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直【正文】
  一曰: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①。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②,所欲奚自来?
  能意见齐宣王③。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对曰:“意恶能直④?意闻好直之士,家不处乱国,身不见污君。身今得见王⑤,而家宅乎齐,意恶能直?”宣王怒曰:“野士也!”将罪之。能意曰:“臣少而好事⑥,长而行之,王胡不能与野士乎⑦,将以彰其所好耶?”王乃舍之。若能意者,使谨乎论于主之侧,亦必不阿主。不阿⑧,主之所得岂少哉?此贤主之所求,而不肖主之所恶也。
  狐援说齐湣王曰⑨:“殷之鼎陈于周之廷⑩,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缔;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斮,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訢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夫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屏蔽犀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冑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屏蔽犀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解说】
  封建社会中,君主能否虚心纳谏是关系功业成败、国家存亡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书多处论及,本论大部分篇目则集中加以讨论。
  本篇主要论述君主要尊崇直言敢谏之士,虚心听取他们的逆耳之言。文章赞扬了狐援、烛过这样的“直士”的耿介忠贞,同时以齐湣王和赵简子为例,说明对直士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注释】
  ①枉:邪曲。见(xiàn):显露。
  ②所欲:指“闻枉”。所恶(wù):指恶闻直言的做法。
  ③能意:战国时齐国人,姓能,名意。
  ④恶(wū):何。
  ⑤身今得见王:当作“今身得见王”(依王念孙说)。
  ⑥好事:指喜好直言谏诤方面的事。
  ⑦与:等于说“用”,采用,听取。
  ⑧不阿:当作“不阿主”(依孙人和说)。
  ⑨狐援:战国齐臣,他书或作“狐咺”、“狐爰”。齐湣王:战国齐国君,名地,齐宣王子。
  ⑩鼎:古代一种礼器,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政权的象征。据说周灭商后,把商的九鼎迁到洛邑。
  社:祭祀土神处,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屏:屏障,这里指遮盖神社的棚屋之类。
  干戚之音:武舞的音乐。古代舞蹈分文、武两种,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干戚。干,盾牌。戚,大斧。这里以“干戚之音”指代殷商的宫廷音乐。游:游乐。
  大吕:齐钟名。
  太公:战国田齐的开国始祖,姓田,名和,原为齐康公相,后逐康公,取代姜姓自立为诸侯。
  哭国:为国事痛哭。
  衣缔纻(chīzhù):意思是生活可得温饱。,用葛草纤维织成的较细的布。伫,用苎麻织的粗布。
  今:即将。洋洋然:犹“茫茫然”,心神不定,无所依归的样子。所处(chǔ):安居之处。
  斮(zhuó):斩。
  东闾:齐国都的东门。
  蹶:跌倒,这里指走路跌跌撞撞。过:访,见。
  鲋(fù)入:像鲫鱼一样地进来。鲋,鲫鱼。鲫鱼体小,用以形容恭谨谦卑。鲵(ní)居:像鲸鲵一样地处于齐国。鲵,雌鲸。鲸体大,吞食小鱼,用以形容凶残。
  为草:变为草莽。狐援这些话当有所指。史载,齐湣王四十年(公元前284年),燕、秦、韩、赵、魏等国伐齐,齐湣王奔卫。楚派淖(zhuó)齿率兵救齐,遂为湣王相,继而淖齿杀湣王,与燕国瓜分了齐国原来侵占的土地和宅器。狐援之言或与当时形势有关。《战国策·齐策》以狐咺(援)说湣王与湣王被杀事为一章。
  若:代词,这。
  每:等于说“当”。当,将。参(sān):动词,使比并为三。
  平论:持平之论,准确恰当的言论。
  固:必,一定。嫌:近。危:言语惊人。
  触子、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其事见《慎大览·权勋》篇。
  附:迫近。郭:外城。
  屏蔽:掩蔽物。犀橹:犀皮制作的大盾牌。下:等于说“后”。
  桴(fú):鼓槌。
  弊:恶,坏。
  行人:官名,负责外交事务。胄:头盔。“免胄横戈”是手执武器、甲冑在身的臣下谒见君主时的礼节,以示恭敬。
  亦:只不过。
  艴(fú)然:盛怒的样子。作色:因发怒脸上变色。
  说:解释。
  献公:晋献公,春秋晋国君。
  兼:兼并。
  惠公:晋惠公,晋献公之子。
  逊:逃遁。去:离,距离。绛:指新绛,晋国都,在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
  厎:通“砥”。磨砺。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进行的一次战争,结果晋获全胜。城濮: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范县南。
  石社:地名,所在不详。
  定天子之位: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之弟叔带率狄人伐周,襄王出奔郑。第二年,晋文公兴兵诛叔带,复纳襄王。“定天子之位”即指这件事。
  石:石砮(nǔ),石制的箭头。
  乘:登,这里指登上敌城。
  与:与其。革车:兵车。
  上:等于说“时”。
  直谏【正文】
