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曹交章
曹交①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②!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③?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④,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⑤,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⑥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⑦;疾行先⑧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⑨。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于归而求之,有馀师⑩。”
【注释】
①曹交:赵注:“曹交,曹君之弟。交,名也。”②食粟而已:朱注:“言无他材能也。”③奚有于是:赵注:“何有于是言乎。”“奚”,何也。④一匹雏:一只小鸡。⑤百钧:“钧”,古衡名。三十斤也。百钧,三千金。⑥乌获:秦人,秦武王时之力士。⑦弟:同悌。⑧先:当后而前也。⑨假馆:假借馆舍以居也。⑩有馀师:犹言随处是师也。“馀”,多也。
【译文】
曹交问孟子道:“人人都可以做到尧舜,有这个说法么?”孟子说:“是的。”曹交说:“我听说周文王身高十尺,商汤身高九尺;现在交有九尺四寸高,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可以成为尧舜呢?”孟子说:“这和身长有什么关系?只要去实行就得了。譬如有个人在这里,他的力量不能超过一只小鸡,那是个没有力量的人了。现在他说:能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就算他是有力量的人了。这么看来,能举起乌获所举的重量,就可以成为现在的乌获了。谈到做人之理,难到怕有什么困难而做不到的吗?只因他不肯去做罢了。在长辈后面慢慢儿走,叫做悌;急急地走在长辈前面,叫做不悌,慢慢的走,难道人所不能够吗?实是不肯做啊。原来尧舜的道理,不过孝悌二字罢了。你穿尧所穿的衣服,说尧所说的话,做尧所做的事,你也就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也就是桀了。”曹交说:“我能去见邹君,可向他借一宿舍,希望留在这里受业于先生的门下。”孟子说:“道理就像大路一样,岂是难以明晓吗?只怕人不肯去研究罢了。你回家去研究,随时随地都是道理,随时随地都有先生。”二十三小弁章
公孙丑问曰:“高子①曰:‘《小弁》②,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③。”曰:“固哉④,高叟之为⑤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⑥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⑦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⑧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已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⑨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⑩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小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注释】
①高子:齐人。②小弁:诗经小雅篇名。赵注“谓伯奇之作。伯奇,尹吉甫之子。事见蔡邑琴操。”诗小序及毛传:“谓周幽王娶申后,生太子宜臼;又得襃姒生伯服,而黜申后,废宜臼,于是宜臼之传,为作此诗,以叙哀痛迫切之情也。”③怨:抱怨亲之过。④固:执滞不通也。⑤为:治也。⑥关弓:即弯弓。⑦道:语也。⑧戚:亲也。⑨凯风:诗经邶风篇名。朱注:“卫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责也。”此采郑笺之说。焦循正义据诗序云:“孝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孔疏有“母遂不嫁”之说。谓七子之母,仅有欲嫁之心,后为七子所感,而不复嫁,故孟子以为过之小者。⑩亲之过小:谓其失在一身而已。亲之过大:谓所关在天下国家之大也。矶:朱注:“水激石也。”不可矶,言微激之而遽怒也。”慕:怨慕。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道:“高子说:诗经小弁篇,是小人做的诗。”孟子说:“怎么见得?”公孙丑说:“他说是为着怨恨呢。”孟子说:“太固执呀,高老的解诗。比如有个人在这里,看见越人弯着弓要射他,便连说带笑地劝他不要射。这没有别的,因为同越人是很疏远的。如果是哥哥弯着弓要射人,必定流着涕泪劝他不要射,这没有别的,因为是手足的情份啊。小弁这篇诗的怨,是亲爱他的父亲;亲爱他的父亲,正是仁呢。太固执呀,高老的解诗。”公孙丑说:“凯风那篇诗,为什么不怨呢?”孟子说:“凯风诗中,母亲过错小,小弁诗中,父亲过错大;父亲过错大还不怨。不免大疏远亲思了;母亲过错小还要怨,未免太激动而不容忍母亲。疏远父亲,不容忍母亲,都是不孝啊!孔子曾说‘舜是最孝顺的,到了五十岁,还怨着自己而慕念父母。’”二十四宋牼章
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④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⑤焉。”曰:“轲⑥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⑦。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⑧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⑨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⑩;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释】
①宋牼:赵注:“宋人,名牼。”荀子杨注:“宋钘宋人。与孟子尹文子彭蒙慎到同时。孟子作宋牼。钘与牼同音,口茎反。”按宋牼宋钘,盖为一人。②石丘:地名。又作石邱。或云宋地。③构兵:交兵。构与构通。④说:音税。以言语喻人,使从己也。⑤遇:合也。⑥轲:孟子尊重对方,故自称名。⑦指:通旨。即“意向”。⑧号:谓用号招之名。⑨怀:内心之思念。⑩接:合、会。仁义:二字乃至道之张本。可化干戈为玉帛。正与“利”有别。孟子平生大经论大学问即在此“仁义”二字。王:读旺。谓以德行仁,天下归往也。
【译文】
宋牼将去楚国,孟子在石丘遇见他,就问道:“先生将往那里去?”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将要交战,我打算去见楚王,劝说他罢兵;如果楚王不喜欢我的话,我打算再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这两个国王中,总有一个会和我意见相合的。”孟子说:“也不必请问个仔细,只愿听你所说旨趣,你预备怎么说?”宋牼说:“我预备说交战不利啊。”孟子说;“先生的志向却很大:先生的口号是不可以的。先生用利去劝秦楚的国王,秦楚国王为着贪利,便罢三军的兵,这三军将士也高兴罢兵而会爱私利了。从此,做臣子的,存着利心去奉事他的君王,做儿子的,存着利心去侍奉他的父亲;做弟弟的,存着利心去奉事他的哥哥,这样一来,君臣,父子,兄弟之间,完全抛弃了仁义。只存着利心去交接,这样还不亡,是没有的。先生如将仁义去劝说秦楚的国王,秦楚国王喜欢了仁义,便罢去三军的将士,这三军的将士,都乐于罢兵而喜欢仁义。做臣子的存着仁义心去事奉他的国君;做儿子的,存着仁义心去事奉他的父亲;做弟弟的存着仁义心去事奉他的哥哥。这样一来,君臣、父子、兄弟、完全拋弃了利的想法而存着仁义之心来相交接。这样还不能使人民归往而治天下,也是没有的。何必一定要说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