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在宥天下,貴乎無為,為政若以政教理國,奇詐用兵,斯皆不合於道。唯無事無為,可以取天下,此三句標也。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
  以此,下文知之。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以政理國,動多忌諱,人失作業,故令彌貧也。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謂權謀,人主以權謀為多,不能反實,下則應之以詐譎,故令國家滋益昏亂。
  人多仗巧,奇物滋起。
  人主以伎巧為多,不能見素,下則應之以奢泰,故令淫奇之物滋起也。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無為既失,法令益明,竊法為奸,盡成盜賊,豈非多有乎?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
  無為則清靜,故人自化。無事則不擾,故人自富。好靜則得性,故人自正。無欲則全和,故人自樸。此無事取天下矣。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政教悶悶,無為寬大,人則應之淳淳然而質樸矣。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教察察,有為苛急,人則應之缺缺然而凋弊矣。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倚,因也。伏,藏也。上言其政悶悶,俗則以為無政理之體,人反淳淳然而質樸,此則禍為福之所因也。其政察察,而俗則以為有政理之術,人乃缺缺然而凋弊,此福為禍之所藏。
  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祆。
  禍福之極,豈無正邪,但眾生迷執,正者復以為奇詐,善者復以為祆祥,故禍福倚伏,若無正爾。
  民之迷,其日固久。
  以正為奇,以善為祆,如此迷倒,其為日也,固以久矣。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聖人善化,不割彼而為方,不劌彼而為廉,不申彼而為直,不耀彼而為光,修之身而天下自化矣。肆,申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
  嗇,愛也。人君將欲理人事天之道,莫若愛費,使倉稟實,人知禮節,三時不害,則天降之嘉祥。人和可以理人,天保可以事天矣。
  夫唯嗇,是謂早服。
  何以聚人?曰財,故能儉愛,則四方之人將襁負而至,早服事其君矣。服,事也。
  早服謂之重積德。
  夫唯儉嗇,以是有德,人歸有德,早事其君,故云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聖人積德,四海歸仁,則無有不能制服者矣。克,能也。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人君之德,無有不能制御者,則無遠不至,故四方莫知其窮極也。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莫知其窮極,然後可以為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有國而茂養百姓者,則其國福祚可以長久矣。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積德有國,則根深花蒂固矣。深固者,有國長生久視之道。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卷之三竟
  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卷之四
  德經下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臨莅天下,不求有妄之福,故鬼無以見其神明。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
  上言其鬼不神,非謂鬼歇滅而無神,但有其神而不見神怪以傷民也。
  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
  鬼見神怪則傷民,聖人有為則傷民,今鬼所以不見神怪而傷民者,蓋以聖人無為清靜故爾。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鬼神傷民則害國虧本,聖人傷民則匱神乏祀,今兩不相傷物,故德交歸焉。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下流者,謙德也。大國當下流開納,則天下之人交至矣。
  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天下之人交至者,歸於謙德,則如牝以雌靜,常為牡動所求,由以靜為下故。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大取小,以為臣妾。小取大,以為援助。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以者,大取小。而者,小取大。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大國執謙德而下小國者,不過欲兼畜小國為臣妾。小國贊貢賦以下大國者,不過欲入事大國為援助也。
  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一求臣妾,二求援助,是兩者各求得其所欲,然大國者常戒於滿盈,故特云大者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
  萬物皆資妙本以生成,是萬物取給之所,故興言云為萬物之奧。奧,內也。
  善人之寶,
  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常寶貴之,而無患累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住也,不善之人,不能寶貴至道,及有患難,即欲以身保住於道,自求免爾。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甘美其言,可以求市,尊高其行,可以加人,以况聖人,以甘美法味之言,尊高清靜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賈之售,相率而從善矣。故下文云也。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不善之人,亦在化之而已,何棄遺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共教不善之人。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三公輔佐,雖以合拱之璧,先導駟乘之馬以獻之,猶不如坐進此無為之道於君,以化人爾。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何,問辭也。
