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焉。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故無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戈兵。獸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無所容其鋒刃,虎兕無所措其爪角,斯誠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淵為淺,而鑿穴其中;鷹鸇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矰繳不能及,網罟不能到,可謂處於無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餌,乃入於無生之地,豈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離其本,不以欲渝其真,雖入軍而不害,陸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則而貴,信矣。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勢也。唯因也,故能無物而不形。唯勢也,故能無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則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極之,亦至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稱焉。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則害,不得不貴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
  命並作爵。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謂成其實,各得其庇蔭,不傷其體矣。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為而不有。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故謂之玄德也。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
  既知其母,復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其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兌,閉其門,
  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
  終身不勤;
  無事永逸,故終身不勤也。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不問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為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
  用其光,
  顯道以去民迷。
  復歸其明。
  不明察也。
  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道之常也。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合之而不由,好從邪徑,况復施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甚除,
  朝,宮室也。除,絜好也。
  田甚蕪,倉甚虛。
  朝甚除,則田甚蕪,倉甚虛。設一而眾害生也。
  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盜夸也。
  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固其根而後營其末,故不拔也。
  善抱者不脫,
  不貪於多,齊其所能,故不脫也。
  子孫以祭祀不輟。
  子孫傳此道以祭祀,則不輟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則真,修之家則有餘。修之不廢,所施轉大。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彼皆然也。
  以天下觀天下。
  以天下百姓心,觀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順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於外也。所謂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也。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赤子無求無欲,不犯眾物,故毒蟲之物無犯之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言含德之厚者,無物可以損其德,渝其真,柔弱不争而不摧折,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
  無争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嘎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物以和為常,故知和則得常也。
  知常曰明,
  不皦不昧,不溫不凉,此常也。無形不可得而見曰明也。
  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益之則夭也。
  心使氣曰強。
  心宜無有,使氣則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造事端也。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
  含守質也。
  解其分,
  除爭原也。
  和其光,
  無所特顯,則物無偏争也。
  同其塵,
  無所特賤,則物無偏恥也。
  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也。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也。
  故為天下貴。
  無物可以加之也。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以道治國則國平,以正治國,則奇正起也,以無事則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國,則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國,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國,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強則國家弱。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民多智慧則巧偽生,巧偽生則邪事起。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多忌諱欲以恥貧,而民彌貧。利器欲以強國者也,而國愈昏。多皆舍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上之所欲,民從之速也。我之所欲,唯無欲,而民亦無欲而自樸也。此四者,崇本以息末也。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正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其民無所爭競,寬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賞罰,以檢姦偽,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類分析,民姦爭競,故曰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
  言誰知善治之極乎,唯無可正舉,無可形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極也。
  正復為奇,
  以正治國,則便復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復為奇。
  善復為妖,
  立善以和萬物,則便復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責。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以方導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謂大方無隅。
  廉而不劇,
  康,清康也。劇,傷也。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汙,不以清康劌傷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導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謂直若屈也。
  光而不懼。
  以光鑒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隱匿也,所謂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復之也。
  1德其母:此句疑作『則得其母』。
  2直不在一:『不』原作『下』,據張本改。
  3其政察察:『其政』二字原脫,據張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