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崔著作东征①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②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③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④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⑤
  【注释】
  ①崔著作:即崔融,当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金
  天:秋属金,故称秋天为金天。肃杀:严酷萧瑟貌。古人认
  为秋天肃杀,故择秋日出征。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旧
  历八月上旬或中旬。专征:原指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特
  权,不待帝王命令,得自专征伐。这里指帝王命大将出征。这两句
  说,萧条肃杀的秋天到来,白露时令,就可以开始出征讨伐了。
  ③王师:指唐王朝的军队。乐战:爱好战争。之子:之,
  指代词,这个。子,尊称。之子,指崔融。佳兵:《老子》:
  “佳兵者,不祥是也。”这里作"好战"解。这两句说,王师出征,不
  是好战,你要谨慎行事。④海气:大海之气,指代兵威。南部
  :泛指南方边疆。边风:这里指"王师"远征的威力。北平
  :泛指北方边界。这两句说,你们出征一定要依靠兵威扫平南北疆塞
  之敌。⑤卢龙:唐时在今河北省部分地区置北平郡,治所在今河
  北省卢龙县,这里泛指边塞要地。麟阁:即麒麟阁,见作者五绝
  《赠乔侍郎》注②"云阁"条。这两句说,切莫把边塞要地送给敌
  人,要争取立功归来,留芳千古。
  【解说】
  这是作者送崔融随军东征的诗。诗的意思是
  说,皇上命令将军东征,并不是好战,而是为了安靖边疆,
  所以希望崔融不要乱加杀戮,同时告诫崔融参预军事不要接
  受敌人的金帛,放纵敌人,更不能割地求和,应力争立功归
  来。全诗语气恳切,可见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③闻风。
  鸟道④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⑤中。
  【注释】
  ①松汀驿:在东吴。
  ②泽国:多江河、湖泊的地方,称为泽国。
  ③迥:犹远。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④鸟道:言山之高只有飞鸟可过的路。
  ⑤五湖:即太湖。
  【解说】
  张祜(hù),字长吉,唐代南阳人(《唐诗纪事》说家曲
  阿,在丹阳有遗居;又说"或言祜清河人"),其赋《淮南
  诗》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头好墓田"之句,卒于丹
  阳隐舍。喜石笋,诗长于"宫体"。令孤楚曾推荐他,但受
  元稹排挤,遂隐居丹阳、曲阿等地。
  这首诗当为离开长安后的作品,寓意隐微。诗的实际思
  想是写"鸿飞冥冥,弋者何篹焉",以讽刺排挤他的人的。
  首联写松汀驿的山与水都空阔绵邈,可以自由来往。次联
  说:海面有明光就知太阳快出来了,远远望见江中自浪就象
  听到了风声。”闻"字是想象中的,实际是因见浪而如闻风。
  这两句比喻应有先见之明,见微知著,要提高政治警惕,防
  对方作进一步的陷害。颈联的"高原鸟道","小径人烟",
  喻自己已经有了避害全身的地方。所以末句才说不在五湖
  中,本是说自己不在五湖中,却托言归隐逸不在五湖中,充分
  表述了"鸿飞冥冥"的思想。
  祜早年诗,辞曲艳发,曾作《何满子》二章:“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又"自倚能度曲,先
  皇掌上怜,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传入宫中,时武宗病重,
  看着孟才人说:我死后,你怎么办?孟才人指着笙囊哭着说:
  “请以此就缢",武宗悯然。孟才人说请对您歌一曲,乃歌一
  声何满子,"气亟立殒"。武宗命医生诊断,医生说:“脉
  尚温而肠已断。”祜复写一首说:“偶因歌态咏娇,传唱
  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宫词"
  非可尽非,祜此诗"故国"、"深宫"何以就远逊风骚!