  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在於悟,不在於求,不如財帛,故可日日求而得之,故云不日求以得。既悟則自無罪累,豈待有罪方求免也?可以為天下貴。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於為無為,於事無事,於味無味者,假令大之與小,多之與少,既不越分,則無與為怨。若逐境生心,違分傷性,則無大無小,皆為怨對。今既守分全和,故是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肆情縱欲者,於為無不難,於事無不大,今欲圖度其難,營為其大,當須於性未散而分未越,則是於其易細也。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明上文所以預圖為也。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因云大事必作於細,將明聖人所以能成其大者,以不為其難事大事,故能成其尊大耳。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輕諾詐人,必寡於信,動作多易,後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難為輕諾多易,故終無難大之事。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言人正性安靜之時,將欲執持,令不散亂,故雖欲起心,尚未形兆,謀度絕之,使令不起,并甚易耳。
  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欲心初染,尚自危脆,能絕之者,脆則易破。禍患初起,形兆尚微,將欲防之,微則易散耳。
  為之於未有,
  覆上易持易謀也,所以易者,為營為之於未有形兆耳。
  治之於未亂。
  覆上易破易散也,所以易者,為理之於未成禍亂耳。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此三者喻其不早良圖,使後成患。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凡情不能因任,營為分外,為者求遂,理必敗之。於事不能忘遣,動成執著,執著求得,理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民之始從事於善者,當於近成而自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慎其終,未嘗如始,從善之心,則必無禍敗之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難得之貨,為性分所無者,今聖人於
  欲不欲,不營為於分外,故常全其自然之性,是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聖人不求過分之學,是於學不學,將以歸復眾人過分之學,以輔自然之性,不敢為俗學與多欲也。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人君善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民,將導之以和,使歸復於樸,令如愚耳。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君將明道以臨下,下必役智以應上,智多則詐興,是以難洽。
  是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治國,智多必作法,法作則奸生,故是國之賊也。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純德之士,使偃息蕃醜,弄丸解難,自然智詐日薄,淳樸日興,人和年豐,故是國之福也。
  知此兩者,亦楷式。
  役智詐則害於人,任淳德則福於國,人君能知此兩者,委任淳德之臣,是以為君楷模法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謂深玄至德矣。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玄德深遠,能與物反,歸復其本,令物乃至大順於自然之性也。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輸歸往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矣。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
  謙為德柄,尊用彌光,以言謙下之,百姓欣戴,故處其上而人不以為重,以身退後之,百姓子來,故處其前而人不以為害也。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是不重不害之故,故天下之人樂推崇為之主,而不厭倦。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聖人謙退,不與物争,天下共推,誰與争者?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謂我道大,無所象似,我則答云耳。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夫唯我道至大,故無所象似。若如代問諸法,有所象似,則不得稱大,久已微細也夫。
  我有三寶,保而持之。
  我道雖大無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可珍貴,能常保倚執持,可以理身理國也。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則廣救,儉則足用,不敢為天下先,故樂推而不厭也。
  夫慈故能勇,
  慈人敏惠,則德有餘,故勇於救濟也。
  儉故能廣,
  節儉愛費,財用有餘,故施益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慈儉之德,謙偽益光,推先與人,人必不厭,故能成神器之長。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今捨慈且勇,勇則害物,捨儉且廣,廣則傷財。捨後且先,先則人怨。傷財害物,聚怨於人,是必死之道,故云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用慈以戰,利在全眾,用慈以守,利在安人,各保安全,故能勝固耳。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以慈戰守,豈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將救衛。戰勝,天救也。守固,天衛也。是皆以慈故,故云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
  士,事也。善以道為理國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
  善戰者不怒,
  事不得已,必須應敵,以慈則善,故不憑怒。
  善勝敵者不争,
  師克在和,和則善勝,全勝之善,故不交争。
  善用人者為之下。
  悅以使人,令盡其力,必先下之,是為善用。
  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善勝是不争之德,為下是用人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至極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