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三月初,周公开始打算在东方的洛水营造新的大都市,四方的臣民都到这里集合。诸侯、百官以及殷商的遗民,都来营建洛邑,为周王室服务,因此都被召见。周公为了慰劳他们,便代替成王发表训话,告诉他们治理国家的大道理。
  王这样说道:“诸侯的领袖,我的弟弟,年幼的封啊!只有你那英明的父亲文王能够崇尚德教而谨慎地使用刑罚,不去欺侮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任用那些应当受到任用的人,尊敬那些应当受到尊敬的人,镇压那些应当受到镇压的人,并让庶民了解他的这种治国之道。这样,才缔造了我们小夏,连同我们的友邦共同治理我们西方。因此,这种勤奋的德行,被上帝知道了,上帝非常高兴,就命令文王灭掉殷,代替殷接受上帝赐予的大命,来统治他的国家及其臣民。长兄武王继承了文王的事业,更加勤奋,因此,你这年幼的封,才被封在这商的旧地东土之上。”
  王说:“唉!封啊,你要好好地考虑我所告诫你的那些话。现在臣民都在看着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的父亲——文王的传统,依照他的德教来治理国家。到殷的故土,要广泛地寻求殷商过去圣明国王的治国之道,用以治理臣民。你要很好地考虑殷商遗老的想法,要研究一下他们究竟想些什么,这样,你就会知道应该怎样治理才能使他们顺服了。此外,你还应当寻求并遵照虞夏时代圣明国王的治国之道,把殷商遗民治理好,这样才能得到安宁。只要你的德政能够像天那样宏大,我们的政权就不会被上帝废弃了。”
  王说:“唉!年幼的封啊!治理国家就好像医治自身疾病一样,可要小心谨慎啊!上帝是威严的,它是不是诚心地帮助你,往往要通过臣民的情绪表现出来;小人是难于治理的。到那里,一定要尽你所有的力量,不要贪图安逸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你的臣民。我听说:‘民怨的可怕不在大,也不在小。如果认真对待,民怨虽大也不可怕;如果不认真对待,民怨虽小,也是可怕的。’“唉!你虽然是个年轻的人,但你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国王接受上帝的命令来治理殷民,你应当帮助国王,按照上帝的意旨来改造殷民。”
  王说:“唉!封啊!对于刑罚,一定要小心,要严明。一个人犯了小罪,但他却不认错,还始终做一些违犯法律的事情,这说明他是故意犯罪,这样,他所犯的罪即使很小,也不可不将他杀掉。一个人犯了很大的罪,但他不坚持错误,并且知道悔过,是偶然犯罪,这样,在按照法律来讨论他的罪过时,是不应该把他杀掉的。”
  王说:“唉!封啊!假如按照这些道理来使用刑罚,臣民就会顺服,他们就会辛勤地从事生产并且相互勉励不去犯上作乱。应当像医治自己疾病一样,尽力让臣民完全抛弃各自的错误;应当像护理小孩一样,尽力把臣民治理好,都能得以安康。并不是你封在惩罚人、在杀人,那是上帝的意旨;要按照上帝的意旨去办,不要专断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惩罚人、杀人。还应当说,不是你封在割人家的鼻子和耳朵,那也是上帝的意旨;要根据上帝的意旨去办,而不要武断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割人家的鼻子和耳朵。”
  王说:“对外,你要宣布这就是你施用刑罚的准则,这就是按照殷商时代的刑法来治理众民的。”又说:“在考察犯人的供词时,要考虑五到六天,甚至要考虑十天,一定要非常慎重地去审查犯人的供词。”
  王说:“你宣布了这些施用刑罚的准则以后,就可以进行惩罚了。在根据殷商刑法来判罪时,一定要采用它这种原则:凡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就一定要加以惩罚,凡是应该杀掉的就一定要把他杀掉,不要按照你康叔封的想法来做。你应当做到小心谨慎,你要说这是遵照上帝的意旨行事的,还要说,你没有一件事不是小心谨慎的。唉!你虽然是个年青人,但没有比你封的心地再好的了。我的愿望,我的治理民众的德政,也只有你才能够了解。
