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常记溪亭①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②深处。争③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常:通“尝”,曾经。溪亭:近水的亭台。
  ②藕花:即荷花。
  ③争:通“怎”,怎么。
  【简说】
  这里记一次春日郊游,兴尽醉归,不认归路;桨声、笑语声以及受惊飞起的鸥鹭拍翅声,构成一幅欢乐的画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①。浓睡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注释】
  ①风骤:风急。
  ②浓睡:沉睡。
  ③绿肥:形容叶子茂密。红瘦:指花儿稀少。
  【简说】
  本词前四句用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诗意,通过问答,暗示出作者惜春而又不伤春的内心感受。《蓼园词选》指出:“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①,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②尘满,日上帘钩。生怕③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④,不是悲秋。休休⑤。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⑥,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⑦。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⑧。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中空,香气从狮口喷出。这两句先描写香炉不焚香,再形容红被乱摊在床上,指未曾铺床迭被。
  ②宝奁(lián连):贵重的镜匣(梳妆用具)。
  ③生怕:最怕。
  ④非干:不关。病酒:醉酒、中酒。
  ⑤休休:罢了,罢了。
  ⑥阳关:指送行时所唱的曲子。王维《渭城曲》末二句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⑦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县),这里用来借指作者丈夫所去的地方。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人到桃花源事。后来由于桃花、溪水、仙境等与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二女事相类似而牵合。秦楼:《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里作者自比与丈夫别离的秦罗敷。这两句先借刘阮指爱人已经远去,再说自己的居处被烟云笼罩,望不见爱人。
  ⑧凝眸:注视。
  【简说】
  本词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生怕”两字,点出不焚香、懒梳头的原因。“欲说”,“非干”、“不是”,都是以旁敲侧击的间接手法来烘托离愁。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则是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满怀愁思无人领会,流水念我,又添新愁,这又进一步诉述了别后的孤独感,内心感受被描绘得十分细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簞①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②来,雁字回时③,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diàn店):光滑如玉的席子。
  ②锦书:书信的美称。李白《久别离》:“别来几春未回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③雁字:指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一”或“人”字形,称“雁字”。秋天雁回,相传雁能传书,所以“谁寄锦书”之后就说“雁字回时”。
  【简说】
  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离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儿飘零、水流向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写来明白如话,不事雕饰。
  醉花阴
  薄雾浓云①愁永昼②。瑞脑消金兽③。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注释】
  ①薄雾浓云:况周颐云:“中山王《文木赋》:‘奔电屯云,薄雾浓夫雰!易安《醉花阴》首句用此。”(《蕙风词话》)
  ②永昼:长日。
  ③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④重阳:节令名。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⑤纱厨:即纱帐。
  ⑥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⑦暗香:幽香,本指梅花。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承上句“东篱把酒”而来,指菊花。
  【简说】
  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作者长于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和交织,从而创造了以她为主体的人物形象。“莫道”三句,用黄花来比喻人的憔悴;消瘦,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调和,给人的印象也很深刻。
  念奴娇
  萧条庭院①,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②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③。险韵诗④成,扶头酒⑤醒,别是闲滋味。征鸿⑥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⑦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⑧,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①萧条:形容庭院寂寞冷落。
  ②宠柳娇花:受到春天宠爱的柳和花。
  ③恼人天气:指寒食节前后的阴雨气候。
  ④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⑤抉头酒:易醉的酒。贺铸《南乡子》:“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⑥征鸿:飞行途中的大雁。
  ⑦香消:香炉中的香己烧完。
  ⑧初引:初长。《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简说】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蓼园词选》说:“只写心绪落寞,近寒食更难遣耳。陡然而起,便尔深邃,至前段云:‘重门须闭’,后段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处雨,结处晴,局法浑成。”
  永遇乐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④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⑤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⑥他酒朋诗侣。
