良方》治小儿伤寒、风痫。小黑膏
乌头天南星(各一枚大者,烧通赤,入小瓶内,湿纸密口令火灭,取刮之,中心存白处如皂荚大子为度,须烧数枚,择中度者可用)薄荷元参(各末五钱)
上蜜和,葱白汤下豆许,频服。筋缓急加乳香同葱白煎汤。润州传医卖此药累千金。余家小儿伤风发热与二三丸,令小睡及寤则已凉矣。
《活人书》连翘饮治小儿一切热。
连翘防风甘草山栀子仁
上件各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
《活人书》三黄丸治吐血、黄胆及腹中有热。
黄连(三两)大黄(一两)黄芩(二两)
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汤吞下。小儿减服之。
《活人书》治小儿伤寒无汗,头疼,发热恶寒。麻黄黄芩汤
麻黄(去节,一两)黄芩赤芍药(各半两)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一分)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暖水调下,日三服。兼治天行热气,生豌豆疮不快,益烦躁昏溃,或出尚身疼热者。
《活人书》升麻黄芩汤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疼,发热恶寒。
升麻黄芩葛根芍药(各三钱)甘草(一钱半,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若时行疮痘出不快,烦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钱半。
《活人书》双丸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胀满。或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数起未瘥,可再服。小儿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肉不调,并宜用此丸下之。
巴豆(六十粒,去皮心膜,研,新布绞去油,日中晒之白如霜)麦门冬(汤洗,去心,二两半)甘草(一两一分,炙)甘遂(半两)朱砂(一钱,研)牡蛎(赤取粉,二两)蕤核(取仁四两半,研)
上麦门冬、甘草、甘遂、牡蛎,四味为细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捣二千杵;更入少蜜,捣和极熟,旋丸。半岁儿,服如荏子大一双。一岁儿,服如半麻子大,分为一双。二岁服如麻子大一枚,分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大二丸。七、八岁者,如小豆大二丸。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
常以鸡鸣时服。如至日出时不下者,热粥饮服数合,投之即下,药丸皆双出也。下利甚者,浓煎冷粥饮便止。
《聚宝方》红龙散治小儿惊风及四时伤寒,浑身壮热,唇口焦干,两目翻露,搐搦昏迷。
龙齿铅白霜(各二钱)朱砂(半钱)天南星(水浸七日,逐日换水,薄切,日晒干,为末,五钱)龙脑(少许)
上五味为细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食后服。
《聚宝方》金花散治小儿伤寒。
肥皂角子(一百个,铫内炭灰炒裂,取黄子)诃子皮(五个)甘草(二寸,清油内煎黄)
上三味为末。每服半钱,温水调下。治五岁以下。
《三十六种》治正受伤寒。三黄散
麻黄(半钱,去节)大黄(二钱,炒)黄芩(一分)犀角(三钱)茵陈甘草(炙。各一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浓煎葱白薄荷汤调,连进二、三服,避风。如大壮热,只用一钱。
《四十八候》治正受伤寒。三黄散
麻黄(不去节)大黄(蒸。各一分)黄芩(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葱汤下,日进二服。
《惠眼观证》豆角膏治伤寒鼻塞,贴囟。
赤豆皂角(炙过。等分)
上为末,以葱油调贴之。
《王氏手集》羌活散治大人、小儿四时伤寒,热病时行,疫疠,山岚瘴疟;早晚中露雾及暴中风寒,并宜服之。
不论阴阳证候,老幼虚实,服之使无变动,汗出即安。
川羌活独活前胡(去)柴胡(去芦,水洗)川芎桔梗枳壳(汤浸去瓤,细切,焙干,麸炒)白茯苓削术防风(各一两)细辛(去苗叶,好者)官桂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满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八分。和滓热服,连三服,汗出便安。小儿看多少加减服,并乳下亦吃。如路行不及,煎白汤点热酒调亦可。
《吉氏家传》治伤寒、疹痘蒸热,红绵散