  “凡是民众有犯罪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盗贼,杀人并抢夺人家的财物,强横不怕死,这样的盗贼,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王说:“封啊,那种罪大恶极的人,也是不孝顺不友爱的人。做儿子的不恭敬地按照他父亲的要求做事,这样就会使他的父亲大为伤心;于是做父亲的就不会疼爱他的儿子,反而讨厌他的儿子了;做弟弟的,不去考虑上帝的权威,这样的人也不会恭敬地对待他的兄长;做兄长的也不为他幼小的弟弟缺乏教养而悲哀,对他弟弟的态度很不友好。民众到了这种不孝不恭不慈不友的地步,还不到我们执政者这里来认罪,这样,上帝赐给我们的统治民众的大法,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你就应该迅速地按照文王所制定的刑法,对这些人严加惩罚而不要稍有宽恕。
  “不遵循国家的大法,也是由我们的官员造成的。那些掌权者以及他们的下属官员,另搞一套,欺骗民众,树立个人的声誉,对于国家的大法根本不放在眼里,不去遵照执行,煽动民众仇恨他们的君主。这就助长了民众的罪恶行为,我是特别讨厌这种人的。唉!你就应当迅速地根据这些罪恶,按照国家的法律把他们杀掉。
  “也有这种情况,他们是诸侯国君,是统治民众的人,但他们却不能教育好他们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内外官员相互友爱;他们只是在那里作威作福,完全违背了国王的命令;这种情况就不是用德化的方法可以治理好的了。
  “你对国家的大法不能不尊重,你应当根据国家的大法来教育众民,只有你才能像文王那样心怀尊敬和畏惧,从而把民众治理好。应当告诉臣民:‘我是在努力地继承文王的传统。’你能够这样做,我是非常高兴的。”
  王说:“封啊!只有众民沿着我们所要求的轨道,国家才会安康,我们应当考虑殷商过去圣明国王的德政,只有把民众治理好,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康,这才是最终目的。何况现在的民众,如果没有人去引导他们,他们就不会向善;不去引导他们,我们国家的治理就搞不好。”
  王说:“封啊!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我要告诉你如何施用德政,如何施用刑罚。现在天下的臣民还很不安定,他们的心还没有完全服从我们,虽然我们对他们屡次教育,但他们还是不服从我们的统治,这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我们是不应当表示怨恨的。对待众民的罪过,不要去考虑大小,也不要去考虑多少,应当按照上述办法分别对待,妥善处理,何况说这些罪过,都是要为上天所了解的呢?”
  王说:“唉!封啊!要小心谨慎地治理你的国家。不要产生埋怨的情绪,不要采用那些错误的方法,以及不符合国家大法的措施,从而隐蔽了你的这种诚心。要因时制宜,推行德教,要经常稳定你的思想,经常总结经验教训,看看你的措施,是否符合德政。对于治民之道,你要深思而行,这样你才能使民众安定下来,他们也就无法找到你的过错把你推翻。”
  王说:“唉!现在我要告诉你这年幼的封,要想到上帝的大命是有所变化的,你要好好的考虑啊!不要因为你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而断绝了我们对祖先的祭祀,要努力承担你的责任,经常听取我给你的教导,只有把众民治理好,我们的国家才能得到安康。”
  王这样说:“去吧!封啊,不要丢弃了小心谨慎的作风,要经常地听取我的教导,你就能够世世代代享有殷的民众了。”
  酒诰①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②肇国在西土,厥诰毖③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④;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⑤。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⑥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⑦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⑧: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祇)〔祗〕辟。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祇)〔祗〕,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伤心。⑨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⑩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注释】