  中州⑦盛日,闺门⑧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⑨。铺翠冠儿⑩,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廖世美《好事近》词:“落日水熔金。”辛弃疾《西江月》:“一川落日熔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江淹杂体诗《拟僧惠休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③吹梅笛怨:指曲中有《梅花落》的调子。
  ④元宵:正月十五夜。
  ⑤次第:接着,转眼。
  ⑧谢:辞谢。这句说谢绝友人的邀请。
  ⑦中州:河南是古代九州的中心,故称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⑧闺门:内室之门,借指女子。
  ⑨三五:指元宵节。
  ⑩铺翠冠儿:妆饰着翠羽的女人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宣和遗事》:“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陈元靓《岁时广记·十一》引《岁时杂记》:“又卖玉梅、雪梅、雪柳、菩提叶及蛾蜂儿等,皆缯楮为之。”
  簇带:妆扮之意。济楚:齐整。
  风鬟霜鬓:发髻蓬乱。这是说无心修饰打扮。
  怕见:怕得,懒得。
  【简说】
  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迭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言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
  本词通过不堪回首忆当年的心情,诉述了作者对中原沦丧的哀痛。以昔年汴京的繁华热闹来对照目前的孤寂,使人不仅叹服其字句之工,还能进一步理解作者沉痛的心情。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①,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②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③。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尘香:花落在地,连尘土都沾到香气。
  ②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县丽泽祠前。由永康、东阳两港之水流到金华城东南后并入婺江,在两水交汇处的一段名叫双溪。
  ③舴艋(zhàměnɡ诈猛)舟:小船。张志和《渔父》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简说】
  在这首词中,处处流露出徐缓顿挫、回荡不尽的韵味。对着异乡的春晚,这位女词人只觉得心情沉重而毫无欢乐之感;活跃的春日景象,也曾激起她泛舟出游的意兴,但刹那间就又被深沉的忧伤所淹没了。
  作者运用三组口语词:“闻说”、“也拟”、“只恐”,曲折地反映出她那种极难以笔墨形容的内心活动。此外,词中还运用了极其鲜明而形象的比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使得作者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不能明言、难以排遣的身世之悲、飘零之痛得到了深刻的表达。这种通俗而又自然的比拟,曾引起后世文人的注意和学习。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段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也是通过同样的描写手段,刻划出长亭送别时崔莺莺的无限愁绪。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④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⑤,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戚戚:忧愁的样子。
  ②将息:将养休息。
  ③雁过也: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这是说雁过伤客心。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这是说两燕相逢曾相识。这三句是说正当伤心时,有雁儿飞过,原来是去年曾飞来过的旧相识。
  ④怎生:怎样。生是语助词。
  ⑤这次第:这些经历情况。
  【简说】
  本词是清照后期词中的杰作。在这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自己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在这九十七个宇中,她运用了惊人的描写手腕,展示出自己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哀愁满目,调子凄苦,但又无一处不是她饱经忧患后低沉的倾诉,无一处不是她历尽折磨后急促的忧叹。
  在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她若有所思,如有所待。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样样都触动着词人的满怀愁绪。接着来的梧桐更兼细雨,象是洒不完的伤心泪,又引起她无限的感叹。郁积在心头的坎坷沦落的忧思,正随着点点滴滴的雨声在翻腾。在词里,作者的思潮是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对抗不平的;“怎敌它晚来风急。”“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两句都是以反诘的口吻,反映出词人不满现实的思想。至于她的“愁”则是在颠沛流离、历尽挫折以后的产物,其中充满了作者的身世之慼、沦落之悲。全词虽然迫促愁苦,但仍流露出词人对生活的执着,以及不甘心走向绝境的心情。
  作者在这里充分利用了双声、迭字等等语言特点,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调、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达到真切反映特定思想感情的要求。象一开头连下的十四个叠字,真如珠走玉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八个叠字,抒写出作者如有所思、若有所待、而终又恍有所失的心情;“凄凄惨惨戚戚”,是六个双声字,又属齿音,读起来给人以凄冷的感觉;后面“点点滴滴”四个双声字,写尽词人在黄昏梧桐雨声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全篇多用齿声、舌声字,象“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等,是连续下来的九个齿声字,“点点滴滴”为四个舌声宇。这是作者为加深读者对她那种忧郁不平的愁绪的印象而着意经营的。张端义在《贵耳集》中对她这种使用叠字的手腕,称之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也即指出了作者能结合内容,以变化万态、用力锻炼而又不着痕迹的功夫,发挥了这些双声叠字的作用;可见作者在运用这些具有音乐性的语言时,不仅能使之尽量表达内容,而且还从而丰富了内容,使全篇产生了感染力极其强烈的艺术效果。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①,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②,梦断偏宜瑞脑香③。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④。不如随分樽前醉⑤,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
