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到南海进行考察
  连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海源他们又考察了几家,这期间还到过我到南海进行考察了二天。说是南海,其实也是当地的叫法,因为滨海市在黄渤海的交汇处,陆地基本上呈东西走向,所以北面就是渤海,南面就是黄海。
  这里要特别讲讲到我到南海进行考察,南海的考察当然只能是由张海源联系的,那就是本单位的王奋起科长他们家亲戚的参池。这次参加考察的有张海源、张海安、大唐和刘开华,另外就是领着他们的王奋起科长。车由张海源开着从滨海一直向南驶去。因为滨海地处丘陵,到南海那是要横穿整个滨海市。
  车行了大约有一个半小时,渐渐的来到平坦地区,他们都明白,这里基本上就是南海的冲积平原,靠海边已经很近了。果然那车又在土路上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就驶进了南海养殖区。
  在王科长的指挥下他们将车开到了大钢的池子。王奋起科长先下了车,大钢看到了王科长就笑着问道:
  “来了大哥?跑得还挺快的,路上几个小时?”
  王奋起说:“来了。还行,走了有二个小时,现在这路也好走。”然后他指了指随后走过来的张海源说:“你见过的,上次到泊鱼的王经理,我的同事。”
  大钢看到张海源连忙拉过他的手说:
  “认识认识,你好王经理,一路上挺累的吧?”
  张海源之前见过大钢,所以他握了握大钢的手说:
  “呵呵,还行,路还是近,没觉出使人(累的意思)来。又见面了,一切挺好的吧?”
  大钢满面是笑的说:“还行,你们也挺好的?”
  张海安这时也笑着对大钢说:“这地方真平!”
  大钢说:“对呀,这地方就是平,这是一大片滩涂,在这片滩涂的中央,就是滨海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母猪河,这片年轻的土地就是这条河流冲积而成的。走,我领你们转转去,这场有好几个盐场,原来基本上也是以养虾池子为主,但现在被改造成养参的沾了一多半吧,估计明年后年能全部改造成养参的。”
  他边说话,边把紧握着的张海源的手松开了,又领着他们转开了。
  和滨海盐场的养殖池一样,这里也是那种把滩涂围堵成一大片的养殖池。
  张海源他们到大刚的池子一看,哇,水混的狠,全是泥黄色,水中什么东西也看不清,但是在池子的中间却意外的看到一个小岛,工人们正在岛上搭建塑料大棚。张海安问王奋起科长:
  “这是什么东西呀,好干什么用?”
  大钢听了忙解释说:“哦,这原来就有这么个小岛,并且上面还有一些小的养殖池,也不知他们那时是作什么用的。这次我们几个商量了,就把它废物利用:在上面搭上塑料大棚,等秋天时抓一些活海参进去,那时的海参便宜呀,等冬天最冷的时间别人没法出参了,我们这时正好从这里可以出参的,冬天的这个时候正冷、又赶上过年,所以这时的海参就是最贵的时候了。通过打时间差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多赚钱啊!”