  ①商纣以沉湎于酒色而亡国,这个教训对于刚刚夺得天下的姬周王室来说是太深刻了。所以周公旦不能不谆谆告诫他的受命坐镇旧殷地的亲弟弟康叔。本文是现存最早的写戒酒的文章。
  ②《释文》引马融注:“妹邦,即牧养之地。”伪孔传:“妹,地名。纣所都朝歌以北是。”孔疏取伪孔说。按:妹邦即康叔所得封国。伪孔传:“父昭子穆。文王第称穆。”姬周宗庙实行昭穆制度,文王行第称为穆,所以这里说“穆考文王”。
  ③伪孔传将“诰毖”解说为“告慎”,有误。按,《广韵》:“毖,告也。”“诰毖”就是告,古人自有复语。
  ④这个“行”,我们认为可以解释为“道”,为“使”,为“行媒”。全句意思是说:民之失德,无非以酒为引导(或者通达之路),为诱使,为媒介。别的说法,似都不如这样讲直切好懂。
  ⑤“饮惟祀”,惟有祭祀的时候用酒,祭祀完了可以饮酒。这样说,与前文“祀兹酒”相应。(“祀兹酒”,曾星笠先生说:“犹云祀则酒。”)“德将无醉”,孙仲容先生说:“将,当读为‘裸将’之将。《周礼·小宰》裸将之事,郑注云:‘将,送也。’德,与《皋陶谟》‘群后德让’义同,亦当训为升(详前《盘庚》——孙氏自注)。谓惟祭祀升堂送爵,虽饮不至于醉也。”这当然可备一说。孙先生又说:“孔释为以德自将,义虽可通,而未究古训原本,亦其陋也。”他还是承认所谓“孔释”也可以讲通。按:“德将无醉”的“德”,肯定与酒有关联。《诗·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这个“德”该如何解说呢?《宾之初筵》可否证明确实有所谓酒德呢?后世不是有《酒德颂》吗?这样看来,《酒诰》这一句的伪孔传(孙先生当然应该知道“孔释”之孔为伪孔)似未见其陋。
  ⑥孙仲容先生说:“棐,亦当读为匪。徂,当读为且。并同声假借字。……此棐徂即匪且,其义亦为‘非’。此言我周西土非自此始,君臣皆尚能用文王教命,不敢厚用酒。犹云自昔已然……”今按:仲容先生的解说比之伪孔传与蔡传,固然略胜一筹。如果“匪且”单独成句,也有孔氏说的那么多的含义,那当然可以算是讲通了。黄式三先生将“棐徂”解释为“辅助”,可是辅助别国他人,怎么能使自己“至于今克受殷之命”?这样说就未必妥当。曾星笠先生说:“棐读为匪,徂读为岨,险僻也。”他把《酒诰》这一句与《诗·天作》联系起来讲,似可备一说。
  ⑦胡厚宣先生大作《甲骨文商族鸟图腾的遗迹》一文指出:“咸”必为大乙汤无疑。有甲骨文为证,当从之。
  ⑧“成王畏相惟御事”的“成王”,与下文“惟助成王德显”的“成王”,都不指周成王姬诵其人,而是“保成其王道”(伪孔传)或“成就王德”(江声)的意思。“里居”,王静安据吉金文字(如矢彝铭)定为“里君”之讹,其说可信。曾星笠先生说:“外服,诸侯也。内服,百官宗室。”杨遇夫先生《尚书说》:“此文庶邦庶士,外服也;少正御事,内服也。下文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内服也;越庶国,饮惟祀,外服也。又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庶士有正,内服也;越庶伯君子,外服也。……”杨先生认为《酒诰》全篇文字莫不分外服、内服为言,其说是。
  ⑨(xì,音同“细”)。痛而悲伤的意思。自“在今后嗣王”以下至于“伤心”,意思是说商纣王沉湎于酒,放纵淫佚,胡作非为,人民没有不深感痛苦而伤心的。
  ⑩伪孔传:“古贤圣有言:‘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按:于水监,只能知道外貌如何;于民监,可以判断言行正确或错误,效果好坏,民心向背。我国古代哲人早就揭示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当于民监。
  孙仲容先生认为“弗蠲”应从上句读,“乃事”应属下句读。按,蔡传的说法:“其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不恤于汝,弗洁汝事,时则同汝于‘群饮’诛杀之罪矣。”“不恤”对人而言,“不蠲”对事而言。我们认为蔡传句读可从,但也并不认为仲容先生的说法不对。
