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①。东家娶妇。西家归女②。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释】
①这两句写作者醉后出游,在飞泉之前扶住怪石小憩,待到酒意渐消时,发现前回酒醒也是在此处。
②归女:嫁女儿。古时女子出嫁叫归。
【简说】
这是写晚间山行,作者眼前出现了农村里娶妇嫁女、灯火笑语的镜头。接着又展开了更为广阔的千顷稻香的场面。在这里,作者不仅怀着欣悅的心情描绘了生动的农村风习,还对即将来到的丰收季节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鹧鸪天黄沙道中①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松菊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②。
【注释】
①黄沙道中:指黄沙岭附近。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乾元乡。辛弃疾在这里建有“书堂”。
②才思:本指才情。这两句是说乱鸦没有松菊竹擎残雪的雅量,经常跳上去把琼瑶(指残雪)踢落下来。
【简说】
上片写初春时节,溪山如画。轻鸥、荒犬、虚船、野妇,使画面生意盎然。下片写松菊竹经冬不衰,还要“擎残雪”与疏梅斗妍,这一局面却被乱鸦破坏了。作者以松菊竹暗喻爱国志士,疏梅,乱鸦则隐指权贵、奸佞;字里行间,寄寓着退隐期间不忘国难的沉重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①,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③。
【注释】
①苏轼《杭州牡丹诗》:“月明惊鹊未安枝。”周邦彦《蝶恋花》词:“月皎惊鸟栖不定。”都是说月明则惊鹊,要离枝飞去。
②听取:听着。两句说蛙声一片,似乎在告诉人们丰收在望。
③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子。这两句是说转弯过桥,忽然看见了在土地庙边上的那家熟悉的小店。
【简说】
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①,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②。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③。我见青山多妩媚④,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⑤,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⑥。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⑦。回首叫、云飞风起⑧。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⑨。知我者,二三子⑩。
【注释】
①邑中:指铅山县东二十里期思渡。停云:亭名。陶渊明《停云》诗说:“停云,思亲友也。”作者用以为亭名。
②甚矣吾衰矣:《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句有吾道不行即壮志无法实现之意。
③白发: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公:这里是作者自称。公喜:王恂、郗超有奇才,为大司马桓温所赏识。当时荆州人说:“髯参军(郗超)、短主簿(王恂),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见《世说新语·宠礼》。这三句是如今自己白发垂垂,凡事一笑置之,什么事能使自己感兴趣呢?
④《新唐书·魏徵传》:“帝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妩媚:姿态自然可爱。
⑤情:指感情。貌:外表。
⑥尊:同樽,酒杯。陶渊明《停云》诗:“有酒有酒,闲饮东窗。”这两句是写自己此时的心情犹如陶渊明写了《停云》诗后,一杯在手,搔首东窗,悠然自得。
⑦江左:指江东。沉酣:沉缅于饮酒。醪:酒酿。引申为浊酒。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两句是说江东风流人物连醉中都在追求名利。那能知道饮酒的妙处。
⑧这句形容自己的豪气和狂态。
⑨《南史·张融传》:“融常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⑩两句说理解我的只有二三个知心朋友。
【简说】
辛弃疾退居期间以陶渊明为榜样,“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洞仙歌》)本词题目中亦点明是与陶渊明《停云》诗“思亲友”之意相仿佛。上片说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好已寥寥无几,只有水声山色,互相慰藉。下片写陶渊明闲饮东窗,不慕荣利,远胜醉中争名夺利的江东士人。自己深愿步陶后尘,但又深惜知音太少。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燕兵夜娖银胡绿,汉箭朝飞金仆姑②。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③,换得东家种树书④。
【注释】
①襜(zhān沾):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锦襜,泛指锦衣。突骑:指精锐骑兵。这两句是说当年率领万人南来的壮举。
②燕兵:指金兵。妮(chuò绰):同龊。整理。(lù路):银色或镶银的箭袋。胡亦作弧箓。《广韵》:“弧箓,箭室也。”金仆姑:箭名。这两句是写金兵与南宋军队作战情况。
③平戎策:指辛弃疾所写《美芹十论》等议论恢复的奏疏。
④东家:指东邻。种树书:《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韩愈《送石洪》诗:“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这句是指退隐家居,以种树栽花消遣时日。
【简说】
题目中的“少年时事”,即是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这段往事。正月,作者从起义军中南下,正值金完颜亮先被虞允文大败于采石,又被部下杀死于扬州。他一路行来,看到南宋军队士气很盛,使他十分振奋,准备北返后加紧杀敌。但想不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暗害,致使起义军溃散。辛弃疾能闯入金营,捉住叛徒,并率万余人直奔南宋,这一英勇的举动是他生平难忘的壮举,直到晚年时想起此事,还是十分振奋。