  宿云门寺阁①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②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③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④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⑤
  【注释】
  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东山。②香阁:即
  云门寺。烟花:此处指烟云和花木。象外:物象以外,此处可
  作"特殊"、"特别"解。这两句说,云门寺就在东山下面,这里
  烟云缭绕,花草芳香,可称得是一个很特别的,十分幽雅的地方。
  ③嶂:此处说形如屏障一样的山。夕:这里作"昏暗"解。
  幔:室内帐幕或门帘、窗帘等。这两句说,夜里阁上挂上明灯,周
  围的万山千嶂显得更加暝暗;卷起帘幔,凉风吹来,这里又象是五湖
  里的秋天了。④画壁:即有画的壁。斗牛:二星宿名,又叫
  牛斗。”宿斗牛"是形容云门寺地处高峻。这两句说,白天欣赏阁里的
  壁画,不少地方已经模糊不可辨认,但残留着的鸿雁画影还可以看得
  清楚;晚上,睡在山房里,那天上的牛斗二星好似挂在纱窗上一样。
  ⑤这两句说,到了这里好似到天上的路已经很近了,所以在睡梦中也
  觉得是在白云上游览一样。
  【解说】
  这诗是作者南游云门寺阁而作。诗中写了诗人
  在云门寺中所见的情景。全诗扣紧题意着力描写寺内寺外、日
  间夜晚的景物,这种描写明显地反映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
  野望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徒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③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④。
  【注释】
  ①皋:水泽、河岸。泛指乡野。
  ②徙倚:徬徨、徘徊。
  ③犊:小牛(牛仔),也泛指牛。
  ④采薇:周武王伐商纣,伯夷、叔齐劝武王不要伐商。
  商朝灭亡之后二人不做周的官,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
  薇而食以至饿死。后遂为隐居的代词。
  【解说】
  王绩,字无功,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曾为六合丞,嗜洒不
  任事,因解去,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又号五斗学士。以
  《周易》、《老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著有《醉乡记》、
  《无心子传》。自作墓志铭。诗人既无心功业,虽当李唐一
  统之后,仍不愿出仕,作此诗以见志,以求免害。认为这首
  诗有寄托可能不错,但诗人的曲折用意,尚须作进一步的探
  索。首句叙事点题。次句抒情写志,见秋色而生感,觉得傍
  徨难定行止,在出仕与继续隐居之间矛盾着,出仕违本心,
  隐居又恐得罪新朝。故傍徨无定。然而秋天什么景色使诗人
  睹物生感呢?颔联与颈联补叙产生这种矛盾心情的秋色。东
  皋野望,树树秋色,山山落晖,夕阳照枯枝,一片荒凉景
  象,喻隋室之破败灭亡。秋高气爽又正是打猎健儿显身手的
  时候,果然牧人驱犊返,猎手取得战功,喻李唐的胜利统
  一,社会生活逐步安定。这两联的景,是起"兴"之物。首
  尾是这起兴之物所引起之情。末联承颈联之事答首联之意。
  即新兴的王朝建立了,或出仕或隐居究竟如何抉择?因为新王
  朝无援引之人,主动去干谒又可耻(当时人的认识),于是
  只好象伯夷、叔齐那样继续隐居了。
  “相顾无相识",这是故意找的借口。辅佐李唐王朝开
  基立业的人物中有不少是王通的学生,岂有不识王绩之理。
  据诗人《晚年叙志示霍处士正师》诗,"自有居常乐,谁知
  身世忧!"看得出诗人是常常处在这种矛盾之中的。那么为
  什么不做官还有这么多顾虑?因为新兴王朝建立之后,要罗
  致一些有名人物为之鼓吹休明,巩固他的统治,取得"圣代
  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的名誉,因此经常有强迫夷齐下首阳
  的"德政"。所以诗人就害怕遇到这种处境,托言本想为新
  兴王朝效力,只是没人推荐,只好罢了。
  “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是一直流传的名句。王国
  维在《人间词话》中尤亟称道。大约此二语有寄托而无痕
  迹:寄苍凉于雄浑,无颓丧之感;此"秋色",此"落晖"
  在人眼前,在人心中,一经拈出,引人产生无穷遐想。
  中间写景,首尾抒情,又是一法。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杜甫
  其一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解说】
  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了生活出路不得不"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也就是要作"帮忙"与"帮闲"(鲁迅先生
  语)才有出路。杜甫一生非乐声伎之人,但对携伎宴游亦不
  免叨陪末座。然而诗人在这两首诗里却有兴寄讽刺,无伤于
  诗人与诗的尊严。
  首联落日二字点晚际,轻风浪迟点明纳凉的地点是在池
  塘舟中。落日、轻风、微浪、画舫构成一幅画面。颔联承