  二曰:
  言极则怒①,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②?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③;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④,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⑤。不知所以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
  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⑦?”鲍叔奉杯而进曰⑧:“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⑨:“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⑩!”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榖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增,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解说】
  本篇意在告诫君主,直士都是不求私利、敢于犯危的贤者,对此应予体察,使自己“可与言极言”,这样才能国存身安。齐桓公、楚文王正是由于这样做才称霸兼国的。另一方面,通过对鲍叔牙和葆申的赞扬,也为臣下树立了直言的榜样。
  本篇与上篇立意相同,都是从君臣两个方面讨论听谏和进言的原则的。【注释】
  ①极:尽。指说话不加隐讳,毫无保留。
  ②犯:冒。
  ③要(yāo):求。
  ④比周:为私利而结合。
  ⑤以:因,原因。
  ⑥所以:指国存主安的原因。
  ⑦为寿:敬酒并献祝寿之辞,这是古人饮酒时的一种礼节。
  ⑧奉:捧。
  ⑨避席:离开坐席,这是恭敬惶恐的表示。
  ⑩幸于:幸而。殆:危险。
  荆文王:楚文王,春秋楚国君。茹黄:猎犬名,他书或作“如黄”、“如簧”。
  宛路:竹名,即箘簬,细长而直,可做箭杆。矰(zēng):带丝绳的短箭。
  畋(tián):打猎。
  丹:地名。《太平御览》卷二○六、《艺文类聚》四十六均引作“丹阳”。丹阳,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姬:美女。
  期(jī)年:一周年。
  葆申:名叫申的太葆。太葆,即太保,官名。
  衣:穿,裹。襁:背婴儿用的宽带。褓:背婴儿用的布兜。齿:并列。
  抵罪:抵偿应负的罪责。
  遂致之:索性真的抽打我吧!致,使实现。之,指代“笞”这一行为。
  耻之:使他感到羞耻。
  痛之:使他感到疼痛。
  趣(qū):疾行,快步走。
  流:流放。
  析:这里是折的意思。
  放:遣送,打发。
  知化【正文】
  三曰:
  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论①。以虽知之②,与勿知同③。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④。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末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⑤。
  事有可以过者⑥,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⑦,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⑧。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⑨。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道属⑩,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祛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与!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著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禽。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面死。夫患未至,则不可告也;患既至,虽知之无及矣。故夫差之知惭于子胥也,不若勿知。【解说】
  本篇以吴王夫差国灭身亡的历史教训为例,说明君主贵在知化。所谓知化,就是要预见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而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吴王夫差所以不能“知化”,除了好大喜功、贪图眼前利益之外,主要是因为师心自用、顽固拒谏,作者所着意告诫君主的可能正是这一点。这种治国需要虚心纳谏、听取直言的主张,是同前两篇相承的。【注释】
  ①论:察,知。
  ②以:通“已”(依王念孙说)。指死亡之后。
  ③与勿知同:人死以后,尽管别人了解了他,但再也不能用其勇,所以说“与勿知同”。
  ④化:变化,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⑤一贯:一样。
  ⑥过:错,失误。
  ⑦身死国亡:指关系到身死国亡的大事。
  ⑧阖庐:春秋吴国君,夫差之父。未差国破身死,阖庐不得享受祭祀,所以说“祸及阖庐”。
  ⑨不得使:据上下文,“得”当作“能”(依孙人和说)。
  ⑩属(zhǔ):连。
  已:治愈。
  惧虎:担心虎患。猏(jiān):同“豜”。三岁的猪。
  央:尽。
  上国:指中原地区各国,因地势高于吴越等南方国家,所以称“上国”。