面对现实,又引起作者深长的叹息。年华老去不能恢复青春,自己的“平戎之策”又不被采纳,只能种树栽花,消磨光阴,想来十分痛心。
贺新郎
别茂嘉①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②。
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③。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④,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⑤。看燕燕,送归妾⑥。将军百战身名裂⑦。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⑧。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⑩。
【注释】
①辛茂嘉:作者族弟。这时他将去桂林(今广西市名)做官,辛弃疾作此送别。
②鹈(tíjué啼决):鸟名。《离骚》:“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洪兴祖补注:“子规一名杜鹃……子规、(即鹈),二物也。”鹧鸪:鸟名。杜鹃啼声凄厉,触动旅客归思,因此又称思归鸟。
③芳菲:指花。芳菲都歇:指百花凋落。《广韵》:“鹃鸠,关西曰巧妇,关东曰。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
④马上琵琶:傅玄《琵琶赋》说:“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知音者载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今观其器……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絃,法四时也。以方语目之,故云琵琶。”石崇《王明(昭)君辞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这句是说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向前看是黑压压的一片关塞。
⑤长门:汉武帝陈皇后被废以后所居。翠辇(niǎn碾):用翠羽作装饰的宫车。金阙:指帝王的宫殿。这句另起词意,指陈皇后从宫中乘车出来向汉帝辞别,退居长门宫。
⑥燕燕:《诗经·邶风》有《燕燕》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毛传》以为这是卫庄公的妻子送归妾戴妫(ɡuī规)的诗。
⑦将军:指汉武帝时李陵屡次与匈奴作战,但后来投降了匈奴,落得个身败名裂。
⑧梁:桥。苏武被匈奴拘囚十九年,不屈,后得回国。临行前李陵曾置酒贺苏武说:“异域之人,壹别长绝。”见《汉书·苏武传》。《文选》载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两句是说李陵送别苏武,别后回头看看两人同游的河桥,想到将和苏武相隔万里,永远地分别了。
⑨壮士:指荆轲。未彻:没有结束。《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出使秦国,准备行刺秦始皇。临行时太子丹等都著白衣戴白冠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三句写燕太子丹在易水边上和荆轲诀别,荆轲唱的是一去不返的悲歌。
⑩还:如果。如许恨:指以上那许多离别恨事。这四句联系起首说啼鸟有知,亦当啼血,则我的别恨,可以想见,但又有何人来与我一起以酒销恨呢?
【简说】
本词借古代许多离别之事概括出蕴蓄着无限血泪的家国之恨。以暮春季节引人思念家国的几种啼鸟作为发端;末尾又以不知别恨的啼鸟作结,再一次衬托出国仇家恨的深重。
上片主要写汉代王昭君的辞别汉宫和陈皇后的退居冷宫,而以鹈,鹧鸪、杜鹃等啼鸟作为陪衬,反映出远嫁和幽居的愁怨。下片借李陵别苏武、荆轲别燕太子来寄托自己南归以后报国无路的心情。主要是以此抒发那“旧恨春恨流不尽,新恨云山万叠”(《念奴娇》)的国仇家恨,词意至此显得悲壮激昂,读后使人十分感奋。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诗特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①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②。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③,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④,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⑤。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⑥。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⑦。
【注释】
①《天问》:《楚辞》篇名,其中向“天”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屈原所作。天问体即采用《天问》的形式。
②可怜:可爱。悠悠:遥远。晋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回地游。”《文选》注引《河图》曰:“地常移动而人不知,譬若闭舟而行,不知舟之运也。”起首三句问月儿的去处,说明作者对月球运行的注意。
③天外:指茫茫宇宙。汗漫:广阔无边际。
④飞境:指月亮。《天问》中问到缚住天的绳子,另一头系在那里?这句意思同此。
⑤谓:据说。无由:无从,没有门路。恍惚;模糊隐约。这五句是听说月儿运行要经过海底,深怕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宫殿破坏掉。
⑥故堪:本来能够。云何:为什么。解沉浮:识水性。玉兔:《天问》说:“顾菟在腹”,即兔子在月亮腹中。这两句是说只知虾蟆能浮水,为什么(当月儿经过海底时)兔子也会沉浮于水中(指兔子是陆生动物,入水即死)。
⑦若道:假如说。无恙:安好无损。如钩:指缺月。
【简说】
这是作者中秋之夜饮酒到天将亮时的送月词,并模仿《天问》的格式提出了六个问题:
一问月儿悠悠,向何处去?
二问是否另外还有人间(地方),在那里这时(指地球上天快亮时)才见到月儿出现在东边?
三问天外(指宇宙)广阔无边,浩浩长风将把月亮吹到那里去?
四问月儿如镜,又是谁把它系住?嫦娥不嫁,又是谁把她留在月》
五问月中玉兔为什么能象虾蟆般地在海水中沉浮?(上文有月经海底之传说)
六问假如它们都安然无事,那末为何圆月又渐渐变成了一钩残月呢?
