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面前的田地①要放得宽②,使人无不平之叹③;身后的恩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④。
【注释】①田地:立足地;同“地步”。②宽:阔、广阔。③不平之叹:不和的怨言。平,作和解。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④不匮之思:充沛不竭的追思;喻恩泽之久。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就是竭的意思。
【译文】眼前待人处事的立足地要能够放得宽阔,才不致使有人不平的怨言;将来死后遗留给后世的恩泽要能够流得久远,才会使后人有不尽的怀念。
【评析】心胸不宽阔,凡事必欲计较,哪能不招致别人不满?“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生前多做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不但遗爱人间,更为子孙树立好榜样。“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欲找家业,凡事应吃亏三分;要好儿孙,方寸必须放宽一步。为人处世,为了自己也好,为了子孙也好,都不能与人争一时的利害。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①,减②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注释】①滋味浓的:原指好的食物,在此似指有利益的事。滋味,食物的味道;浓,厚的意思。②减:去、分出的意思。
【译文】走在狭窄的小路上,要让一步给人行走;遇到有利益的事,何妨分出三分让人同享。这是立身处世的一种能使身心非常安乐的法则。
【评析】人都有感情,只要你能对人谦让几分,人对你也客气几分;你能给人一点儿温度,人对你也知恩感德。否则你争我夺,自己纵有再大本事,也会防沟里翻船。“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面对人情世事,不妨三复斯言。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①,便入名流②;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③,便超圣境④。
【注释】①俗情:世俗追逐的利欲。情,作利欲解,礼记坊记:“无辞而行情则民争。”②名流:有高名不为物诱之类的人。③物累:心为外物牵累。④圣境:至高的地步。圣,至高无比的。
【译文】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摆脱得了世俗的利欲,就能跻身名流;求得实在的学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决窍,除去得掉外物的牵累,就能达到最高的地步。
【评析】人为维持生命,所以有求食的本能;为延续生命,所以有求偶的本能,而相伴这两种生存本能,则有种种欲望随之而生。有人主张摒弃一切欲望,实在是矫情与违反人性的说法,人如果无欲,不啻槁木死灰,不必生存。但个人之欲望无穷,所谓“欲壑难填”,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假若任其放任自流,那么所资以养生的,实足以害生,甚至萌生争执、争斗、社会不安。若要反本清源,首先就要从节欲开始。因此,即使抛开“脱俗成名、超凡入圣”不谈,为了个人生存、社会秩序,也有足够理由叫人摆脱俗情,减除物累。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①,作人要存一点素心②。
【注释】①侠气:济人之急的义气,②一点素心:一颗赤子的本心。素心,本心。陶潜归园田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素,作本解。说苑反质:“是谓伐其根素,流于茎叶。”点,作颗解。赵嘏长安秋望时:“残点几点雁横寒。”
【译文】和朋友交往必须带有三分济人之急的义气,做人处世要能存有一颗赤子天真的本心。
【评析】人类乃属于喜群居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人群而独立生存,否则,不独其个人不能生存,人类之绵延将因此而中断,更遑论人类今日文明之高度发展。人类在群居的社会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除了父母兄弟亲人外,就是朋友。而社会生活中,家庭往往只是安栖之所,人类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庭之外度过的,这样朋友对本身的重要,并不下于亲人。故朋友有急难,就应视为自己的急难去帮忙解决;和朋友往来,应保有一分本真。只要稍加注意,任何人都会发现成功立业,无不有朋友的帮助在内。所以,交友能不带三分侠气、做人能不存一点素心吗?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①毋居②人前,德业③毋落人后;受享④毋跃⑤分外,修为⑥毋减分中。
【注释】①宠利:爱利。宠,作爱解。易师:“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②居:占的意思。③德业:进德修业。④受事:即享受、享乐受用。享,作受解。⑤跃:越、越过。⑥修为:涵养学习。为,作学解。论语述而:“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译文】追求名利不要占在他人前头,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后面;物质享受不要超过身分之外,涵养学习不要少于本分之内。