  大家一听,觉得他们真是聪明透顶。
  看了一会,因为水混,只看到几个快跑到了岸边的海参,真正水里的海参根本看不清,所以也真是没有看头了。
  这时王奋起却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几个塑料桶来和编制袋子来:
  “大伙来一趟不容易的,走,我领你们去赶海去,叫大伙高兴高兴,看看这里赶海的方式与北海的有什么不同。”(滨海北部的沿海,当地人俗称北海)大伙一听都十分高兴,服从了王奋起科长的安排,分别提上了水桶上了汽车。
  汽车沿着加宽成公路的坝上向南开了一会,就来到了南海最南端护池的大坝上。大坝上早已聚满了正准备赶小海的村民,他们有的推着车,有的提着桶,正说说笑笑的等着退潮好下水摸金捞银。
  下了汽车一看,哇,真的不一样,只见这条横穿东西的大坝能高出里面池子的土坝一米多。向北望望那些养虾池,在向南望望那片大海,站在这大坝上,就是站在最高点上,所以也真有些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来的时候正是退潮的时间,南面是一大片泥黄色的海水,大刚解释到:
  “这里的水特黄,都是母猪河带下来的泥土与养分,特别是上潮与退潮时海水那会儿,那些本来已沉下来的泥土又被海浪给逛了起来,所以显得比平时还黄三分。我们纳(进的意思)池子用的就是这种水,刚才你们在我们池子里见的全是黄水,就是这么来的。平时也没法看参捞参,想看参和捞参,必须得十几天不进水,水里的泥土才能沉积下来,那时就可以看参和捞参了。不过我们这里的参长的快,也就是这水里泥中养分多的缘故。”
  大伙正新奇的听着看着,却见有的村民已经脱下了长裤下到正在退潮的海水里了。王奋起一看,也叫大伙把长裤脱下放在车上,然后学着村民的样子,赤着脚提着各自的工具下到了并没有退尽海潮的海水里。
  “呀,水还挺扎(凉)人的!”乍一下水,大伙感觉水里还是有些凉,所以大唐咋唬起来。
  大钢听了说:“没有事,现在的水还行,不是刺骨的那么凉,过一期儿适应一下就好了,等在过二个月下水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果然,大伙又走了一会腿上的感觉好多了。
  张海源刚下水时,感觉也有点凉,但过了一会儿,他的感觉也好多了,现在水也到了膝盖上十公分了,走时感觉有些阻力。脚下的路也比较平坦、扎实,没有他想象的石头和砺渣子什么的。
  前边王奋起科长也是边走边讲解:
  “我们也得学学他们抓紧时间。这海滩很平的,你看,我们下水的位置水深到膝盖吧,里面十里路的地方也差不多是这么样深,赶海的地方也是在里面有差不多十里。我们一边走海水就一边向后退,等我们到了能赶海的地方,海水也差不多退完了,那时正好赶海,一点也不耽误时间。”他一边说一边在我们前边带路。
  虽说这些人也都是在大海边出生和生活,但是对这种滩涂处何如赶海却是从不知晓。出于对大海的敬畏,他们都在仔细的听着王科长的讲解。但年轻的虎子却有点耐不住了,他没有顺着大队的队形前进,而是想另辟捷径,跑到了道路的一侧单独地走了起来,不过一会儿就在那大呼小叫起来:
  “哎呀,我走不动了。”
  这时张海源他们看到他在旁边吃力的从水里向外拨着双腿,在这边只到膝盖处深浅的海水在他那里却有大腿处深。
  王奋起一看,赶紧过去用力的把他拽了出来,他一边拉一边说:
  “哈哈,你也真敢到处走,什么感觉?”
  大唐笑了笑道:“没什么感觉,我想红军过草地时可能也就这种感觉吧,我这双腿慢慢地就陷了下去!”
  王奋起说道:“那感觉就对了,你们别看我们现在的脚底下十分踏实,这可是我们的渔民常年累月走出来的水中路。相当年朝鲜电影《南江村的妇女》上有个水中桥,那可能是虚构的,但我们这里可是实实在在的水中路,这条路两边不远的地方那可就全是淤泥了!我们脚底下这条水中路也只有经常在这里赶海的老把实才能先走,菜鸟级的根本不敢在前边带路的。你这是万幸的,没有走远,如果走的太远,那这海水下边的淤泥真能没到你的脖子,这可是真正的水下沼泽呀!另外,这水底下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海流,这海流有深有浅,浅的可能没有大事,但如果不小心碰上深的能没过人高,如果碰上这种海流可就危险了!”