麻黄(二两)蝎(一钱)天麻(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每服加减,水煎,入姜、枣、红绵少许,煎服。
《吉氏家传》治伤寒。人参散
人参甘草(炙。各一分)麻黄(一两半)桔梗(一两)茯苓(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葱白薄荷汤煎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伤寒壮热。解肌散
地骨皮槟榔芍药当归(各半两)甘草(炙)石膏(各一分)麻黄(去节,用汤浸洗,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伤寒及咳嗽方。头疼壮热不能言,传变终朝只是眠。面赤小便多血色,若安除是服红绵。
红绵散方
麻黄(半两,去节)天麻蝎甘草(炙)人参白术(各半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水六分,入葱白一寸,红绵裹,煎四分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伤寒一、二日,头疼,发热增寒,身体疼痛。
麻黄(汤浸,焙干)石膏(各一两)苍术(水浸,去皮)山茵陈桔梗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儿小一钱、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人参散治大人、小儿伤寒候,神圣方。
人参荆芥甘草防风干葛肉桂五加皮桔梗川芎柴胡陈皮芍药(各半两)麻黄(一两,去节,根据法制)
上为细末。每用一钱,水一盏,入乌梅一个,煎六分服。常服出汗热,进三、二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细辛散小儿大人头疼及伤寒壮热,治头风明目。
细辛石膏何首乌(各一分)川乌头川芎干薄荷(各半两)蝎(十四枚)
上为末。用薄荷茶调下,一钱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伤寒后不思饮食。饿虎散
人参(一钱)肉豆蔻(一个)僵蚕(七个)良姜甘草(炙。各二钱)
上件为末。每服一字,木瓜汤下,或粟米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伤寒。解交散
茵陈升麻茯苓甘草(炙。各二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一字,葱白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伤寒壮热,先宜出汗。浮萍散
浮萍麻黄京芎天麻(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薄荷酒调下,覆令出汗。
囟风伤寒第九
《茅先生方》小儿有囟风伤寒候,气急吃乳不得,身温热,鼻塞。此候因母夜间抱儿子睡,鼻孔内气冲着小儿囟门,奈小儿子头囟未合,被热气吹着而鼻塞至此。所治者,用葱涎膏涂囟门上,然后用镇心丸(方并见于后)磨与下之,气通即愈也。
茅先生小儿贴囟葱涎膏方
猪牙皂角天南星赤小豆
上件等分,为末。每服二大钱,用生葱自然汁调涂囟上两次,涂其鼻孔开即愈。
茅先生小儿诸惊镇心丸兼治囟风、伤寒。
朱砂(别研)白附子白僵蚕(酒洗)蝉蜕(去足翅,净洗,秤)茯神(去皮。各半两)全蝎(一分,去尾丁)脑麝(随意研入)
上为末,拌合薄荷自然汁为丸如○大,用银朱拌脑、麝为衣。每服一丸,金银薄荷煎汤磨下。
夹食伤寒第十
茅先生:有小儿中夹食伤寒候。大热呕逆,肚膨,上渴泄泻。此候因与物食所伤,而五脏结实所得。治者,先用青金丹与下三、四次,(方见夹惊伤寒门中,)方下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匀气散与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如有咳嗽,即下麦汤散(方见夹惊伤寒门中),调理治之,即愈。
汉东王先生《家宝》云:夹食伤寒并单有积证候稍异。如从膝下冷者,为单有积,必潮热,宜取之,即补。如膝下热者,并浑身热、面色青,则是夹食伤寒,须先理伤寒,后取之。以上病证并在审度用药,无不应验。
汉东王先生《家宝》夹食伤寒病症云:夹食伤寒者,面青吐逆,浑身发热;或发渴、烦躁头疼,宜用水精丹取之(方见本门),至天明须取下;准前用观音散三、二服补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后下薄荷散三、二服方见本门解其寒气。如渐有退候,恐余热未退,宜进七宝轻青丹三二服(方见单伤寒门中),间以人参散三、二服调之。(方见本门。)
《石壁经》三十六种夹食伤寒候歌:(《凤髓经》注云:坯煎散表,方见夹惊伤寒门中。乌犀膏取方与《玉诀》同,见急慢惊风门中。)