【评析】“利令智昏”,物欲会蒙蔽长知。人,心目中时时恋着外物,追求外物,从欲以获取外物,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外物的陷阱,或为物质世界所奴役,把自己原来自由自在之身失去了,于是智慧不再向最高度的形而上领城发展,人生的理想境界不再存在;于是精神生活从内部腐乱,人格随之而瓦解。造成人类幸福的物质文明,最后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克星,所以说利不妨在人后,德务必在人先,惟有这样,人性才能不断提升。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①,退步即进步的张本②;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③。
【注释】①高:超出众人之上的。②张本:为后日预留地步。③根基:基础。
【译文】应付世情以能忍让一步为可贵,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余地;待人接物以能宽厚一分为福祉,便利别人实在就是便利自己的基础。
【评析】“退即是进,与即是得”,即世俗所谓的“吃亏就是占便宜”,和前面“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的道理相同。宋元学案上说:“胜人,人必耻,下人,人必喜;耻,生竞,喜,生敬。”人情多喜谦恭礼让,不与人争的人,常得多利,能退一步的人,常进百步,处世若欲成事见功,实应三复斯言。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①字;弥天②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注释】①矜:骄、骄纵。南史郑绍叔传:“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②弥天:满天、滔天。阴符经:“卷之藏于心,隐于神;施之弥于天,给于地。”
【译文】即使有盖世的功劳,也承受不住一个“矜”字的消抵;纵使是滔天的罪过,也承受不住一个“悔”字的赎折。
【评析】陶觉说:“勿夸我能胜人,世间胜我者甚多。”俗语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两句话,可为“骄矜无功、忏悔灭罪”作最浅显的说明。骄者必败,而且积极进取,立德、立功、立言,是人们理性生活中的分内事,以之夸耀于人,未免不知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另则,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内心悔念一动,可以为孝子,可以为义士,以前的罪愆都可以从此赎回。人生在世,不是向善,就是向恶;善德足以膏泽百世,恶行终是害人害己,想要做一个人真正的人,不能不细细省察。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①,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②;辱行污名,不宜全推③,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④。
【注释】①独任:一个人独自承当。②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品节。身,自身的品节。诗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③全推:全部诿卸。推,却、拒绝、诿节的意思。④韬光养德:藏匿智能,修养德性。韬光,比喻有才能而不显露出来;韬,是藏、掩藏的意思;光,作智能、德望解。萧统陶靖节集序:“圣人韬光,贤人道世。”
【译文】有完好美善的名节,不应一个人独自承受,能够分给旁人一些,才能远离祸害,保全品德;有谤毁的行为和言语时,不应全部诿卸,必须由自己承当一些,才能掩藏智能,修养德行。
【评析】人到底无法除去名利之心,名利当前,可以视死如归。在这种情形之下,名利能够独享吗?可见名利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去一个人,“功成身退”,这话值得名利双收者细思。而一个人在成就事功的过程之中,难免有嫉妒者的多方谤毁,如果一时不忍,反会节外生枝,给人把柄。薜瑄说过这样一句话:“必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之所不能为之事功。”事实上,本身既无愧心之事,对于那些别有居心者恶意加上的污名谤语,有必要去加以解释、消除吗?说不定因此更加深第三者的疑心。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①,便②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③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④外忧。
【注释】①意思:思想。②便:即、就的意思③业:事业。④召:致、引起、引来的意思。荀子王制:“聚敛以召寇,积财以肥敌,危身亡国之道也。”
【译文】做任何事要有留个余步、不要做绝的念头,能够如此,即使是造物的上帝也不会忌妒我,任何鬼神也不会损害我。如果对事业一定要求圆满、对功劳一定要求颠峰的人,不生出内变,也一定召致外来的忧患。