  大唐听了,伸出嘴来的舌头久久没有缩回去,冲着王奋起作了个不好意思的鬼脸。张海源他们听了,心里也在暗暗称奇,眼睛就向队伍的最前头处看去,走在前面的确实是头发斑白的老者,知道王奋起说的不假。大伙这时也都十分小心起来,不急不慢的尾随着大队向前挪去。
  当他们走了大约有七八里路时,海水也快退到脚面子深浅了,前面的人开始散开,王奋起也招呼大伙散开,学着旁边村民的样子用手胡乱的泥里抓了起来。
  张海源哈着腰,他试探着把一只手插进呢里,呀,这海泥感觉好细腻凉爽也好柔软,手下到泥里半点阻力也没有。他一边把手在泥里探索着,一边随之轻轻的挪动了一下位置。这时,他感觉手指就和碰到一个小石头蛋子那种感觉,他知道,他这是摸到一个蛤蜊了,他把它掐到手里,然后将手从泥中拿了出来,小心地把上面的泥土拨掉,露出了包在泥里的蛤,看样还不小。
  他爱抚的捏了捏这个小家伙,这也是他第一次亲手捉了一个蛤,不管怎么说心中也有些激动,他把它小心翼翼的放进桶里,然后又把手伸进了泥土里,刚入泥,手指前面又碰到硬东西了,凭刚才的感觉和经验他知道又摸到一个蛤了。就这样,他手不离泥,一口气摸了有五六个蛤蜊,然后将手从泥里拿了出来,顺手又在一个存水的小泥坑里荡了荡,那手中的淤泥尽量的洗干净,然后他才把手拿到了自己的面前看了看,呵呵,真是五六个放着青光的蛤蜊,“我也会抓蛤了,今天我也抓着蛤了。”他有些幸福的喃喃道。
  这时其他几个人也没闲着,他们也在尝试着摸蛤的感觉,因为蛤太多,所以他们无师自通,不一会儿,每个人也都从水里捞出几个蛤蜊来。
  张海源捞了一会儿,新鲜劲消退了一些,感觉也有些累了,就直起腰休息休息。这时他才有时间看看那些也在水中劳作的渔民,但他却发现,那些渔民手中的编织袋中的蛤蜊好像没有他们这一群人捞的多。
  张海源心想:“不对呀,论力气我们不如他们,论技术肯定更不行了,但为什么渔民的收成却不如我们多呢?”
  他一边想一边捞,一边也慢慢向渔民们靠拢。等他到了渔民眼前,却发现渔民捞出来的蛤蜊和他们的不一样,他们将捞出来的鸭蛋青色的蛤蜊扔掉,只把那些金黄色、有钻石光泽的蛤蜊才放进自己的袋子里。他有些不解的拿了一个他的捞那种鸭蛋清色的蛤蜊问渔民:
  “你们怎么不要这种呢?不好吃吗?”
  村民们笑笑说:“怎么不好吃呀,好吃!这大海里除个别的东西,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好吃的。这种蛤也好吃,但是它体内有少量的污泥,挖回去后必须用海水吐泥,把泥吐净才好吃;二是这种蛤的味道也不如我挖的这种味道鲜美,价格那就更比不上我们这种,当然我们只要这种了呀。还有啊,你才只挖了这么一会儿,就挖了这么多,如果我们也挖你挖的那种蛤,不用一会儿就挖满了,挖满了就再也拿不了,这不和白挖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一般不挖这种蛤,只有在挖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才挖一点这种蛤作补充。”
  张海源一听这才明白,这赶海的学问可真是多了海了。
  村民又拿起张海源挖的那种蛤告诉他说:“你挖的这种叫泥蛤,我挖的这种叫牛眼蛤,还有这种叫青蛤,这种蛤叫蚶。”等村民告诉完张海源,张海源又回去告诉他们这一行人马该如何赶海。他走到开华面前,发现开华桶里的蛤和他们这些的又不一样,那挖的蛤全是青蛤,也就是杂色蛤,他问开华:
  “开华,你怎么全挖的这种蛤呀?你懂吗?”