  “放船好"三字,放船于竹林深处,荷花丛里当然是纳凉
  的好地方。颈联写携伎二字,公子调水,佳人把藕切成如
  雪一般洁白的藕条。”雪"字以名词作动词,构成使动式,
  上句调冰水,调是形容词,句式亦是使冰水调。表面上四句
  话的动词都在第三字,但句型不同,因此不是"四句一法"。
  船上的人都有事做了,诗人自己呢,正在作诗的构思,不想
  诗还未成,雨却来催诗了。”片云"句把夏天骤雨的情景描
  绘得很真切。
  诗八句四联,各是一幅图画,暗中以"雨打游艇"四字
  为纲。重点在末联:雨来了,公子佳人的一切游兴都破坏
  了,可见庸人总归是庸人。可是诗人呢?这场雨反而助了诗
  兴。这是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同流而并不合污。用意深远,
  结构自然而巧妙。
  其二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带愁。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解说】
  诗中越女燕姬(少女)都泛指人之美,越女会操舟,燕
  赵多佳人。黛乃画眉用的青绿色石头,借以代女人的眉毛。
  这首诗专写"遇雨"二字,以雨后为结,重点在雨后。尾联
  说雨后返船,天气清爽,特地用一"翻"字。雨后凉爽自然
  之事,诗人下一"翻"字,有翻然悔悟之意,暗寓讽谕,言
  浪游可恶,归于正路,把时间与精力用于建功立业上,则陂
  塘虽在五月,也如九秋一般凉爽。为了表示这个意思,前几
  联把雨打筵席及伎女的狼狈写得淋漓尽致,实际包括公子在
  内。但诗人避免过份显露,以致故意使颔联"合掌"——越
  女、燕姬,两句一意。颈联"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语句矫健合律。这是杜诗专家常说老杜的倒装句法。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②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
  ①题解: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南齐谢朓为宣城太守
  时县治后有高斋,一名北楼,后人因称为谢公楼。唐刺史独
  孤霖改为叠障楼。
  ②两水:指宛溪、句溪。
  【解说】
  全诗写"望"与"念"两字,而重点在"念"字。故全
  诗的基调总带凄清情绪。在楼上傍晚四望,总的感觉是江山
  如画。颔联、颈联从望字分疏如画之景,好在切地切时。句
  溪宛溪澄江如镜,夹流于楼前;溪上桥影如虹,掩映在暮天
  溪水里。展望近郊人家,则梧桐叶落,秋色已老,橘柚含烟
  而寒意渐浓。末联切事,北楼上谁人会临风怀谢公?谢公尚
  无人怀念,更有谁知我曾于此楼临风怀谢公?”一生低首谢
  宣城",谢朓尚没有人怀念,则江山如画又于我何有哉!
  登临游览之诗不外切时、切地、切事,以写所见、所
  闻、所想。诗不过如此,但诗人似有无边的天地。所谓神而
  明之,存乎其人了。此诗颈联最为人所称道,因"寒"、"老"
  二字诗人概括得极好,有丰富的内容。
  送郑侍御谪闽中①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②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③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④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⑤
  【注释】
  ①侍御:官名,专司纠察非法,经常出使州郡执行
  指定任务的官。郑侍御,作者的朋友。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
  职,流放到边远地区,叫贬谪。②恨:憾。过:读阴平。这
  两句说,你这次被谪不应有什么想不开,闽中这地方以前我也去住
  过。③大都:大概。秋雁少:古时认为"秋雁不过岭"。岭,
  指五岭,福建在五岭的东面,所以说:“大都秋雁少。”这两句说,
  秋天的时候,飞来的鸿雁非常少;到了夜里,猿猴的啼叫却经常听闻。
  ④南天:指南边,即广东、广西一带。瘴疠:即瘴气,热带或
  亚热带山林中的疫气。这两句说,东部的山岭,云雾缭绕,南边一带
  有一种令人致病的瘴疠。⑤雨露:指皇帝的恩泽。矣:语气
  助词,等于现在的"了""吧"。这两句说,现在,你不过是暂时受到
  贬谪,不久就会得到皇上开恩,召你回来复职;走吧,望你路上小心
  谨慎,一路平安。
  【解说】
  本诗作者的朋友郑侍御被贬谪闽中,诗人便写
  了这首诗来安慰和劝勉他。首联,作者说自己也曾在那里住
  过。没有什么了不起,借以减少老朋友的恐惧和不安;颔
  联、颈联是把闽中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让老朋友对那里有
  个粗略的了解;末联是为了慰藉而发。诗中反映了诗人和郑
  侍御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过香积寺①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②曲,安禅制毒龙③。
  【注释】
  ①解题:寺在长安子午谷中。
  ②空潭:明净清彻的水池。
  ③毒龙:佛书故事。某寺潭中有毒龙伤人,一高僧安禅
  于潭上持咒咒之,龙浮出悔过。诗中用以比喻诸欲之害,制
  诸欲才能入禅境,具禅心。
  【解说】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注此诗云:“'泉声'二句,深
  山恒境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