【评析】所谓“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乃是在告诉人应该“致虚守静”,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以“虚无”为本,认为天地之间是虚空状态,但它的作用却从来不穷,万物就是从这虚空之处涌现出来。虽然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最后总要返回到虚空的状态;而“盈”乃表示自满,所以为人亦“忌盈”、“忌满”。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段《道德经》中的话,同样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叫人要适可而止。我们不难从汉初韩信诛戮、萧何击狱这两件事上得到证明。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①,愉色婉言②,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③,意气交流④,胜于调息观心⑤万倍矣。
【注释】①诚心和气:用心恳切,态度温和。②愉色婉言:神情愉快,言语委婉。③形骸两释:谓形体上彼此皆无猜疑。形骸,就是形体,指人的容色举止。释,作消、散解。④意气交流:彼此的意态与气概了解并接受影响。意气,谓意态与气概。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⑤调息观心:谓静坐省察内心。调息,静坐调理呼吸,使之顺畅的意思,在此指坐澄虑。
【译文】任何家庭都有真诚的信仰,日常生活中也存有一种不移的法则;一个人能够用心恳切,态度温和,神情愉快,言语委婉,使父母兄弟之间的相处,容色举止都无法隔阂,彼此的意态和气概都能了解并互相接受影响,可说胜过静坐省察内心万倍了。
【评析】“至诚足以化育万物”,任何家庭,任何人,随时都要以诚为本,一诚既立,怀疑、纷乱、贪心、懈怠、轻急都可完全清除。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从修身齐家、待人接物以至经世济民,一皆以诚而立,不诚则天下没有可成之事,本身更不能算得是个人。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①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②中,有鸢飞鱼跃③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④。
【注释】①嗜寂:喜爱安静,就是好静的意思。②定云止水:不动的云、不流的水。③鸢飞鱼跃:鸢飞于天上,鱼跃于水中,原喻放任自然之乐,在此喻生气。鸢,猛禽,状似鹰,又称鹞鹰、老雕。诗大雅:“鸢飞戾天,鱼跃于渊。”④心体:本体。心,作本解。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译文】好动的人,有如云端的闪电,风前的灯火;爱静的人,有如熄灭的灰烬,枯槁的树木。必须在不动的云、不流的水中,有鸢在飞、鱼在游的气象,才是有道德的心体。
【评析】做事不可过与不及,做人同样也不能有过与不及。“动”与“静”,是人生修养的两面,任何人都有“动”的时候,也都有“静”的时候,但动板、静极,都不合自然之道(中庸之道),而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就是动静合宜,才不失人的生趣,才能使自己适于任何环境,这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修养。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①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②,当使其可从③。
【注释】①攻:责、诘责的意思。②高:超出众人之上。③从:作顺解。礼记大学:“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不从。”
【译文】诘责别人的过失,不要太过严厉,要想想他是否能够接受;教导别人去行善,不要期望太高,要让他能够照着做到。
【评析】如果要问有一个字可以永久奉行的,那就是“恕”;儒家思想除了忠,便是恕。可惜常人之情,大抵贵人太严而责己太宽,往往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常人”的标准对待自己。有一本叫《仕学正则》的书,开宗明义就说:“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可见善莫大于恕。我所不能者,不敢以责人;人所必不能者,不可以强人,行事说话,能先存心为自己想一想,再存心为人想一想,才合乎正道。否则,不但招人之怨,更是成己之恶,会使自己变得浅隘刻薄之至。
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粪虫①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②;腐草③无光,化为萤④而耀采⑤于夏月。固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注释】①粪虫:即蛴虫鲁,动物学以为金龟子的幼虫,传说为蝉的幼虫。本草:“蛴虫鲁,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论衡无形:“蝉生两翼,不类蛴虫鲁。”②蝉而饮露于秋风:郭璞尔雅图赞:“虫之清洁(洁),可贵为蝉,溉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按蝉俗称蜘蟟、知了,幼虫在土中吸树根汁液,蜕变成蛹,出面登树,再蜕皮而成蝉,其间为期约二年,既成虫,雄者交尾后即死,雌者产卵后亦死,生命不过二三星期。③腐草:腐草堆。④化为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盖萤产卵水滨之草根,卵微现磷光,初虫蛆状,多伏土中,翌年草蛹化为成虫,即萤。化,作生解。⑤耀采:照出光彩。
