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司马健此刻能在玉堂殿,那么眼前的状况必然不会这般僵硬。因为这件事儿在他看来,其实反倒是一件最美不过的好事儿。
治理天下这种事儿,司马健其实是不懂的,即便有穿越前那个时代的知识大爆炸,那他至少也是不精通的。毕竟,这种事怎么看也是一项极其重大的技术活儿,穷尽一个时代精英的所有智慧,也都只让世界保持着一定相对合适的一种状态,永远不会让任何人都满意。
但有一点,司马健是清楚的。那就是一个时代,必须由一个时代的精英来领导。毫无疑问,汉末这个时代的精英,绝对是士大夫阶层,而不会是什么宦官或者外戚。
封建时代若出现一位百年难遇的伟烈之才,那士大夫在其领导下,必然会开疆拓土、铸就一段辉煌,就如汉武帝时期。
可若一个时代没有这样的皇帝,那交由士大夫打理,最起码是很保守的一种做法。毕竟,这些士大夫浸淫朝堂、饱读诗书,在健全而完备的体制下,各司其职,也能完成一段儿保守的治理。
相反,一个时代的混乱,不是统治者无能,相反是他们太有本事儿了。就如刘宏这样的,你说他在治理天下方面的确无能,可在把持权力方面,他那股贪欲却比谁都厉害。
就因为这样的根源,刘宏越不允许士大夫染指或者侵占他的权力,就越让宦官这个狗腿子去跟士大夫斗。而用权力为武器在朝堂上争斗,最后的结果便是惹得天下大乱。
说真的,假若刘宏早在做下一系列昏庸恶心的事件之前,他便将朝堂政事交付与士大夫,那也根本不会出现今日的情形。
毕竟,汉代的士大夫就像司马健比喻的良家女子一样,被从小灌输着三纲五常的思想,拼死拼活为这个家操持。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不对刘宏这个皇帝伤透了心,他们断然不会侵夺刘宏皇权的。
在司马健看来,目前汉末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没一个是曹操、更没有董卓那样的家伙。
只可惜,假设永远是假设。现在士大夫这个小媳妇儿,终于要跟刘宏闹离婚了。而刘宏这时候,也才忽然发现,他其实离开自己的媳妇儿后,就什么都不是。人家可以再婚找个更好的,日子别提能过得多舒心,而他刘宏,连眼巴巴看着的权力都没有,只可能被新任的皇帝赐上一杯毒酒……
所以,事情到了这个地方,刘宏不管是求也好、闹也罢,甚至假如可以,他都想杀光这些朝臣,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天子之位。
但可惜,现在的选择权,根本不在他刘宏手上。
而士大夫这边儿,也投鼠忌器,没有人敢轻易当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由此,又一炷香的时间过去。整个大殿上,仍旧是一片死般的寂静。
幸好,寂静的存在,终究就是为了被打破的。就在刘宏神经兮兮看着那些士大夫如虎狼的时候,尚书令杨赐这位老臣终于开口了:“陛下,老臣今日已将棺椁备在了朝外。”说完这句,他悠悠从手中掏出了一个瓷瓶,又开口向刘宏说道:“此物乃是当初老臣为王子师所备,今日老臣带它来,便是做好了准备。”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朝廷三公之一的老臣杨赐,已然有了必死的觉悟!
但随后,所有人也都明白了过来,杨赐年事已高,活过今年也不知还会不会再有明年。并且,从他当初劝谏刘宏防备黄巾之乱一事上,他对刘宏的失望也是最大的。再加上他身份、资历、名望,也的确适合倡议之人。
刘宏这刻也瞬间想到了这点,他脸色忽然煞白,冷汗直流,几乎带着哭腔向杨赐求饶般说道:“杨老,朕错了,朕以后悔改还不行吗?”