  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或谓上一句喻
  心境之空灵动宕,下一句喻心境之恬淡清凉,则未免求深反
  谬耳。”注中所谓诗眼,亦即《玉屑》所谓五言第三字欲
  响。不过下响字不限于第三字。
  从全诗来看,诗人主要写香积寺意外的幽静深僻,这幽
  静深僻的环境正是习静安禅的好地方。赵氏对此联的注解,
  当令人首肯。但这一联中"咽"、"冷"二字的下字方法,
  又是写诗与欣赏诗歌的手段和着眼点之一。周振甫《诗词例
  话》中概括为"化实为虚",其依据是范唏文《对床夜语》
  (卷二)。范文《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
  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这是说的方法与作
  用。接着他又举例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
  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
  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这是
  说化实为虚要善于选择运用谓语。此种化实为虚的方法即古
  文家说的"虚实",语法家说的"使动式"和"意动式"。
  并不神秘。日色不一定"冷",在此典型环境中青松使日
  色冷;泉声不皆"咽",危石使泉声咽。此为使动用法。前
  面岑参《登总持阁》"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诗人在
  特定环境中认为秦岭低,渭川小,是意动用法,都能使情与
  景融,自然生动。但下响字不止此一法,亦不限于第三字。
  诗的结构:前六句围绕"不知"二字写景物的幽深,亦
  是香积寺独有的景色。末二句赞景物的好处,可以习静安禅。
  是诗人对此独有景色的独特感情。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①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③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空山里的禹庙,在秋风萧瑟,落日西斜
  中分外荒凉。②垂橘柚:浦起龙《读杜心解》说,"孙莘老云;'苞
  橘柚,驱龙蛇皆禹事。'"按:苞橘柚,据《书·禹贡》:“厥苞橘柚。”
  这是指把橘柚包裹好进贡。画龙蛇,出自《孟子·滕文公》:“禹
  驱龙蛇而放之菹(泽中有水处)。”这两句用的是典故,是古书里
  记载大禹的事。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写眼前景物,它是说,荒芜的庭院
  里,结满果实的桔柚低垂着,古老的庙殿,壁上有龙蛇的画图。③
  这两句说,古庙空荡荡的四周,好象有云气缭绕;大禹所疏通的河
  流,江水卷着沙石奔流。④四载:四种交通工具。大禹治水时,
  水乘舟,陆乘车,泥乘(chūn春,古代用于泥路上的交通工
  具)。山乘樏(léi雷,古代登山工具)。三巴:东汉末年,益州
  牧刘彰置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今属四川省。这两句
  说,现在能保住三巴,是大禹早就认识到长江难治,地处荒险,所以
  乘四载治水,开凿疏通河流,历尽艰辛才得来的。
  【解说】
  这诗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秋,诗人在忠州游
  禹庙时所作。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特点。如首联既写
  禹庙地点又写庙外的景象:荒凉的空山,萧瑟的秋风,苍
  茫的落日。还未入庙观看,这三种景象就给人带来了一种萧
  条、肃杀、庄严的感觉。诗人开头用这样的手法烘托庙的荒
  凉是成功的。但是作者并不就此满足,所以在颔联中又变换
  了另一种方法,即既写庙内景物,进一步渲染了前联所描写
  的气氛,又写了事迹,如"荒庭""古屋""橘柚""龙
  蛇",它是庙内真实景物,又是夏禹"苞橘柚""驱龙蛇"
  事迹的运用,这一联真可说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颈联从
  表面看好象是写庙外的远景,其实也是通过写远景来追怀夏
  禹开山凿河的事迹。结联由禹庙而追忆到他治水的功劳。全
  诗笔触有力,感情强烈,意境沉雄。
  秦州杂诗①
  杜甫
  凤林②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③云峰峻,悬军④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⑤,何时议筑坛⑥。
  【注释】
  ①题解: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杂诗指题材不一。
  ②凤林、鱼海:秦州的小地名。
  ③候火:即烽火。古代于边境地区筑台积柴禾,发现
  有敌人犯境就举火报警。
  ④悬军:远征的部队。
  ⑤飞将:汉李广勇敢善战,匈奴人惊呼说,"飞将军
  从天而降。”
  ⑥筑坛:古代任命大将为主帅,要筑坛举行仪式以示
  慎重威严。筑坛指代拜将出师。
  【解说】
  诗人在秦州避难,眼见四海汹汹,民生多艰难痛苦,思
  得良将攘敌安边,使人民免受痛苦。首联写战乱,干戈扰
  攘,道途阻梗。第二联写"大旱":大军驻处,井水枯竭,
  而候火山头,只见火云奇峰,毫无雨象。第三联写苦寒:这
  联是诗人写此诗的时间。第二联是因写本联风寒月冷而回想
  夏天的大旱。秋天本是收获季节,却只有吹动西极的烈风和
