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沿岸的M市公安局国家安全科,接到了南海军区侦察处打来的电话,请他们转告国家安全部的特派员钟齐声,速来军区有要事汇报。市局安全科速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正在本市执行任务的钟齐声。钟齐声接到报告当即立断,速带领刑侦组驱车前往南海军区。
原来,昨天晚上,南海民兵巡逻队在猴头崖附近抓获了一个可疑的人。经初步审问,他承认自己是“神鹰”计划行动小组的二号韩旦达的贴身保镖,名叫余初水,祖籍山东。他还供认说,韩旦达被一号间谍打死后,他便随着吴吉石行动。昨天晚上,他们三人正准备偷渡的时侯,被巡逻民兵发现,吴吉右用手枪逼住他上了岸,把民兵引走-…
钟齐声、大刘和技术员小宋以及M市公安局安全科人员很快赶到了南海军区。他们听取了军区侦察处的汇报后,接着又提审了余初水。
余初水约三十七、八岁,个头较高,体格壮实,但脸色难看,主要是缺少应有的光泽。这同他的身份囚犯和他所处的地位被告相一致。总的给人的印象是可怜巴巴的。
钟齐声问他几个问题,他都一五一十地作了回答,毫无掩盖或恐惧的样子。他讲的那些内容也同南海军区的讯问笔录相一致。
“你上岸之后,为什么没有抵抗,而束手就擒呢?”钟齐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显然不难回答。可是,余初水却“我一一我”的楞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眼泪却扑扑簌簌地流个不断。他呜咽地说:“因为我不想回台湾了。如果允、允许的话,我想去山东,替父母探望我的祖父母一一假如他们还活着的话。然后,你们怎么么处治我都行……”
“噢?”钟齐声自言自语地说,“他倒还有一点思乡之情哩。”钟齐声又想了一会儿,严肃大说,“问题由你交代,想法由我们处理。你下去吧!。”
“是,多谢长官!”余初水躬身敬了一个礼走了。
钟齐声很有感触地说,“海峡两岸什么时间能‘三通’就好了。都是中国人吗,怎么能让海峡隔开呢?哎,海峡那边的一些人也太不像话了!叶刽英委员长《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这么长时间了,中央政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那榉顺乎民意,可是他们非但不听,还千方百计地破坏大陆建设,真是岂有此理!”
后来,余初水将吴吉石在西峰期间的所有活动原原本本作了交代。
吴吉石作为“神鹰”行动的第一指挥者,他不坐镇生活条件便利的大中城市指挥行动,而偏偏跑到近乎原始的中原S市西峰去,是因为台湾的美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哈里私下里给了他一个任务——了解尚属保密中的西峰凤鸣山古铜矿冶炼遗址情况。因为根据一些散见的历史资料表明,这一带很可能隐藏着几千年前的大型青铜艺术制品,其文物价值不可估量,世界上冒险家都在打它的主意。哈里承诺,只要吴先生搜集到有价值的情报,必有丰厚的回报并使他成为美国公民。
如此巨大的诱惑,吴吉石怎能不动欣呢?通过查访,吴吉石多少了解到了一些内幕信息。
1973年秋,西峰凤鸣山铜铁矿的矿工们像往常一样,拿着笨重的风钻机,在露天矿床上打矿。
“这是什么?”突然,一个比木匠的斧头稍大的铜斧头,从泥土缝中“钻”了出来。
他们从没见过这种铜斧头,就向上级报告。
随后,这把铜斧头经层层“推荐”,送到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都觉得这个铜斧可能是稀世珍宝。
“对西峰凤鸣山进行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迅速作出指示。
文物工作人员到达西峰后,遇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时,国家和地方都很穷,希望多挖矿多挣钱。但是,考古发掘需要部分采矿活动停下来。
国家文物局于是组织“考古大会战”,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发掘出最有价值的东西,即抢救性发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当即派遣七位专家,赶赴西峰凤鸣山增援。