从这些提问中,表现作者对有关月亮的传说抱有一些怀疑,但又得不到解决。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
【注释】
①些(sā);句末语气助词。
【简说】
这首词写江南农村而又有所寄托。上片写陌上桑树已经发芽,邻家也孵出了蚕种。绿草映着黄犊,红日照着乌鸦,构成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下片写远近的山峰、弯曲的道路和清澈的溪流。路边青旗招展,这儿是卖酒的人家。最后两句,是由溪头荠菜花想到城中的桃李花,显然有很深的寄托:生长野外的荠菜花活力如此旺盛,而城中的桃李花却禁不起风雨摧残而零落不堪。这是对抗战力量的歌颂,也是对苟安求和思想的讽刺。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①。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①《孟子·尽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两句是说近来才晓得古人书上的话不能全信,如果全信则还不如不信。
【简说】
题目是遣兴,似乎是随意之笔,但作者先从借酒浇愁说起,再谈不能尽信古书,其中蕴含着对现实中许多问题的看法和不满。接着写醉后与松树交谈,运用拟人化手笔,显得活泼而又有谐趣。并用以反衬出退居生活的寂寞无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①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③,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⑦。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⑧。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⑩。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权:字仲谋,曾在丹徒(后改名为京口)建立吴国首都。这两句说当时的少年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以找到他。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台榭。榭指台上的屋子。
④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
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指刘裕故居是在草木丛生的普通街巷里。这三句说南朝宋武帝裕小字寄奴,曾在京口起兵讨平桓玄。
⑥气吞万里如虎:形容气壮如虎,足以吞灭万里之外的强敌。这三句是向往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即指东晋安帝时刘裕曾两次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⑦元嘉:宋文帝年号。封狼居胥:指汉代霍去病战胜匈奴,追击至狼居胥(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而还(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仓皇北顾:元嘉二十七年,王玄谟北伐失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乘胜南侵到瓜步(今江苏六合县东南),扬言要渡江。宋文帝登烽火楼,因畏敌而否定了这次北伐。见《南史·宋文帝纪》。又早在元嘉八年,宋文帝因滑台失守作诗有“北顾涕交流’之句。这三句是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北伐,因草率从事而招致失败。
⑧这三句是说作者回顾四十三年前,即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正月,作者奉耿京之命南来联系,经过扬州时,正值完颜亮南侵失败身死,抗金烽火淋漫。
⑨可堪:感叹语,较“那堪”深刻些。佛狸祠:在今六合县瓜步山上。陆游《入蜀记》:“瓜步山蜿蜒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峻,绝顶有元魏太武庙。”神鸦:祭神时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时的鼓声。这三句是作者回忆当年淮扬一带烽烟四起,如今隔江远望,仿佛看到佛狸祠前在迎神赛会,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
⑩廉颇:是赵国大将,被人陷害而出奔到魏国。后来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使者去察看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了使者,要他回赵后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去后就捏造说廉颇虽然年老,饭量还很大,但一刻儿工夫就拉了三次屎。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不中用了,便不去召他回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三句说作者老当益壮,以廉颇自比,期望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劳,但又有谁来给予重视和关怀呢?
【简说】
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做知府。有一次他登上京口北固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不由心涛澎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上片赞扬了历史人物孙权,刘裕。孙权统治江南、击退强敌。刘裕(寄奴)起兵京口,两度北伐,收复沦陷百年的长安,尽管事随境迁,但当年喑呜叱咤的英雄,却一直使人倾慕。很明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也就是对当前主战派的期望和对苟安求和者的讽刺。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北伐,来和上片刘裕北伐相比较。指出刘裕由于准备充分而取得了胜利,刘义隆则因草率从事而招致失败;并希望当时准备大举北伐的韩侂胄能吸取历史经验以夺取北伐胜利。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结尾以老将廉颇自比,表达出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注释】
①神州:指中原。
②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兜鍪(móu谋):军士作战时所戴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坐断:占据住。这两句是说吴主孙权当时年少有为,兵士众多,占据东南一带,是曹操、刘备的敌手。
④曹刘:《三国志·蜀先主传》:“是时曹公(曹操)从容谓先主(刘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⑤《三国志注》引《吴历》:“(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刘景升(刘表字)儿子若豚犬耳。’”(曹操引兵南下时,刘表儿子望风而降。)
【简说】
本词即景抒情,借古喻今,歌颂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暗讽了南宋政府的妥协苟安。至于以坐断东南的年少英雄孙仲谋自喻,适足显出作者老当益壮的豪气。词中三用问答,自相呼应,活泼生动,如闻其声。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①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②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沈,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③,我自思量禹。
【注释】
①京口:宋镇江府官署所在地。郡治,即府治。
②矻矻(kū哭):劳筋骨。这句是指大禹当年治水时的劳苦。
③金山:《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唐李锜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
【简说】
大禹治水,万世之功。作者在《汉宫春》中说:“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亦是慨叹禹虽有大功,如今连凭吊处都没有,可说是极为沉痛了。上片写大禹当年风尘劳苦,疏濬河道,使人民免遭水灾之苦,而鱼亦得优游于深渊。下片写目前红日西沉,大浪滔天,放目远望,并非为了观赏风景,而是在思量大禹治水对后代所产生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