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多尔衮和济儿哈朗走出清宁宫的时候,皇太极便向范文程问道:
  “范先生,你觉得朕刚才说的如何?你们汉人是否在最危急的时候便会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外敌,将所有的胡人都视为敌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相抗。”
  范文程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然后他便开口答道:
  “回皇上话,老臣自太祖时起便已经归属到镶黄旗下,如今老臣也算得上是一个满人了,所以还请陛下不要再称呼老臣为汉人了,不过据老臣所知,汉人在真的受到外族凌辱之时便会抛弃一切相抗,譬如当年宋朝陆秀夫、文天祥二人在朝廷里争相夺利,但当蒙古人将南宋打到体无完肤的时候,他们便将之间的见解抛开而合力抗元,最终皆以殉国而殒命,所以他们二人备受汉人传诵,老臣相信那李自成如若遇到像当初南宋一样的境遇,他便也会抛弃前嫌与明庭合力抗清,就比如说那冉闵不也是一样么,所以陛下如若想进取中原,就切莫让汉人感到自己将会亡天下,在他们的眼里亡国尚可接受,不过改朝换代尔,但是这亡天下可就是触到了汉人的痛处了,陛下也知道成吉思汗的子孙后辈皆是性情凶狠的狂妄之徒,到最后不还是让明太祖给赶到大漠吃风沙去了。”
  好一个范文程啊,说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敢妄称是范仲淹的后代,如若范仲淹泉下得知有了一个如你这样的子孙,他又会作何感想呢,他会不会气急便在泉下自裁呢,范仲淹还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你范文程终了一生之后会留下什么呢,注定是千古骂名不绝于耳,终日千夫所指而郁郁而终。
  皇太极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范文程的心思,他紧接着又对福临说道:
  “皇儿啊,看看你范师父比起你这几位叔父如何,这等见解又岂是常人所能,日后如若你继承大统,切不可抛弃范师父啊,他可是我大清的一代功臣,如此鞠躬尽瘁,实属不易,你以后可要跟着范师父多学着点了,别像你那群叔父一样整天只会打仗。”
  只见福临一下子跳到了皇太极的面前,然后跪着回答道:
  “福临谨遵皇阿玛教诲,只是福临有一事还是想向皇阿玛及范先生请教,虽说范先生现在依然是一个满人了,可是毕竟范先生身上流着的是汉人的血,皇阿玛在教导儿臣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说过夏侯惇说起过的一句名言,叫做:父精母血,岂能丢弃。昔日皇阿玛教导儿臣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忠要孝,不知范先生会怎样教导福临呢,为何范先生会如此帮着咱们大清而不去帮他们汉人,如若范先生不帮着汉人便是皇阿玛所谓的不孝了,如若如此,那福临为何要找一个如此不孝的人来做自己的师父呢,再如范先生哪日又归顺的大明,那我大清岂不是再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师父了么,儿臣愚钝,还请皇阿玛和范师父赐教,以解儿臣心头的疑问。”
  说罢福临便跑到了博尔济吉特氏的怀抱里了,只剩下目瞪口呆的皇太极和范文程在那里面面相觑,好一个顽劣的孩童,任谁都想不出他竟然能问出如此之话,我倒要看看这范文程怎么样来回答这个只有四五岁孩童的所问之话,看他还有何颜面在建虏的面前立足。
  只见范文程摘下了帽子,然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紧张的回答道:
  “老臣以前是汉人不错,老臣的曾祖名叫范锪,嘉靖年间时任大明兵部尚书,后遭到权臣严嵩排挤便弃官而去,从此便隐姓埋名,空有一身抱负而不得志,老臣祖籍本是江西,后来由于迁徙便来到了抚顺,太祖爷打下抚顺的那年,老臣刚好过了弱冠之年,本以为老臣一家皆不能再有何抱负可以实现了,但是当老臣看到太祖爷时,便感觉到了自己体内有一种隐藏的力量的蓬发而上,即便老臣是个汉人,可是大明朝政败坏、贪墨盛行,已然不爱自己的百姓了,又恰逢阉党作乱,老臣便对大明不再抱有任何念想了,如若陛下与太子皆是爱百姓之英主,那老臣辅佐一个满人又有何故呢,这便是老臣的处事之道,如若汉人不懂得爱惜自己的百姓,那也只好将天下拱手让人了,何况现今老臣已然是旗人中的一员,并且老臣终生也不会再将它改掉了,时如今老臣剃发也有二十多载矣,对大清的忠心天地可鉴。”
  皇太极听到范文程的话后也感叹的说道:
  “福临啊,范先生的忠心朕是不会再有任何怀疑的,也希望皇儿你以后也不要对范先生生疑,我大清有如此忠心耿耿的大臣便是我等之福,范先生方才也说过了,不是他对不起大明,是大明对不起他,一个读书人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如若当初明庭选贤任能可以接纳范先生的话,他又怎么会到太祖的帐下来,所以范先生是不可能再去归顺大明了,皇儿你也大可放心了吧,你的范师父早就是个旗人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听了他们的话以后顿时感到自己心中五味陈杂,刚刚我还觉得范文程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人,但是现在我却说不出什么了,一个读书人的抱负便是为国为民拯救天下苍生,可大明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自神宗之时,苛捐杂税、徭役重赋已经压得百姓不可翻身了,后来到了熹宗的时候,出了魏忠贤等一干阉党为祸民间、败坏朝纲,诸多忠良皆死于非命,试问这样一个朝廷又怎么能再留下贤明之臣,或许范文程是对的,既然他无力改变这个朝廷所做下的罪孽,那他只好相助外人了,无论如何,自己的抱负是要实现的,他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无论后人如何做他的评价,依然要执掌乾坤于胸怀。
  范文程听完皇太极的话后便跪着说道:
  “多谢皇上信任老臣,老臣定当跟随皇上与太子殿下的鞍前马后,至死不渝。”
  这时福临也从博尔济吉特氏的怀里跳了下来,然后跑到范文程的面前将他扶起,说道:
  “范师父,福临刚刚错怪您了,福临以后再也不会怀疑您了,以后福临就一直跟在师父的左右悉心求教,以完成太祖爷爷未完成的抱负,还有范师父您的抱负,让那个腐败的明庭从这片土地上消失,否则福临便是对不起范师父和皇阿玛的谆谆教导了。”
  我是无法记恨一个孩子的,他才只有四五岁便已经懂得了为了自己的族人和自己的国家有所奉献了,我想中原的孩子此时正在父母的腿下撒娇而欢了吧,即使福临是这样说出来了,但是我心里对他只有的是敬佩,我敬佩一个这样的孩子能在如此之小的时候便有如此之大的雄心壮志,在他天真的总角之年里他受到了太多的战争侵蚀了,而皇太极却要在他这么小的时候便灌输下了这样的思想,我深感后怕,一个人若是在他长大成人的时候可以实现他儿时的念想了,那他肯定会去做的,特别是像他们这样的皇家子弟,为什么我大明遇到的敌人会是这样的一群人,难道真的是气数已经尽了么,我相信福临也是孩童之言,可是谁又能保证他以后不会这么做呢。
  范文程在向皇太极拜别后便领着福临走了,福临还一直不断的回头看着皇太极,我看到了皇太极好似欣慰的笑了,在他身边的博尔济吉特氏也很欣慰的笑了,皇太极摸着博尔济吉特氏的头,然后说道:
  “玉儿啊,多亏你给朕生了这么一个好的皇儿啊,朕都不知道该怎么样答谢你了。”
  这时博尔济吉特氏面容娇羞的说道:
  “皇上,生育皇子本就是臣妾的职责,福临自幼聪明伶俐,传的便是皇上的精血,臣妾又何敢言功呢,自打皇上将福临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臣妾便已经是万分欣喜了,所以还请皇上不要再说答谢臣妾之类的话了,您可是金口玉言。”
  “哈哈哈哈哈,玉儿啊,还是你最懂朕的心思了,朕现在看来是体态健壮,可朕的心里清楚的很呐,这鼻血是日复一日的增多了,如若不是张太医,朕怕是早就不久于人世了,不过现在朕的大限也快到了,只怕在朕的百年之后,福临可否顺利的继承大统一直是朕的心头之患啊,他的这些叔父、兄弟们,个个可都是韬光养晦、磨刀霍霍啊,睿亲王多尔衮一直都在记恨于朕,本来当年太祖是想把汗位传于他的,可是让朕捷足先登了,朕担心他会对福临不利啊,如若他到时谋权篡位可如何是好啊,朕这唯一的心患便是这个皇弟了,他有治国经世之才,怕是不会屈尊于小小的睿亲王的,可如今朕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大清国也正是需要他的时候,朕无法将他除去,只怕日后会苦了你们母子二人了。”
  我惊讶的看着小年子,他同样也睁大了眼睛看着皇太极,我们谁都没有会想到皇太极竟然会自己说出如此的话语来,我一直以为这建虏是铁板一块、密不透风,没想到他们的内里也是如此为了权力角逐而勾心斗角,多尔衮和皇太极一样都是屠夫之流,如若二人相争定会搅得建虏内部混乱,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我心里想杀掉皇太极的欲望愈发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