  《广雅·释诂》:“辩,使也。”伪孔传:“辩,使也。勿使汝主民之吏湎于酒。言当正身以帅民。”这样讲,无疑是对的。王怀祖先生说:“辩之言俾也。……俾亦使也。”他当然有充分的根据。诸家多引王氏说法甚详,我们这里从略了。这里伪孔点出“正身以帅民”,自有其特别的意义。又,这后一个“王曰”,“王”与“曰”之间无“若”字,与“王若曰”通例相合。
  【译文】
  王这样说:“我要在这殷商的旧都向你明确地颁布教令了。你那尊敬的父亲文王在西方缔造了我们的国家。他曾经从早到晚告诫诸侯国君及其官吏们说:‘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可以用酒。’想一下上帝所下达的意旨吧!当上帝开始为我们臣民造酒的时候,就是为了那盛大的祭祀啊。上帝降下惩罚了,是因为我们的民众胆敢犯上作乱,丧失了他们应当遵守的道德,究其原因,无非是以酒乱行;有些诸侯国灭亡了,那也是民众饮酒过度带来的灾害。
  “文王告诫他的子孙以及官员们不许经常饮酒;同时也要求诸侯国君,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可以饮酒,在饮酒的时候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免喝醉了。
  “文王还说,要经常教导我的臣民及子孙,要他们经常想到土地上生长的庄稼是应当爱惜的,这样他们的心地就会善良了。一定要很好地听取我们的前辈所留下的这些教训,无论德行大小或者是年轻年老,都应当同样戒酒。“殷朝旧都的殷民们,从今以后,你们要辛勤劳动,专心致志地种好庄稼,要为你们的父兄以及你们的官长奔走效劳。在农事完毕以后,你们就可以赶快牵着牛车,到外地从事贸易,以孝敬赡养你们的父母;你们的父母一定会高高兴兴地自己动手准备丰盛的饭食,在这时你们就可以饮酒了。
  “官员们,希望你们要经常听取教导。只要你们能够很好地孝敬长辈和国君,你们就不但饭可以吃得饱,酒也可以喝得足了。这样,就可以说你们是能够长久地省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我们的道德标准。这样,你们也就基本上可以参与国王所举行的祭祀,你们也就可以向上帝祈求安乐了。这就是说你们都是为国王所信任并为国王办理各种政务的官员。
  “你们要能够按照上帝所规定的大德行事,时刻不忘自己作为国王的臣下的身份。”
  王说:“封啊!过去我们西方本土的诸侯国君及其官吏们,能够遵照文王的教导,不好饮酒,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灭掉殷商并代替它接受上帝所赐予的大命。”
  王说:“封啊!我听到这种说法:‘从前殷商圣明的国王都是引导小民敬畏上帝的,小民都能够遵从道德,对统治者表示敬仰。从成汤到帝乙的王业所以有成就,就是因为小民对上帝和统治者表示敬畏并能自我省察,官吏们各尽其职,办理政务非常谨慎,丝毫不敢擅自贪图享受,何况是尽情饮酒呢?在京城以外的诸侯国君,在朝内的各种官吏和宗室贵族大家都不敢整天喝酒,不单是不敢这样做,也是没有闲暇这样做。他们所考虑的只是怎样帮助国王成就显赫的功业,以及使各种官吏都对国王表示敬畏。’
  “我还听到这样一说法:‘殷商的后继国王沉醉在饮酒作乐之中,不去成就上帝降给他的大命从而建立显赫的功业,安于臣民对他的怨恨,不思改过,纵欲无度,沉湎在极不合乎道德和法度的安乐享受之中。由于贪图安乐和享受以致丧失了应有的威严,臣民无不感到痛苦和伤心。他只考虑如何尽情地饮酒作乐,而不考虑停止自己这种过分的享受。他的心地乖戾狠毒,是个亡命之徒。他在殷商的故都犯下了许多大罪,到殷国灭亡的时候,便形成了众叛亲离的局面。没有德政报告给上帝,也不给上帝祭祀,臣民对他非常怨恨,都放肆地饮酒,那酒肉的腥味冲到天上,被上帝闻到了,所以上帝就把亡国的大祸降给了殷。上帝之所以不喜欢殷,就是因为他们贪图享受的缘故。不是上帝暴虐,而是殷商的臣民自己招来这种亡国的祸害。’”
  王说:“封啊!我不想像这样多多告诫了。古人有话说:‘人。不要把水当做镜子,而应当把臣民当做镜子。’现在殷商已经丧失了上帝降给他的大命,我哪里敢不根据殷商灭亡的历史事实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呢?
