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曰: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山①。天大风,晦盲②,孔甲迷惑③,入于民室。主人方乳④,或曰:“后来⑤,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⑥。”或曰:“不胜也⑦,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余子⑧,谁敢殃之⑨?”子长成人,幕动坼橑⑩,斧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实为长公。殷整甲徙宅西河,犹思故处,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流辟、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和而民乡方矣。【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我国古代音乐东西南北诸音调的始创,所以题为“音初”。本篇保留了许多古代传说,有的富于神话色彩,这些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发生发展很有参考价值。当然由于作者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把音乐的产生归结为个人(主要是帝王)的行为,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难免的。文章提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并攻击作为新声的“郑卫之声”、“桑间之音”,这些都反映了儒家的音乐思想。
  本篇与《古乐》篇虽然都是阐述我国古代音乐的发生发展史,但各有侧重。《古乐》篇旨在阐述我国古代乐舞的由来,而本篇旨在阐述我国古代各种音调的产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此。【注释】
  ①夏后氏孔甲:夏君,禹的第十四代孙,桀的曾祖。孔甲,名。田:打猎。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畋”。东阳萯(fù)山:古地名。
  ②盲:暝,昏暗。
  ③迷惑:这里指迷失方向。
  ④乳:生子。
  ⑤后:君,指孔甲。
  ⑥之:指示代词,这。是:通“实”。
  ⑦不胜也:意思是,享受不了这个福分。不胜,经受不住。
  ⑧余:第一人称代词。
  ⑨殃:用如动词,害。
  ⑩幕:帐幕。坼(chè):裂,使动用法。橑(lǎo):屋椽。
  斩:绝,断。
  遂为守门者:古代多用断足者担任守门之职。
  东音:东方的音乐。
  行:这里是巡视的意思。功:事。
  涂山: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之女及会合诸侯处。其地说法不一:一说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四十五里);一说在“寿春东北”(今安徽怀远县的当涂山)。
  未之遇:大意是,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结婚典礼。遇,这里有以礼相待的意思。据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婚后三四天就受命治水去了。
  妾:女奴隶,侍女。
  猗(yī):语气词,等于说“兮”。
  取风:即采风。古代称民间歌谣为风,于是把搜集民间歌谣称为“采风”。
  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
  周昭王:西周第四代国君,名瑕。将:率领军队。荆:楚国的别称。
  辛余靡:周昭王之臣。他书或作“辛由靡”。
  右:车右,又称骖乘。车右都由勇士担任,任务是执干戈以御敌,并负责战争中的力役之事。
  反:返回。汉:汉水。
  梁:桥。败:坏。
  抎(yǔn):坠落。
  振:救。济:渡。按:《史记·周本纪》记载:“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昭王南征而不复”,均与本篇所记不同,当属传闻异辞。
  侯:用如动词,封为诸侯。之:代辛余靡。西翟(dí):西方(依高诱注)。
  长(zhǎnɡ)公:一方诸侯之长。
  殷整甲:商王河亶甲,名整。西河:古地名,在今河南内黄东南。《史记·殷本纪》记载:“河亶甲居相”,“相”与“西河”当是一地。
  西山:西翟之山。
  有娀(sōnɡ)氏:远古氏族名。传说有娀氏有女简狄,是帝喾的次妃,生契(殷的祖先)。佚(yì)女:美女。
  九成:九重,九层。
  谥隘:象声词。像燕子鸣叫之声。
  少选:隔一会儿。
  发:打开。
  一终:古乐章以奏诗一篇为一终,也叫一竟、一成。
  化:化育。内:指内心。
  风:风俗,风气。
  形:用如动词,表现,表露。
  乐之为观也,深矣:大意是,音乐作为一种观察的对象是很深刻的。
  土弊:土质恶劣。
  烦:搅扰。这里指水浑。
  郑卫之声:即郑卫之音,见《本生》注。桑间之音:又作“桑间濮上之音”,桑间在濮水之上。传说殷纣亡国,殷纣的乐官延在桑间投濮水自杀,后春秋时晋国乐官涓经过此地,听到水面上飘扬着音乐声,便记载下来,这就是桑间之音。后人用它代表亡国之音、靡靡之音。
  说:喜悦。
  流辟:淫邪放纵。(tǎo)越:声音飞荡。慆(tāo)滥:等于说“涤滥”,放荡过分。
  滔荡:放荡无羁。感:熏染。
  乡:通“向”。向往。方: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