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上来了这个小学校里几乎所有的领导,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后面,气氛很肃穆,孩子们都紧张起来。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陈沉慢悠悠地踱进教室,站在黑板前,明亮的眼睛扫过教室,嘴角淡淡的笑意让原本紧张的孩子们莫名的放松下来。
陈沉笑笑:“同学们,这节课由我为大家讲解,按课程表上看是要上音乐课的,那么今天,我教大家一首歌曲,名字叫《送别》。这首歌的曲作者是美国的奥德威,词作者是李叔同。”
陈沉转身拿过粉笔在黑板上写着歌词,龙飞凤舞,看得出笔力很好。歌词写罢,他转过身,领着孩子们读了一遍,然后解释说:“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
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陈沉看着教室里的人笑笑,悠悠念了一遍歌词,富有磁性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的眼睛跟随着他的身影。
读罢后,陈沉在生字上注上了拼音,领着孩子读了几遍。而后笑着说:“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具体的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值得一提的是,李叔同在1918年的8月19日出家为僧,法号弘一,在以后你们的学习中,这个名字是注定被提起的,而这首《送别》也是你们应该会的。
下面,我先弹唱一遍,希望大家静静的听,静静地感受。”
陈沉坐在了钢琴前,熟练地弹奏着歌曲的前奏,然后浑厚的声音响起,一窗阳光照在他身上,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那一刻仿佛时间停止,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一曲歌中,都在这个胖乎乎的男人身上。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后,教室里掌声雷动。
陈沉笑笑,站起来绅士地鞠了一躬。然后坐下,继续说道:“好了,现在跟我一句一句地唱。长亭外,古道边,预备唱。”
孩子们跟着他一句一句地学着,听课的老师们大都会唱这首歌,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直到孩子们学会了,陈沉又带着完整地唱了三遍。
下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陈沉站起来:““好了,同学们,我不期望以你们的年龄能够完全的理解这首歌,实际上,作为老师的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她永远都把最耐寻味的内涵深藏在简单的词句背后,她永远把最美好的意境留给真心去感悟她的人们,我希望将来的有一天,这些人们中包括你们,我的学生,那将是作为师者的我最大的荣幸。下课。”
孩子们没有像往常那样吵吵闹闹地奔出门,大家都静静地收拾着书本,静静地站起来,次第走到陈沉面前,规规矩矩地给他鞠躬,然后安静地走出教室。陈沉一直站在钢琴旁边,嘴角含笑,看着孩子们,眼睛里是不合年龄的慈祥,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们。
听课的老师们最后站起来,含着笑走到陈沉身边,或赞许地点着头,或者拍拍他的肩膀。大家都认可了这个胖乎乎的小伙子,他是有真本事的,或者,比大多的正式老师更有能耐。
鞠梓铭,刘晓晓和于小雨围到陈沉身边祝贺着,陈沉耸耸肩擦干净黑板,然后四个年轻人[m.kanbaapp.com]说笑着走出教室。
公开课后,刘晓晓就正式离职了,陈沉开始了代课老师的生活。学校里的老师们正式接受了这个小伙子,毕竟公开课上的表现让大家都明白了这个人是完全有做老师的能耐的。而且还有鞠老师和小鞠校长的面子在,大家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陈沉还是一副永远不紧不慢地样子,按时上班,上课,下班,永远都是悠闲地踱着脚步,嘴角挂着笑容。没课的时候,总能见他坐在办工作前,悠闲地摆弄着桌上的功夫茶具,然后就是茶香满屋,这个小伙子含着烟斗,喝着茶,手边是一本书,有滋有味地过着日子。偶尔别的老师有些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问到他总是能在三言两语间解释地十分透彻,所以很快的一些年轻的老师就聚在了他的办公室里,聊天,喝茶。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学校放了暑假。老师们也跟着休息了。本村的孩子们在暑假的第一天就都聚在了陈沉家里,从他上大学的时候,孩子们就这样了,假期跟着他和小鞠校长补习功课。陈沉的屋里有的是各种书籍,在写完作业的时候,可以随意地翻看。陈沉还是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喝茶,抽烟斗,看书,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