  我想告诉你要慎重地告诫殷商的贤臣,侯、甸、男、卫的诸侯,以及记事记言的史官,还有许多贤臣,还要告诫你的部下以及你的管理游宴休息和朝祭的近臣,还有你的三种大臣,讨伐叛乱的司马、管理农业生产的司徒、主持司法事务的司空,向他们说:‘你们要采取严厉手段强行戒酒。’“假若有人报告你说:‘有一群人在饮酒。’你就不要放纵他们,要把他们尽快逮捕并押送到我这里来,我要把他们杀掉。假若是原来殷商的旧臣以及掌管手工业生产的百工,过分饮酒,就不要杀掉他们而应当教育他们。有了这样明确的教令之后,假若有人仍然敢于不遵从我的这些教令,对我的威严不感到畏惧,不使自己的政务清明,对于这样的人也要和上述的人一样把他们杀掉。”
  王说:“封啊!你要经常听取我的指导,不要使你所统治的臣民喜好饮酒。”
  梓材①
  【原文】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②,以厥臣达王惟邦君③,汝若恒④。
  “越曰我有师师⑤、司徒、司马、司空、尹⑥、旅⑦。曰:‘予罔厉杀人⑧。’亦厥君先敬劳⑨,肆徂厥敬劳⑩!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
  “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已!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注释】
  ①梓材:本篇也是周公给康叔的一篇诰辞。梓:良木名,质轻耐朽。这里是用木工制作器具比喻治国要继续努力的道理。
  ②以:由。暨:与。达:至。大家:卿大夫。
  ③王:侯王。邦君:国君。
  ④若恒:顺从常规。
  ⑤越:语首助词。曰:谓。师师:众位官长。
  ⑥尹:大夫。
  ⑦旅:众士。
  ⑧厉:杀害无辜。
  ⑨敬劳:尊敬,慰劳。
  ⑩肆:努力。徂:去。
  肆往:往日。历人:指知情隐匿不报者。
  宥(yòu):赦免。
  见:泄露。
  戕:残害。败:毁坏。
  启:建立。监:诸侯。
  乱:即为“率”,大都。
  曰:王者的诰词。
  胥:相互。
  敬寡:即鳏寡。
  属妇:即孕妇。
  合:同。由:教导。以:和。容:宽容。
  效:教。
  曷:何,什么。
  引:长。恬:安乐。
  攸:所。辟:通“僻”,偏邪。
  稽:治。
  敷:播种。菑:初垦地。
  陈修:治理。
  疆:田界。畎:田间水沟。
  垣:低墙。墉:高墙。
  涂:当作“”,完成。塈(xì):涂上泥土。茨(cí):用茅草盖屋。
  梓材:上等木材。
  朴:去掉树皮。斫(zhuó):砍削。
  涂:当作“”,完成。丹雘(huò):红色颜料。
  惟:思考。
  用:施行。
  怀:来。夹:辅助。
  享:指纳贡。作:兴起。
  方:方国。
  后:指诸侯国君。式:依靠。典:常规。集:朝会。
  丕:乃。
  肆:现在。
  和怿:和悦。先后:教导。迷民:指殷顽民。
  怿:通,完成。
  监:治理。
  惟:想。欲:将。
  惟:与。
  【译文】
  王说:“封啊!对我的教令,要由公卿巨室下达到他所统辖的臣民,由王与诸侯国君下达到他的部下官吏,你要经常这样做。
  告诉我们的各位官长、司徒、司马、司空以及许多卿士大夫说:‘我不会杀掉无罪的人。’你要先于国王对他们表示尊敬和慰劳,赶快去对他们表示尊敬和慰劳吧!
  对于过去曾经抢夺人家财产,或者是杀掉奴隶的人要宽恕他们;对于那些曾经刺探国君情报以及残害人的身体的人,也要宽恕他们。
  “国王设立诸侯国君,全是为了治理臣民。王说:‘不要互相残害,不要互相虐待,对无夫无妻的老人要尊敬,对于微贱的妇人也要爱护,他们犯了罪都要加以宽恕。’国王还教训诸侯国君及其官吏们说:‘我的命令是什么呢?不就是要求你们好好地养活小民,好好地统治小民,使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而不犯上作乱吗?’自古以来,国王都是按照这种经验统治小民的,因而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就没有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
  “国王又说:好比种田,既然辛勤地把土地耕好并播上种子,那就应当考虑修治疆界和田间水渠。好比建筑房屋,既然辛勤地筑起高墙和矮墙,那就应当考虑用茅草盖好屋顶,并修理好屋顶上的漏洞。好比用上等木材制作家具,既然辛勤地把木材加工成家具,那就应当涂上上等颜色,以求美观。
  “现在王说:从前我们的国王辛勤而努力地推行德政,修筑了洛邑,一些贤臣都主动地来做助手,辅助国王推行德政,许多诸侯都来纳贡称臣,甚至兄弟之国也来表示臣服,也是因为努力推行德政的缘故。诸侯国君经常集合在一起,前来朝贡,这样便使更多的诸侯国前来纳贡称臣。
  “上帝既然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托付给先王,现在国王只有推行德政,殷商遗民中的顽固派才会先后心悦诚服地服从于我们的统治,先王从上帝那里接受的大命才能得以长久地维持下去。唉!要很好的总结这种经验教训,只能说:要想使我们的统治保持万年,就必须使王的子子孙孙永远治理好广大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