考古队从一个海拔负200多米的露天采矿,往地底下发掘,挖出了很多根黑色的木头。这些木头经历史的沉淀,已经炭化。
凤鸣矿山旁边有的村民好奇地捡一两根回家,当作木柴,烧茶煮饭。
“嘿……”这些黑木头与门前屋后砍来的木柴确实不一样,燃烧时它散发出浓浓的蓝光,没有一点烟。站在炉灶前的村民,也没有被烟呛住。这下不得了。周边的村民纷纷爬到发掘点,争抢黑木头当木柴。
考古队制止不住,就向市里反映。市里派了一个副秘书长,组织所有生产大队的书记开会,要求所有村民不得抢黑木头。不少生产大队的书记说,自古以来,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拿点黑木头不算什么。这个副秘书长当即拍案而起,厉声叫道“哪个村民再抢黑木头,我就搞他人……”
随后,再也没有哪个人抢黑木头了,为考古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考古队沿着一个点,继续往底下挖,发现了一排用黑木头拼接起来的架子。这些架子只有70多厘米高,比当时的采矿巷道窄多了。
考古队员走不进去,就像穿越火线的战士一样,趴在地上,匍匐着前进。他们前进一点,发现一点零散的矿石,再前进一点,就发现更多零散的矿石。
从这些实打实的景物看,这里显然是古时候的采矿井道。`考古队连忙掏出从北京带来的探测器,测量黑木头的碳同位素。这个普通的探测器显示出了特殊的数据——这些黑木头的年龄达2500多年,也就是在东周的前期春秋时期出现的。
很快,矿产专家被紧急请到现场。他们拿出化学药剂,分析发现这些矿石含铜元素。结合铜斧和这些考证,一座春秋时期的采矿遗址横空出世,屹立于世界。
时间进入夏季。金色的骄阳照射着西峰,山体的温度达到60多度。
考古队的队员们仍然像春季一样,8点钟赶到发掘点。他们顶着烈日,小心翼翼地发掘,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脸颊、下巴落到地上。
考古队在采矿遗址不远的山坡上,发现了几个破破烂烂、由石头和泥土砌成的孔。这些孔有点像村民家用的煤炉子基座,但是,比煤炉子的基座大多了。
考古队员们仔细扒开这个“炉基”下的杂草,发现了像防潮沟一样的东西。
他们怀疑这是古冶炼炉的炉基,不过,上半部分灰飞烟灭了。
怎么证明它们是古冶炼炉呢?
考古队员们依据这个炉基的结构特点,加上之前的研究,请西峰矿山的工人帮忙,做了一个冶炼炉。接着,调几百公斤铜矿石和木炭,用这个炉子炼铜。
“这个炉子肯定炼不出铜。”矿山工人们发现这个实验用的冶炼炉与他们正在用的冶炼炉完全不一样,当即没了信心。
“试试看吧,没有检验,哪能得出真理?”一专家鼓励道。随后,几位工人往这个冶炼炉炉膛打风,让木炭和铜矿石燃烧、融化。
可是,工人们辛辛苦苦地打了两天风,也没炼出一斤铜。这次实验,失败了。
专家找到矿山的副矿长帮忙,共同查找问题。副矿长想了想,这个炉子只有一个鼓风口,燃烧难以充分,做两个鼓风口怎么样?
说干就干。工人们通过两个鼓风口,给炉膛打风。这下,炉膛内的火焰是青色的,并且没有掺杂其他颜色,很纯。
“终于看到了什么是炉火纯青。炉火纯青不是哪个诗人想象出来的美丽词汇,而是真实的情景。”专家感叹道。
10多个小时后,他们炼了几百公斤铜矿石,被融化的木炭和石头比铜轻很多,纷纷浮到炉水的上面,而铜沉到炉水下面了。
接着,他们打开炉子上面的口子,排出炉渣,打开炉子下面的孔,排放铜水。
“哗哗哗……”闪着金光的铜水,像自来水一般流了出来。众人欢呼:“我们成功了!”
经过专家们考证,凤鸣山就是古铜矿冶炼遗址。
所发掘出一个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地下迷宫,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炼铜竖炉和开采工具。
又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论证认定,凤鸣山这一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活化石。
可惜,吴吉石没料到到头来却被白犬岛的守卫军官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