夹食伤寒先自热,内中有物伤形节。面上红斑有似丹,(《凤髓经》此三句仍云:羡自有惊身有热,邪更伤寒来相接,面上红赤亦如丹。)开口时时生燥渴。先表方知医有功,次取赤为神妙诀。微微取动一、两行,脏腑调和自安悦。此因气血弱,即所食物滞在脾胃,使肌肉上或面上如豆大或指面大赤斑点,主至夜间不眠,多渴。看轻重,先取其积,次和胃气、退热,再看证候调整。
《三十六种》内夹食伤寒候云:此候宜服白附子散。(方见夹惊伤寒门中。)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夹食伤候云:此候面上有点子,多作疹。
《仙人水鉴》:孩子伤寒与热不同,有三、两说。因奶寒亦号食伤寒;热气逼之为病伤寒。二途各使此方。
救疗孩子食伤寒且疗乳母法。
附子充汤煮黄鸡,肉擘细姜葱去皮,更入牙硝三二分,充汤早吃治孩儿。
上附子煎汤去滓,煮黄雌鸡肉,入葱白、姜、牙硝作羹,空心食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夹食伤寒。又治虫积、食积、胎积、惊积,恶物、食伤。水精丹方
天南星(一钱)滑石(各生为末二钱)水银粉(秤半钱)芜荑(取仁,一百片)巴豆(五十粒,去壳,不去油)
上先研巴豆令极细,次下芜荑仁复研,方入众药,研令极匀,以烂饭为丸如○大。每服三丸、五丸,以岁数加减。米汤泡生葱吞下,服时须令婴孩小儿空心,不可吃乳食,稍饥方可进药。如膈上有物食,势须吐出。
如膈下有食,方得转泻。切忌生硬米实、肉食等物,近夜临卧服尤佳。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夹食伤寒,又治夹惊伤寒、温壮等。薄荷散方
杜薄荷(半两,去粗梗、取嫩者)羌活全蝎(炒)麻黄(去节)僵蚕(直者去丝,炒)天竹黄(各一分)
甘草(半分,炙)白附子(半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以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煎十数沸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夹食伤寒取下,欲补虚、调胃气、进乳食、止吐泻。人参散方
人参莲肉(去心,焙)茯苓(各一分)黄(半两,槌,蜜水拌炙)甘草(炙,二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以水一药注或半银盏,入枣子半片,煎十数沸服。
夹惊伤寒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兼惊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兼惊者,是热乘心。心主血脉,小儿血气软弱,心神易动,为热所乘故发惊,惊不止则变惊痫也。
茅先生有小儿中兼惊伤寒候:大热狂躁,荒虚乱言,上渴,此候因惊热候传此。所治者,急用麦汤散三服(方见本门中,)微汗出;次日下朱砂膏二服,(方见惊积门中。)热渐退;第三日下青金丹,(方见本门中。)通三次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相夹与服。第四日身犹有伏热,即下大附散(方见慢惊风门中)。夹回阳散与服,(方见本门。)即愈。
汉东王先生《家宝》夹惊伤寒病证并方。夹惊伤寒候:浑身壮热,心躁发渴,睡里多惊,手足不定;两面颊赤色,眼腥瞪,(腥音性,瞪音郑,直视也。)小便赤。宜用薄荷散三、二服(方见夹食伤寒门中)及轻青丹三、二服(方见单伤寒门中,)间用调胃气药(方见夹食伤寒门中,)更进七宝牛黄丸治惊及金莲散三、二服退热(方并见本门)。如根据次用药不退,往往变作惊风,自有惊风诸方。
《玉诀》小儿伤寒惊搐歌:
伤寒惊搐即生涎,胃热乘虚遍体斑,颊赤口干皮受热,涎高风盛发狂言。
风盛太过者,先与解之。涎实者,下之;伤冷,温之;热即利之。利涎调气,即无误也。
《玉诀》小儿伤寒惊搐候歌:
伤寒热病胃邪攻,燥渴频频面色红。本是先传心与肺,急须解利治惊风。
此乃伤寒在表,宜坯煎散(方见本门中,)次乌犀膏利涎(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又与调荣卫,切忌用热药。
《石壁经》三十六种夹食惊伤寒候歌:
脚冷头烧气不和,渐生喘急爱眠多。有时梦里须频搐,(《凤髓经》云:梦里惊掷。)极嗽生涎不奈何。吐沫且汗方为妙,解热消涎去久。汗出除惊方已疾,其余平药与调和。
先调气,次发汗和解,解即凉膈,膈凉则涎自化矣,涎化则搐自住。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夹惊伤寒歌一同。后云:此患有先受伤寒后受惊,亦有先惊而后受伤寒。如先受伤寒,即先退伤寒,后退惊;先受惊即先退惊也。如退惊与南星丸(方见伤寒变疹门中,)如有余热更一服大青膏,(大青膏方未见,大青丹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如退伤寒即与解表散,(方见惊风门中。)后服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