  开华回答到:“老哥,你也真是的,忘了我也是海上人,在咱们滨海那边可是盛产这种青蛤。过来,我告诉一下你怎么挖这种蛤,你看看,这个蛤有的是临到退潮才重新钻回到淤泥里,所以在这上面有一个半月形的小凹,小凹的边上肯定有二个并排着的针鼻大的小孔,那就是它的呼吸孔,你看到了这个,然后用手下到泥里一掏一个得。”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伸到泥里,下去不到十公分深,他就把手提了出来,果然他的指头里掐着一个大青蛤上来。开华一边把蛤递给张海源看一边说:“这里的泥土软,也细,并且他们这蛤也特多,所以比北海好挖。”
  张海源一看就说:“好了,我明白了,我也要试试了。”说完也找个地方照葫芦画瓢去了。
  等赶到水桶差不多快满时,张海源在海泥里溜达起来。他看看渔民篮子的猎物,发现每名渔民的东西都不尽相同,大伙都是有选择性的捞着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渔货:有的是以牛眼蛤为主,有的是以青蛤为主,有的是“抽抽”为主。此时他又看到不远处退潮后还存有海水的海流,在那片海域上架有鱼网,只见渔民们用手把中间处如一个水桶粗的网兜子解开,把那些跑进去地活蹦乱跳的鱼虾收了起来。
  张海源心想:“大海啊,你真是上苍赐于我们子民的宝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大海!”他心里不免地感叹了一番。
  过了大约有二个小时,大伙正赶在兴头上,王科长却在招呼大家:“走了,走了,大伙收拾收拾走了,潮水回头很快的。别看现在海水隔我们还有那么远,但是你们别忘了这里是平滩,平滩如果真上了潮,那是刘翔也跑不过的。”他们这一伙的听了王科长的话,这才提着满载的海鲜向外面走去。
  由于东西太多,走了一会他们就提不动了的,看看手中的东西,那些塑料桶被装满的鱼货压的都有些变形了。他们这一伙的慢慢的也开始被拉开了距离。
  热情的渔民看了后就十分热情对他们说:“一看你们就是城里来的吧,来,也别不好意思,把东西放推车上吧,你们也别闲着,搭把手,把前边的绳子解开,帮我们拉一下车子。”等他们拉上了车子,渔民们半开玩笑的说:“等什么时间俺们到了城里,你们的车能停一下就行了啊。”
  张海源看他们的东西一个个都被热情的渔民们放到了车上,有里也有想着急,他也是有些提不太动了,倒不是人家渔民们不热情,只是他们拉的东西也太多了,上面什么也放不下了。这时一个小媳妇拉的、一个中年妇女推的一辆手推车从自己身边走过,张海源用眼睛看了看她的车上,她那上面的东西倒不是太多,张海源一看是二个妇女,他没有好意思张嘴,所以还是用手提着桶给人家让出一条路来。但那个中年妇女走到自己面前却停了下来,嘴里大声的嚷开了:
  “怎么还不好意思呀?看你脸色比我们这拉车的小媳妇还薄,那像个大老爷们啊!来把东西放车上,车加这么点东西算不了什么,但人要是把这些东西提出去那可把你累死了!”
  张海源叫她说的不好意思了:“嘴里说,那就谢谢了。”那妇女一听张海源“谢谢”这二字,就又模仿赵本山的口气对那小媳妇说:“难受啥难受,他还得谢谢咱哩,你看看!”说完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一句话把张海源说的放开了,他一边放一边说:“大姐,你们可真能干,捞了那么多,不行我帮你推吧?”
  那妇女说:“莫说你推,连你拉车都不用你,你能跟上走儿就不错了,媳妇,不行叫他拉会儿?”