堂堂天子,在玉堂殿上竟说出这等话来,让满堂大臣不由心中叹息:这个皇帝,可真不是什么中兴之主啊……
而刘宏这一句话出口,也让士大夫听出,刘宏背后是没有什么底牌了。可就在士大夫们都认为事件已稳操胜券,只待杨赐将后面的废立之言出口,大汉江山将旧貌换新颜的时候,杨赐随后的话,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陛下,我朝自梁冀受诛以来,宦官日益得宠,内横行于朝堂,外索贿于州郡,以至阻塞圣听、禁锢善类、谗害忠良、欺压黎庶。此毒瘤已深入汉室肌体,昨日军演一事,不过牛刀小试,切除些疥癣,可脏腑之毒仍未尽除。老臣斗胆冒死进言,恳请陛下尽诛宦官及其党羽,以正视听,还汉室一个朗朗乾坤!”
杨赐说完此言,深深俯身一拜,久久不起,却让所有人包括刘宏都傻了眼:刚才咱不是废立大事聊得好好的,怎么忽然又扯到了宦官之事?宦官这等破事儿,跟废立大计比起来,哪有十分之一的刺激和震撼?
杨赐老头儿,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这一刻,所有人望着杨赐趴着的屁股,都是这么一个想法。真气杨赐这等没有锐气的老臣,关键的时刻就掉链子!
可也就是随后的一息,一些白发苍苍、老于世故的公卿宿臣们,却都不约而同抚须微笑,对杨赐投去了敬佩的眼神儿:毕竟姜是老的辣,杨老果然阅历丰富、处乱若定。尤其遇此大事,更是不疾不徐,堪为擎天一柱般的角色。
小年轻们甚至刘宏都不明白,杨赐为何忽然又将议题说回了宦官一事,可他们这些老臣却都明白,杨赐这是在欲擒故纵。废立之事何其重大,哪能空口白牙这么在殿堂上一逼宫就完事儿的?
杨赐之所以提到宦官一事,用意有两条。
其一,他进一步逼迫刘宏,看看刘宏是否屈从他的建议,就是为了看刘宏到底还有没有后手。谁都知道,刘宏这种人是不可能让士大夫将宦官清除干净的,假若他这时都屈服,那表明他真的山穷水尽了。
另一层用意,就更加玄妙了。废立一事,士大夫们也只是仗着一时气愤,商议了一夜便匆匆做出了决定。可真正废了刘宏之后,又让谁上台,该如何上台,以什么理由上台又什么时候上台,而上台之后,给天下造成的动荡影响又该如何最可能的消除……这些议题士大夫们都还没有深入商议过。
最后还有不太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鸿胪曹嵩、上军校尉蹇硕以及大将军何进这三位重点人物,始终被排除在了政治圈儿之外。杨赐这时提出尽诛宦官之事,就是想试探一下这三人的反应,毕竟这三个家伙,一个本身是宦官、一个是宦官的样子,一个靠着宦官关系卖妹子才身荣位贵……
倘若刘宏这次同意了杨赐的建议,尽诛杀宦官,那么刘宏以及何进、蹇硕、曹嵩之后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想什么时候炖了他就什么时候动手,何必又心急这一天?反倒是剩下的那些事件,还可以在万事俱备之后再让刘宏滚蛋,如此,方能万无一失又尽善尽美……
朝堂上的老油子,果然不是吃干饭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这等天翻地覆的大事之前,老而弥辣的大臣才越显得不可多得。
只可惜,刘宏的智商属于先天性缺跟弦儿的,耍耍小聪明可以,动起真格儿的来,没有天子的身份,他被人卖了都还要帮着数钱。此刻一听杨赐只想尽诛宦官,哪能还不感恩涕零,当即允诺道:“准,准奏,此时朕准了!只要不让朕退位,什么事儿都好商量!”
这话一出口,何进、蹇硕、曹嵩三人,也不把刘宏当盘儿菜了:行啊,小刘同志,这么干脆就将我们的命给卖了,那我们也就不客气了。
于是,这三人彼此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出列:“陛下,杨公所奏实乃良计,臣等附议!”
再之后,大殿上的士大夫们就再一次傻眼了:我去!这送死还有嫌晚的啊?你们三个,还想组团儿投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