  ①萧萧:冷落萧索的样子。琐窗:雕有连环花纹的窗户。
  ②团茶:宋代进贡宫廷的茶饼,上印龙凤图纹。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过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③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④仲宣怀远:汉末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曾避难荆州,依刘表,登江陵城楼,怀归故里,做《登楼赋》,抒发久滞客地的思乡情绪。
  ⑤随分:随意,随便。
  【简说】
  这一首是清照南渡初年的作品。客里逢秋,她借景抒怀,表达思乡之苦。开篇“寒日萧萧上琐窗”秋天清晨惨淡的日光射入室内,色调一片凄清。“寒日”拟人化,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移情于景,景语即是情语。“梧桐应恨夜来霜”设想窗外的梧桐为一夜秋霜所侵,应有凋零之恨吧!窗内人与窗外梧桐此时有切肤同感。“秋色老梧桐”(李白诗句),“梧桐应恨夜来霜”,正是清照写照,她同样有经霜之恨、凋零之悲。情景交融,比兴并立。接下一联更是作者经心炼就的:“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女词人以“酒阑”“梦断”含蓄地指示思乡的主题。她另词有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都为之思乡。因此,这一联所谓“更喜”苦茶,“偏宜”熏香也者,不过是聊寻慰藉罢了。两句跌宕生姿,蕴藉有致,在词中第一次体现作者的豁达心胸,洒脱情性。下片秋尽、日长,又一次以情移景,与上片首二句呼应。秋尽,为什么偏日长呢?这是词人的主观错觉;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思乡之人怎不有度日如年之感呢?清照提出王粲登楼情远的故事,但她并非用典,她的思归比王粲的当年思归有深浅之别。她的思乡是和伤时联在一起的。故乡沦于敌手,恢复无日,有家难归,所以悲痛难解。不料词尾忽然宕开,推出新意:“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看是超脱,淡漠,实是悲深思苦,这是词中第二次体现作者的豁达与洒脱了。这首词与《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表达的感情相近,大概可以代表清照在南渡之初,明诚尚在时的心意,她的洒落,达观,屡在词中出现,无怪清沈曾植这样赞美她:“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①,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②,香消酒未消。
  【注释】
  ①日薄:形容日气温煦。
  ②沉水:一种香木所制的香,又名沉香。
  【简说】
  清照恪守词“别是一家”说,使词和诗分工,以柔婉为主要风格,以含蓄为基本笔法。靠景物,形象传情,以家常言语生致。这首词写得蕴藉要眇,表现了词体与词人的当行本色。开篇两句女词人故作轻淡和平之语。接着,随词调的换韵,转出两句绝妙好词:“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这是以深美的词境,藉闺中人的情态,写心境的微妙感受。“微寒”者,以身上的微冷感觉喻心头的浸渐凄清;梅“残”者,以头上的花朵凋残比自家的飘零憔悴,词境清丽悱恻,平淡入妙,使飞卿、延巳之制有所逊色。
  过片忽来重笔,直语揭示内心的奥秘。先做反问:“故乡何处是”,一汇愤激之情。虽然回答得干脆。但和破国亡家联在一起的乡关之思,不是杯酒可以消解的。结末奇俊曲折,再抒此意,先宕开说烧香,再来住说残酒,香尽也罢,酒残也罢,都无法消除沉重的乡关之思,亡国之恨。建炎元年九月,北宋抗金名臣赵鼎有《满江红》词,内容也是乡思,也是“欲待忘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愁无极。”清照可能在建康听到爱国士大夫传诵这首词,因此将同样的词意写在这首《菩萨蛮》里。前人况周颐曾有评论,认为赵句直露,李句蕴藉,要知道清照若在词中表达思想,往往从远处说,使其意回环不已;从浅处说,使其意深沉不尽。像这一首以轻灵秀逸之笔,写思苦悲深之情,颇得婉约词的真味。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①,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②。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释】
  ①浩渺:广远貌,弥漫无际的样子。
  ②蘋花:生浅水中,茎软、顶生小叶四片,色青,陆游诗:“清露花坼”。汀草:水边小草,杜甫《渡江》:“汀草乱青袍”。
  【简说】
  这是作者未婚前秋天游湖所制小词。早年她颇有豪情逸兴,尤其喜欢出游泛舟。南渡前曾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表现尽兴泛舟。挥洒淋漓之至。南渡后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也曾起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的念头,哀婉不忍卒读。这一首以浅畅语言,发新颖词意,表达了游赏秋湖的喜悦心情,清新健康情趣盎然,在《漱玉词》中,极是难能可贵的。
  首二句写晚秋湖上的背景,西风波起,荷花残败,与南唐李璟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浣溪沙》)的内容相同,然而绝无衰飒萧瑟之象,因为这两句是作为反衬的,下面入题:“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原来女词人注视着潋滟的湖、黛青的山色已经陶然欲醉了。诗人爱这秋山秋水,偏要这秋山秋水爱的是她,以前李太白这样说:“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后来辛稼轩也这样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词人不说人亲山水,却说山水亲人,山水被赋以灵性和生命,拥抱着诗人,荡涤着诗人的灵魂,给诗人以说不尽的温馨与慰藉。下片,清照在山色水光之外,还要列举一些可亲可爱的晚秋景物,不谈荷花,单说那充实饱满的蓬房和被秋露浸洗的蘋草。它们的挺立的莲蓬光鲜的小花、欲滴的青翠不给荡漾的秋水添上清趣和诗情吗?口语宛然,令人信服这秋光真的是胜似春光,清幽隽永。结尾更有趣,“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水光山色是“与人亲”的;为什么鸥鹭却把头扭在一边不理人呢,原来它们比山水更有灵性,有风格,它们怪游人沦俗,为什么不在此清幽之地多作留连,偏要忙忙地回到那纷纷扰扰的世间去呢。请看词中的自然,景物,鸥鹭和人,不仅融为一体,论及心灵上的真善美,恐怕人还比其它稍有逊色吧。女诗人这样写是反映她对游湖的兴致,和对秋景的留恋;深一层看,她对大自然及蘋草、鸥鹭的亲近正暗示她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幽静与知音不得的感喟。
  清照的同乡,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很欣赏她的这类词,他有一首《丑奴儿近》,标题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什么是李易安体呢?第一,运用寻常语,口语;像本诗的“说不尽,无穷好”之类像是随手拈来度入言律。第二,运用白描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情节、思想动人,不靠修饰用典暗喻或比兴。第三,多写心理状态。妙在不仅写自己的,还写景物的。本诗就有许多很新颖的设想,辛弃疾罢官之后很学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