【译文】粪虫最脏,一旦变成蝉却只要吸饮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草不会发光,但所孕育出的萤却能在夏天的夜空中耀出光彩。从此可以知道,洁净的东西常从污秽中生出来,光明往往从黑暗中显现。
【评析】“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出身的环境,未必能影响人一生的荣枯,不为出身的环境所限,才是最重要的关键。若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有一种人,常以一个人的环境出身来决定待以青眼或白眼,这是失德之至的事。同时,也不难看到有一些出身较低的人,自卑、自弃,以为终是差人一等,经常表现得消极悲观,其实人生而平等,环境止所以考验将来是否能成功立业、为人表率,出身愈低,愈应力争上游才对。
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矜高倨傲①,无非客气②;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③。情欲意识④,尽属妄心⑤,消杀⑥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注释】①矜高倨傲:骄矜自大、傲慢不恭的意思。②客气:外来不长久的血气。③正气伸:光明正直的气概叫正气。伸,展、展示的意思。④情欲意识:情欲,即欲望;欲为七情之一,故曰情欲。史记礼书:“文貌繁,情欲者;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礼之杀也。”意识,指精神觉醒之状态;一切精神现象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为意识内容之一种。⑤妄心:佛家语,妄生分别之心的意思。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⑥消杀:就是消除;杀,忘的意思。
【译文】骄矜自大,傲慢无礼,都是外来的血气;能够把这种血气消除下去,那么光明正直的气概就会在心中伸张开来。一切欲望想像,都是由妄心所造成的,能够铲除这妄生分别的心,那么自己的本性才会显现。
【评析】成功的人生,当然必须具备各种条件,但不受一切外物的影响、诱惑,应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刘向曾说:“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一念之间,圣贤与小人判然殊途。人处在变幻无常的世间,想要走向成功之路,是必须先下一番内心的修持工夫的。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饱后思味①,则浓淡之境②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③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④之痴迷⑤,则性定⑥而动⑦无不正⑧。
【注释】①味:对饮食的感觉。②浓淡之境:味厚曰浓;味不咸曰淡;境,原指疆界,此引申作分别的意思。③男女之见:指男女交媾主事的意识。④临事:治事。临,治也。谷梁传的哀公七年:“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有临一国之言焉,有临一家之言焉。”⑤痴迷:痴呆迷妄。⑥性定:心意不摇。性,指心意。礼记大学:“一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⑦动:行为。⑧正:合于义理曰正。
【译文】饱食之后再想菜肴的味道,就没有浓淡的分别;色欲满足之后再想鱼水欢,就没有男女交媾的意识。所以,人如果经常能用事过以后的悔悟,来破除面临事情的痴呆迷妄,那么心意就不摇动;而行为就没有不合于义理的。
【评析】“人知利之为害也,不知无害之为利也。人知害之为害也,不知有利之为害也。”人在利益当前的时候,理智往往为感情所蒙蔽,如果能在事过境迁之后,痛加反省,那么未尝不可引为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这是“做了才后悔”的人,日后往往能有所作为。但有一类明知故犯、抱着“先后悔再着手”之心的人,那就无可救药了。吾人要保持清明,必须先把这点划分清楚。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居轩冕①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②;处林泉③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④。
【注释】①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因借用轩冕以指官位爵禄,或为贵显之代称。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②山林的气味:隐居在山林的志趣,引申作淡泊名利的思想。③林泉:指在野。④廊庙的经纶:治理国家的抱负。廊庙,谓朝廷。文中子礼乐:“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非太公之都石番溪,则促仲之宅泗滨也。”经纶,以治丝之事,喻规画政治。易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位居贵显的官职,不可以没有隐居山林的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的时候,必须要能怀有治理国家的抱负。