  法(qū):举,这里指提起衣服。高蹶:高蹈,把脚抬得高高地走路。“两祛高蹶”是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艾陵: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县东(依沈钦韩《春秋地名补注》说,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哀公十一年引)。
  反:回来。
  与:义未详。陈奇猷以为借为“吁”,叹词。译文姑依陈说。
  身:指尸体。
  抉(jué):挖。
  著(zhuó):附着,这里是挂的意思。
  世:世系,世代相承的系统。
  夷:平。
  幎(mì):这里指幎曰,覆盖死者面部的巾。《仪礼·士丧礼》:“慏目用缁(zī,黑布),方尺二寸。”冒:覆盖。
  过理【正文】
  四曰:
  亡国之主一贯①。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者同,乐不适也②。乐不适则不可以存。
  糟丘酒池③,肉圃为格④,雕柱而梏诸侯⑤,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⑥,截涉者胫而视其髓⑦,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⑧,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⑨。)作为琁室⑩,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晋灵公无道,从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使宰人臑熊蹯,不熟,杀之,令妇人载而过朝以示威,不适也。赵盾骤谏而不听,公恶之,乃使沮麛。沮麛见之不忍贼,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一于此,不若死。”乃触廷槐而死。
  齐湣王亡居卫,谓公玉丹曰:“我何如主也?”玉丹对曰:“王贤主也。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王名称东帝,实辨天下。去国居卫,容貌充满,颜色发扬,无重国之意。”王曰:“甚善!丹知寡人。寡人自去国居卫也,带益三副矣。”
  宋王筑为蘖帝,鸱夷血,高县之,射著甲胄,从下,血坠流地。左右皆贺曰:“王之贤过汤、武矣。汤、武胜人,今王胜天,贤不可以加矣。”宋王大说,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不适也。【解说】
  本篇是总结亡国之君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君主借鉴的。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亡国之主一贯”,其共同点是“乐不适”。所谓“不适”,即思想行为不合礼义,有悖常理。篇名“过理”,也是这个意思。文章列举商纣王、晋灵公的凶残暴虐,齐湣王、宋康王的昏愦狂乱,客观上集中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和反人民的本质。但是,作者把商纣等人灭绝人性的兽行仅仅轻描淡写地称之为“不适”、“过理”,这种提法,反映了作者剥削阶级的立场和感情。【注释】
  ①一贯:一样。
  ②乐不适:以不适为乐。不适,指不合礼义。
  ③糟丘:用酒糟堆起的小山。酒池;盛酒的池子。
  ④肉圃:肉林。为格:设置炮格。炮格,烤肉用的铜架(依俞樾说)。格,铜架。
  ⑤雕:通“铸”(依许维遹说)。铸柱,指铸造铜柱,下面点火,让人爬行柱上,坠入火中烧死。这是纣设置的一种酷刑。梏:通“酷”(依许维遹说)。虐害。
  ⑥刑:杀。鬼侯:商末诸侯,纣时为三公之一。鬼侯的女儿为商纣之妾。环:玉圈,古人的一种饰物。
  ⑦高诱注:“以其涉水能(耐)寒也,故视其髓,欲知其与人有异不也。”
  ⑧梅伯:纣时诸侯。遗(wèi):送给。醢(hǎi):肉酱。
  ⑨貌:表面。
  ⑩作为:就是作的意思,这里指建造。琁室:用美玉装饰的房屋。琁(xuán),美玉。据其他文献,作为琁室的是夏桀。
  顷宫:高大巍峨的宫殿。顷,通“倾”。形容高高耸立,好像要倾倒一样。
  化:指未成形的胎儿。
  比干:纣的叔父,多次力谏纣王,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确实是这样吗?”于是剖比干之心。
  其:指纣。窍:心窍。
  夏、商:上文所述“不适”之事主要是商纣所为,这里说“夏、商”,只是统而言之。
  晋灵公:春秋晋国君,文公之孙,暴虐无道,为臣下所杀。
  弹(tán):用弹(dàn)弓射。
  宰人:厨师。臑:通“胹(ér)”。煮。蹯(fán):野兽的足掌。
  载:用车拉。示威:显示威严。
  赵盾:春秋晋大大,灵公时为正卿(执政大臣),谥宣子。骤:屡次。
  使沮麛(jumí):意思是派沮麛去杀赵盾。沮麛,灵公手下的武士,他书或作“麂”。
  贼:杀。
  恭:恭顺。敬:严肃,谨慎。
  忠:为别人做事尽心竭力。
  一于此:在这两者之中有一样。
  廷:通“庭”。院子。
  齐湣王亡居卫:指齐湣王末年为燕秦等国所伐逃亡奔卫之事,参见《贵直》注。
  公玉丹:湣王的幸臣,参见《季秋纪·审已》。
  何如:怎样。
  辞:离别,这里是抛弃、失掉的意思。恨:遗憾。
  声:名。
  东帝:据《史记·田完敬仲世家》和《六国年表》所载,齐湣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88年)自称东帝,秦武王同时自称西帝。
  辨:治理。
  充满:充盈,肌肉丰满。
  发扬:焕发。
  重:看重。
  副:高诱注:“副或作倍”。带益三倍:极言其肥。
  宋王筑为蘖帝……血坠流地:此段文字错讹较多,不可通读,只能译其大意。《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述此事,作:“盛血以韦(皮革)囊,县(悬)而射之,命曰‘射天’。”宋王:指宋康王。蘖:通“(niè)”。高大的样子。帝:高诱说为“台”字之误(繁体字“台”作“臺”,与“帝”字形近)。鸱(chǐ)夷:大的皮口袋,他书或作“鸱鴺”。县(xuán):悬。著(zhuó):穿。冑:头盔。
  加: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