  张海源真的想过去接那个绳子,却被那年轻媳妇给拦了回来,那年长一点的妇女见状大声的喊到:
  “老板,她知道你是城里人,没有力气,所以舍不得你出力。”
  张海源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那个小媳妇却羞涩的回过头来对推车的妇女道:“你瞎说什么呀。”
  那个推车的妇女笑道:“哈哈,还不好意思了,我还说错了吗?早知别结婚,叫这个大老板把你领到滨海市里去多好。”
  小媳妇说到:“闭上你的乌鸦嘴。”然后二个人一个推一个拉就开始走了起来。
  毕竟是初来乍到的,又加上从来没干过这活,张海源空着手也没有人家二个妇女走的快,他不知不觉被拉了下来。
  他想在人群人找到她们,可是他的眼睛却不够用,绵延八九里长的几条小路上,排满了人推肩拉小车队,从背影上看跟本就分不清谁是谁,如果不看脚底下,那阵式真有些像十万胶东人民支前的味道,他一边想着,一边加快了赶路的步阀,就这样他一路赶一路找,也没找到帮他拉东西的那二个妇女来。
  等他赶到岸上时,坝顶上站满了鱼虾满仓的渔民,他们全都忙着换衣服收拾东西,张海源找不到刚才帮他运东西的那二个妇女,也没看见王奋起他们。正当他张望时,却听见王奋起在大声的喊他:
  “老张,在这。你的东西呢?”
  张海源这才发现了王奋起他们一伙,他笑笑说:“放在一个妇女的车上了,她们帮我拉了出来。”
  王奋起问他:“是不认识人家?”
  张海源说:“我那认识她们啊,这一辈子我是第一次在这里赶海的!那还能认识这里的人。”
  王奋起一听笑了,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问你是不能认得出刚才帮你拉东西的人来,我们好找她们把东西拿回来。”
  张海源听了摇摇头,嘴里念叨着:“那东西就这样没了?”
  大钢大旁边插嘴道:“你放心吧,这里的人跟本不可能干这猫子狗子的事!”
  张海源一边听着大钢的话,一边放下心来,他倒不是疼自己那点东西,而是疼自己心爱的劳动成果。同时又用眼睛扫视着那些渔民,果然,老远就看到刚才那推车和拉车的二个妇女正提着桶向自己走来,那个岁数大点的嘴里还大声嚷嚷着:
  “这个老板真大方,赶出来的海鲜不要了,是不是想用这点海鲜当聘礼啊,把我们的小媳妇给拉到城里去啊?”
  张海源有些喜出望外的迎上前去,一边从她们手中接过自己那一塑料桶战利品,一边连声:“谢谢。谢谢。”
  那岁数大的说:“又来了!”然后对那小一点的媳妇说:“他还得谢谢咱!不用谢,你把她拉你们滨海市里就行!”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起来。
  张海源说:“没问题,没问题。”
  那岁数小的妇女却羞涩的向后退了退,对着岁数大的妇女连翻白眼,嘴里说道:“婶,你乱喊什么呀?”
  张海源热情的把手向她们伸了过去:“来,握握手吧,谢谢你们,到了滨海一定找我们啊。”
  这样他们握了握手,然后道别。张海源知道自己这说的全是客套话,可能这一生再也看不见善良厚道的她们了,但心里真的对他们的纯朴、善良与大方永生难忘!
  中午,大伙把海鲜带到大钢的池子,就以今天收获的战利品为主,加上池子里的鱼虾做了一顿午饭,大伙吃着自己捞上来的海鲜,别有一番滋味,个个吃了个酒醉饭饱。
  总之,这几天张海源他们看到的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养参场景,呵呵,用他们这几天看到的来讲:“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那是大好呀!”但是也有不同意的意见,张海源的妻子刘春芳就举旗不定,她也有一套理论,那就就是: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临到我们。但是张海安和大唐却支持张海源来个二次创业,因为他们觉得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眼见为实呀,所以她的反对也只能淹没在张海源和其他人的兴奋中,用他们的话来讲:有财为什么不发,有钱为什么不挣?他们现在的看法就是:这就是上帝赐与张海源的机遇,所以大伙也表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支持张海源搞海参养殖!事是定下来,下一步就是决定在什么地方养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