《保生论》小儿伤寒并夹惊候:其脉浮洪伤寒者,小儿内停冷乳、包嚼之食,外伤冷风于腠户。令儿面色黄,两颊红色,鼻塞气喘,身上寒毛起,鼻流清涕,咳嗽喷嚏,烦躁吐食,频多下泄,小便如粉,皆是伤寒候。若加睡中惊掷狂叫,卧不安稳,是夹惊伤寒,宜与坯煎散并三服出汗,次与镇心丸。若只大喘啼叫,是伤寒正受候,宜与三黄散三服,次与麦汤散三服退热。(坯煎散与《凤髓经》同,见本门中。镇心丸方与吉氏同,见一切惊门中。三黄散与四十八候同,见单伤寒门中。麦汤散方见本门中。)
《博济方》治小儿惊风,伤寒四五日未得汗,摇头扬手上窜,多啼叫,不睡,吃水不休。铅白霜丸
铅白霜朱砂马牙硝人参天竺黄甘草(炙。各半两)山栀子(一两)
上件七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冷熟蜜汤化下。
茅先生小儿诸病青金丹
青黛(罗过,平钱满挑一钱)滑石(末)天南星丁香(罗过。各二钱)轻粉(重二钱)水银(秤二钱,先以锡二钱于铫子内煮熔,便放水银拌和,泻去于地,冷用)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无缺损者,井华水浸一宿,悬当风处吹干烂研)
上前件药同拌合,软饭为丸如此○大,巴豆不出油,根据形证用汤使下项。伤寒后取积,淡煎葱汤吞下。
取疳虫,用牛肉炙汁下。惊风、肚中紧硬、面青黑,金银薄荷葱汤吞下。因伤食肚中及腹皮上微热,肚胀,夜间作热,以疳又不是疳,面青黄色,眼微黄。此腹中有积,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内煨过,用水一盏,煎至半盏。下有积作泻,鱼汤下;气积,炒茴香汤下。根据前件下药,周岁十四丸,三岁十八丸,七岁二十四丸,看大小加减。仍须是四更初下此药,天明通下积来,积尽可根据形证候下药补之。临吃此药恐先吐下,HT小涎来不妨。
《茅先生方》小儿回阳散
苍术(一两,米泔汁浸一宿)甘草(炙)白术(炮)陈橘皮(去白,各半两)木香大附子(炮子,去皮秤。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用盐汤空心点服。回阳散可夹伤寒药与服,看形候下之。
《茅先生方》小儿伤寒夹惊麦汤散
知母人参茯苓杏仁(去白)肉桂石膏滑石甜葶苈甘草(炙)地骨皮(各等分)麻黄(去节,加一两多)
上为末。每服一钱,看大小,用麦煎汤调下,根据形候调理。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诸惊及痫,手足搐搦,眼腥瞪。七宝牛黄丸
朱砂粉霜轻粉(各一钱)牛黄(半钱)脑麝(各一字)
上为末,糯米糊丸如○大。每服二三岁半丸,四五岁一丸,煎金银薄荷汤磨下。月内小儿一丸分四服,百日内者一丸分三服。量儿大小、壮怯及病轻重加减。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潮热金莲散兼治伤寒夹惊。
连翘山栀子(去壳)甘草(炙)防风蝉壳(洗去土令净。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以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煎十数沸服。
张涣金泥膏方治伤寒邪热乘心,兼发惊病。
菖蒲(一寸九节者用)远志(去心)钩藤(各一两)人参(去芦头)草龙胆甘草(炙。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
水银(一分)牛黄(别研)麝香(研。各一钱)金箔(二十片,将水银研如泥)
上件与诸药一处拌匀,用蜜半斤,酥四两,用银锅或石锅中,先入水二升,除出金泥、酥、蜜外,先入诸药,慢火熬至一升,新绵滤去滓,方再不酥、蜜,金泥搅匀,用柳枝不住手搅,熬成膏,用瓷合盛。每一豆大,薄荷汤化下。
张涣防风天麻膏方祛风镇惊及伤寒夹惊。
防风天麻人参(去芦头。各一分)甘草(炙)白僵蚕干全蝎白附子(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一两)牛黄(研,一分)麝香(研,一钱)
上件都研匀,炼蜜和如皂皂大。每服一粒,用薄荷汤化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夹惊、夹风伤寒,侠食微转。千金丸方
朱砂(末,一钱重)腻粉(一分)麝香(半钱)全蝎白丁香(各七个,末)
上件和匀,白饭为丸如萝卜子大。薄荷汤下,一岁三丸。
《玉诀》治小儿伤寒惊搐。梨浆饼子治风下涎。
轻粉(半两)铁粉荆芥穗辰砂腊茶(各一钱)郁李仁(七个,出油)粉霜(半钱)牵牛子(二十七个,微炒)脑麝(各少许)
上为末,炼蜜为饼子,加减。用梨汁薄荷汤化下。
《玉诀》坯煎散治夹惊伤寒及解惊发汗。