【评析】人类必须朝着“共生、共存、共进化”的方向发展,才有幸福的人生、光明的前途可言。因此,在人类社会之中,各种事情,都必须靠分工合作,才能获致圆满。能力好的,就来担任较繁复的工作;能力较差的,就去做一些平常的事。而人一方面有善良的本性,一方面有不能免除的世俗情欲。于是,在这些情形下,想要维持人类社会的秩序,进而开创美丽的远景,就必须有“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观念,不能存着“独善其身”、“达则忘本”的念头。任何人,只要担任要职,不可因为名利当前,就忘却原来的责任,转而趾高气昂、强取豪夺,甚至百般诈欺,这样姑且抛开为害苍生、破坏天道不讲,最后自己也要因而身败名裂。而当尚未得到造福社会的机会时,也不能为本身条件不够而埋没自限,相反的,更要立下远大的抱负,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取得为人谋福的机会。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①,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②,无怨便是德。
【注释】①邀功:将别人的功劳当做自己的。②感德:感激恩惠。德,作恩惠解。诗小雅:“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译文】人生在世不必去强求功劳;没有过错就是功劳;救助别人不要希望别人来感激恩德,没有受人怨恨就是功德。
【评析】“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这并不是教人保守不前,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仁义精神。人生在世,做一位有用之材,服务社会,造福人群,都是分内的事;有多少心力,就尽多少心力,全是立身的义务。如果事事强邀功劳,必求感德,那平日所作所为还有什么价值可言?“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乃是针对“处世不必邀功,与人不求感德”而说的,并不是重点所在,和佛家中“吃饱即是福、无病即是福”的意思相同,都是一种“反”的哲学。
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①是美德,太苦②则无以适性怡情③;澹泊④是高风⑤,太枯⑥则无以济人利物⑦。
【注释】①忧勤:尽心尽力做事的意思。忧、勤,均作劳解。②苦:勤的意思。国策齐策:“无劳倦之苦。”注:“苦,勤也。”③适性怡情:谓使性情和悦欢乐;亦作怡情适性、怡情悦性、怡情理性。④澹泊:谓恬情无为。汉书叙传:“清虚澹泊,归之自然。”⑤高风:高尚的风骨,即高尚的品格。⑥枯:已失生机之树木曰枯,在此有不近人情的意思。⑦济人利物:谓救助他人,物品作有利的使用。
【译文】尽心尽力在做事是一种美好的德行,但太过劳苦就不能使性情得到欢怡快乐;恬静无为是一种清高的情操,但不近人情就不能有助于人、有利于物。
【评析】在六祖慧能的公案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人们对于分内之事,当然必须全力完成,就于天赋本真,当然必须加以保全,但“太苦”、“太枯”则或刻意,反无旨趣可言。因为宇宙万物都不离自性;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生灭的,一切具足的,没有动摇的,本来就能产生万法。何必太过自苦,太过自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穷势蹙①之人,当原②其初心③;功成行满④之士,要观⑤其末路⑥。
【注释】①事穷势蹙:事业困极,机会穷尽。②原:宥、宽恕的意思。后汉书范丹传:“范丹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加罪。”③初心:犹言初志。吴融诗:“烟霞惭暮齿,糜鹿愧初心。”④功成行满:事业成就,行事圆满。⑤观:察、观察。诗大雅:“观其流泉。”⑥末路:路程终止之地。书旅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疏:“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末路之艰难也。”
【译文】事业穷困、机会穷尽的人,要宽恕他当初做事的本心是向上的;事业成就、行事圆满的人,要察观他最后如何结果。
【评析】“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节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这句话同样在告诉人,事情要到盖棺始能论定。任何一位声名狼藉、事业失败,已到山穷水尽地步的人,当初的本心没有是愿意如此的,将来也未尝不能东山再起,成功立业。同时,一位成就事业、行事圆满的人,如果晚节不保,也未尝没有身败名裂的可能。古人另有一句话说:“看人只看后半截。”这是极有道理的。立身处世,凡事确不宜言之过早,失于武断。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①,是富贵而贫贱其行②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③,而反炫耀④,是聪明而愚懵其病⑤矣,如何不败?
【注释】①忌刻:猜忌刻薄。②贫贱其行:谓行径如贫贱之人。③敛藏:收敛隐藏。④炫耀:光耀之貌;在此作向人夸示自己的长处讲。⑤愚懵其病:谓举止愚昧无知,实如短疵之人。
【译文】富贵的人,待人做事应读宽大仁厚,如果反而猜忌刻薄,是环境虽属富贵而行径却如贫贱的人了,哪里能够享有富贵之实?聪明的人,行事表现应该收敛,如果反而夸耀自炫,是才智虽属聪明而举止却如无知的人了,哪里能够不使事业失败?