  冷浸浸的明月。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一派荒年景象。因此
  思猛将以安边。此"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与"但使龙城飞
  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皆讽刺边境主将的无能,故思
  能制边之猛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于此可见。诗用
  分写总结法:战乱、大早、苦寒、以思良将作结束。忧国
  忧民之心,讽刺之情俱得以突出。本地风光与历史典故结
  合,自然平实,脉络分明。
  同王征君洞庭有怀①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②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③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④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⑤
  【注释】
  ①征君:凡古时被帝王征聘为官而不肯受职的隐
  士,诗词中多称为"征君"或"征士"。王:是姓。②潇湘
  :指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水。二水皆向北流入洞庭湖。这两句说,八
  月的洞庭湖,呈现出一片深秋的景色;潇湘两水静静地向北流去。
  ③万里:这里形容路途遥远。这两句说,离家万里,只好空做回乡
  的好梦;五更醒来,想起作客他乡,愁绪难消。④帙(zhì至):
  包书的套子,用布帛制成,故一套书称为一帙。偏:偏偏。偏宜,正好的意思。这两句说,因为心绪烦恼无心开卷诵读,不如上酒楼饮酒以消愁驱闷。⑤故人:老朋友。京:指长安。洛:指洛阳,作者因思念故乡而念及京洛的老朋友。这两句说,长安洛阳虽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但是何日能够回去,再次同他们在一起游玩呀?
  【解说】
  张谓,生卒年不详,唐代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天宝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后出为潭州刺史。
  这诗是作者和他的朋友,泛舟游洞庭湖,触景
  生情而作。诗人从看到潇湘水北流而产生思乡北返写起,以
  下各句都围绕题旨着笔,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仕途生活的淡薄
  之情。
  望秦州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解说】
  李颀,东川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新乡尉。商璠云:
  “颀诗发调既清,修词亦丽。……玄理最长。故其论道家,
  往往高于众作。”
  自函谷关西至甘肃都叫秦川,诗人罢官东归,心绪凄
  其,秋晨过秦川,写此以见意。诗用对比手法,以"望"字为
  脉络。首联以迥字作望字的谓语,为颔联伏笔。第二句为全诗
  环境,正旭日初吐,富有朝气;征途四望则八百里秦川山河
  明净,散在各地的城郭都扼要据险,当咽喉要冲,这一派形
  胜反映盛唐的现实。第三联起,情绪顿异,一落千丈。第三
  联由听觉引起,远眺山川固然可悦,但近听秋声则使人悲,
  点出秋声之后即转入视觉,万家修竹,都做秋声,不禁使人
  回首京华,则见五陵寒烟缕缕,随秋气而萧瑟,暗示李唐王
  朝已伏隐忧。中间两联一正一反,表面上山河明净,还是太
  平样子,日出正峰,但城乡秋声已现萧条景象。末联再突出
  这一对比。孔子在陈国受到冷遇,说:“归欤!归欤!吾党
  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诗人以孔子自
  比,谓道之不行,天下将乱,执政的人又缺乏正确有效的施政
  方针。因此象自己这样的人反受排挤。我凄凉的心情,虽处
  在初秋旭日的晨光里,情绪却象处在寒风凛冽的早晨一样。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①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②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③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北地的凉风,吹送来夜雨,使树林里发
  出一片萧瑟的声音。②高堂:高大的厅堂。迟暮心:指暮年
  之感。迟暮,比喻衰老,晚年。这两句说,在华丽的厅堂上与众将士
  开怀畅饮,叫我能忘掉晚年之感。③笳:古代军中乐器。这两句
  说,一边饮酒,一边舞剑助乐、吹笳助兴,这都是我们过军伍生活的
  人最感兴趣的事呀。④恩遇:皇帝的恩惠。这两句说,如果不做
  边城的将士,就不能参加今天晚上的夜饮,又哪能体会到天子恩惠的
  深厚呢!
  【解说】
  这诗是作者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今属河北
  省)都督时所作。诗中描写作者于深秋的风雨萧瑟之夜,会
  集将士饮酒的情景。作者说,由于做了边城将,不但能在高
  堂上同诸将士会饮,而且常以舞剑为欢,全军上下如此快乐
  忘怀,这正是皇上赐予的恩惠呀。末联扣紧诗题作结,紧凑
  有力,所以一向为人们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