全蝎川乌(炮,去皮尖)甘草(炙)朱砂大黄(炮)羌活川芎麻黄(去节)天麻(酒浸)白僵蚕(去丝。以上分两元本阙)脑麝(各少许)
上末之。每一钱、半钱,入坯子五粒,葱白半寸,煎三四沸。通口服,并二、三服,出汗。
《三十六种》治夹惊伤寒。白附子散
白附子朱砂(各三分)全蝎(一分半)黑附子(炮,去皮脐)雄黄羌活(各半两)石膏(七钱半)麻黄(一两,去节)脑麝(随意入,别研)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一字,薄荷腊茶调下。有热再服。
《凤髓经》坯煎散治小儿夹惊伤寒,浑身壮热,睡中惊掷,咳嗽烦躁,下泄多。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尖)大黄(蒸熟,三钱)雄黄白附子甘草(炮)川芎天麻僵蚕(去足。各一钱)麝香(少许)麻黄(去节,四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大者一钱半,水半盏,入坯子三粒,葱白半寸,同煎数沸,温温服。如出汗并三服。
《保生论》麦汤散治小儿变蒸,伏热,伤寒,咳嗽喷嚏,体热面赤。
麻黄(去节)滑石甘草杏仁(去皮尖)大黄北葶苈子地骨皮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一钱或一字,小麦薄荷汤下。
《刘氏家传》红绵散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躁闷热渴,夜啼不睡。常服温平镇心、不凉。过一百日后,六、七日间进一服不妨。
全蝎人参白茯苓天麻(各一钱)麻黄(半两,去节)大辰砂(一钱)
上件为细末,将辰砂研细,一同和匀。每服一小钱,水少许,薄荷一叶,同煎十沸,温温服。
《吉氏家传》治惊,胃气虚弱,吐后手足搐搦、眼下及唇青者,不进饮食,是夹惊伤寒。没石子膏
没石子(三个,生用)人参诃子(炮)白术(各二钱)丁香(五七个)甘草(炙,半两)香附子(三十七个,去皮)
上末匀,煮猪肉,煞研丸如梧桐子大。不进饮食,白术汤下。
《吉氏家传》治夹惊伤寒。铁刷散
麻黄(去根节,一两)甘草(炙,半两)细辛(半两)石膏葶苈青皮(各一分)杏仁(十二个)
上末。如小儿伤寒三二日壮热,不曾调理,外风把定关窍,伤寒面黄白色,壮热微渴,此是伤寒候。三、五日内,心藏热,面赤唇红,多躁壮热,热极生涎,即为惊也。元初伤风为伤寒,此候为夹惊伤寒也。如此患先下异功散二服,紫苏木瓜汤煎后,以此药半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四分,温服,头面微有汗解。伤寒不退,如壮热,煎胜金散。如壮热后多睡,更烦躁口干,手足冷,此是外风把定关窍,用绵煎散一服发汗。
汗出关窍通,只用异功散二服和气,更服此药解伤寒。(异功散方见胃气不和门。)
《吉氏家传》胜金散治小儿伤寒,热惊风,麻痘疮疹,潮热。
天南星(一两)白附子(半两)雄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葱白三寸,同煎三分,作三度与,作三服。
《吉氏家传》治伤寒退热。绵煎散
麻黄(去节,一两)天麻紫苏天南星(油煎赤色)僵蚕(各半两)
上件末。小儿伤寒惊风,HT子壮热面赤,沉困头疼,不进饮食。用水一盏,药半钱,绵一片,薄荷汤下,睡时更煎铁刷散一服。夹惊伤寒无惊,只是伤寒,二日进二服取效。
《吉氏家传》解伤寒,通利夹惊,发汗。紫散子。但是伤寒身热急服。如是积,却服经验方、银夜丸。紫散子方
天麻(生,一两)川芎(半两)铁粉(三分,上色者)砂(一钱)
上末,入脑、麝各少许,同研。每服一字、半钱,金银薄荷汤下。并服二服,汗自出。
《朱氏家传》天竺黄散治小儿伤寒,退惊涎。
白僵蚕郁金蝉蜕甘草(炙)天竺黄山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金银薄荷煎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乳香膏治小儿夹惊伤寒,壮热涎鸣,风热壅盛。镇心化涎,退热定搐搦乳香膏。
朱砂铅白霜天竺黄葛粉人参茯苓(各半两)天麻甘草(各三钱,炙)白附子(一分)乳香(二钱)牛黄脑麝(各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汤化下二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夹惊伤寒,浑身壮热,涎盛发搐搦。
蝎(七个)荆芥麻黄(去节)白矾白附子(各二钱)苏木(少许)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夹惊伤寒。无惜散
浮萍(紫背者一钱)犀角屑(半钱)钩藤钩(三七个)
上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连进三服,出汗为度,后常服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