【评析】富贵和聪明,均不足凭恃;居心仁厚,谦虚为怀,才是真正享有富贵、能用聪明的人。因为富贵而为人刻薄,不但终日处于猜忌不安之境,失去富贵之乐,更会失去周遭的朋友,到头来反而空虚寂寞;聪明而炫耀自己的才智,不但时时想借机表现,渐渐流于轻浮,更会失去周遭人士的支持,一旦被人识为无知,就马上使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失败。人生所谓的“享”,在于精神能有寄托;所谓的“不败”,并不仅止于创业成功。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①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②而后知向明之太霭③,守静④而后知好动之过劳⑤,养默⑥而后知多言之为躁⑦。
【注释】①居卑:位于低下的地方。②处晦:处在晦暗的地方。③霭:现、显露的意思。张籍送郑秀才归宁诗:“离琴一奏罢,山水霭余晖。”④守静:保持宁静。⑤劳:辛劳。诗小雅:“劳人草草。”⑥养默:修养沉默的心。⑦躁:不安静。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译文】位于低下的地方,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处于晦暗的地方,然后才知道面对光明太过显露。保持宁静的心情,才知道喜好活动太过辛劳。修养沉默的心性,然后才知道言语过多是不安静。
【评析】世俗虽然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说法,但若从“人生有限”的角度看,事事都必须等身临其境以后,才知道圆满的办法,未免太慢了些。如果我们平常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时,能够多方面去求获于心,使得自己的观点,客观周密、不偏执一隅,等到临事时,能以远大的眼光来加以处理,如此岂不是高度把握住短暂的生命?否则,再加上几个百年时光,也不够花在凡事都要摸索上面。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①;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②。
【注释】①脱凡:摆脱尘俗的杂念;②入圣:进入睿明的境界。圣,作深明、睿解。诗邶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译文】功名富贵的名利思想放得下来,就可以摆脱尘的杂念;道德仁义的赞美念头放得下来,才可以进入睿明的境界。
【评析】积极的人生,是把人性加以高度地发挥,使人生的意境不断地提升,这一来,人就必须忘我、忘私,摆脱世俗杂念,才能有这种明智的行为。所以,一切的功利思想,以及虚无的赞美,都不能占据心中,都必须从心中彻底扫除,不然,即使再远大的抱负都是假的,就是有朝一日真的能够位居要职,所作所为,也无非以自我为中心,谈不上进入壑明的境界。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利欲①未尽害心,意见②乃害心之蟊贼③;声色④未必障道⑤,聪明⑥乃障道之藩屏⑦。
【注释】①利欲:求利之心。②意见:意思和见解;在此指自以为是的意见。③蟊贼:此指祸源。蟊、贼皆禾苗害虫名。诗小雅大田:“及其蟊贼。”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④声色:指淫靡之音与美色之类荒嬉娱乐的事情。⑤障道:妨碍的道德。⑥聪明:指闻见。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疏:“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⑦藩屏:犹言屏藩,原称为国家藩卫之重臣,在此则指最大之障蔽言。
【译文】求利之心不一定都能戕害本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祸源;声色的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过分聪明才是妨碍道德的最大障蔽。
【评析】“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这句话可以拿来一起仔细思量。任何事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外物,照说都不能对本身起作用,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把持不住自己,才会风吹草动。立身行己,舍意志、节操,再无可谈;一位真正有入世之心的人,一定具有坚强的理念。我们在面对利欲关头时,不妨多加三思。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①,世路崎岖②。行不去处③,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④,务加⑤让三分之功⑥。
【注释】①反覆:变化无常的意思。②崎岖:倾侧不平,喻事情困难。③行不去处:谓走不通的地方。④行得去处:谓走得过去的地方。⑤务加:一定要添益。⑥功:善的意思。
【译文】人情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走不通的地方,必须有退一步的打算;走得过的地方,一定要添益谦让三分的美德。
【评析】“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人心有如弯弯曲曲的流水,世事就像重重叠叠的高山。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是容易走的。只有坚强面对现实,不畏缩,不退后,才能成功。而另外从“器满则倾”的道理来看,人在贵盛已极时,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因此,得意莫忘随时助人,莫忘留一步后路,这样,已得的福泽才能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