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党反对“四风”的发展历程
(一)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发展历程
形式主义因其表面文章做得“好”,在短时期内很容易蒙蔽人的耳目,从而使搞形式主义的人获得一时的荣誉和利益,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人热衷于追求它。但因为形式主义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工作作风,所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反对形式主义,倡导求真务实。
1.关于形式与形式主义的概念分析
形式是外在的表现。任何工作都需要以其形式展现,没有形式,内容就无法表现出来。就形式本身而言,它没有对与错、是与非之分。合于内容的形式,能较好地表现内容并促进内容的发展。灵活的形式,有利于深化内容、拓展内容、丰富内容。正确运用形式,可以起到示范导向作用、宣传鼓动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工作。
形式主义是指片面注重形式,不管事物本质、内容和效果的工作作风与思想方法。形式主义经常披着合情合理的外衣,但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科学原则,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把形式搞过了头、过了度。当前,一些干部不管干什么都想着表现给领导看、给群众看,用花架子吸引别人的眼球,今天开会搞动员,明天搞研讨,后天总结出“成果”……形式天天有,动作天天搞,但根本没有下功夫抓落实,使工作处于“空转”状态。最终导致劳民伤财、误党误国。因此,形式是客观存在,形式主义是主观人为;形式是必需的,形式主义是无用的;形式是朴实的,形式主义是别有用心的。判断一种形式是否需要,关键要看这种形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能推进工作、深化内容,而不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如果单纯追求形式,置内容和结果于不顾,把形式搞得过多过大过泛,这就转向了形式主义。因此,形式主义只能是阻碍工作的“绊脚石”,是令群众讨厌生恶的不良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目的,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形式主义。
2.我们党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和斗争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过形式主义泛滥的问题,与此相适应便展开了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和斗争。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存在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个别结论和俄国革命战争经验的“形式主义”问题。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脱掉外国洋服、换上中国服装,要求全党要把苏联经验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开辟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讲过,苏联革命没有用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曾尖锐指出,形式主义“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发生了高指标、“共产风”、浮夸风、“大跃进”等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为纠正这股歪风,我们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主要领导人勇敢地承担责任。虽然形式主义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根治,但不能否认的是,党和人民对形式主义的强力抵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形式主义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随着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的盛行,形式主义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比如,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比如,把抓生产当作“唯生产力论”、把学习技术当作“走白专道路”进行批判,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危害。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式主义仍然是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顽疾,主要表现为对中央的政令不能结合当地实际,而是一阵风、一刀切等等。于是,我们党也始终高度重视反对形式主义。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形式主义这个祸害,非克服不可”,因为“形式主义害死人”。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刹住,越快越好。”因为“形式主义作风是我党的一大祸害”。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坚决克服浮躁情绪,反对形式主义,决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鲜明地指出,形式主义是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特别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一次把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放在解决党内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之首,这就更加显现出党中央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的决心和勇气。
(二)党反对官僚主义的发展历程
“官僚”,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随着国家出现而产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从本质上讲是与官僚主义水火不容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封建主义、剥削阶级的影响,由于党员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表现出官僚主义现象甚至是严重的官僚主义,也并不为怪。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史中,始终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特别是在党成为国家的执政党以后,更是把反对官僚主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发展党的事业、维护人民利益、推动民族进步提供了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要求党的干部要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这就表明我们党与官僚主义从本质上是对立的。但是官僚主义是与权力相关联的,如果掌握权力的人没有正确的权力观,就有可能引发官僚主义。所以,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程中,始终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就批评一些基层苏维埃政府“一贯命令群众,政权的威信很低”的官僚主义现象,并在《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中专门讲了必须“反对官僚腐化现象”,强调共产党员要“真正成为群众中的楷模者,防止一切腐化官僚化贪污等现象的产生。”193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官僚主义”概念,指出:“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其中的反对主观主义就包含了反对官僚主义的含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反对官僚主义提到了更高程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在全国获得执政地位,我们党对反对官僚主义更加重视。在党内开展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斗争。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机构庞大”。为了增强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成效,毛泽东同志还对官僚主义的一般表现进行了十分形象的“画像”,为人们认识官僚主义提供了样本。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座不动,十分无用。”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官僚主义者的最初“画像”。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又向全党发出警示,指出,官僚主义在抬头,且带有普遍性,并专门写了一篇短文,用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的语言再度为官僚主义画像,题目就叫《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在这里不妨让我们来饱读一下,以对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有一个深刻认识,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准备。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二十种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作调查研究,因而脱离实际,脱离领导。不作政治思想工作,不抓具体政策,上脱离领导,下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然祸国殃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空谈政策,不抓业务,主观片面,不听人言,蛮横专断,强迫命令,不顾实际,盲目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但是做事不调查,对人不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这是无头无脑,迷失方向的官僚主义。
第四种,官气熏天,唯我独尊,不可亲近,望而生畏,对干部颐指气使,作风粗暴,动辄骂人。这是官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
第六种,不学政治,不钻业务,遇事推诿,怕负责任,办事拖拉,长期不决,工作上讨价还价,政治上麻木不仁。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第七种,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与人为争,老于事故,上捧下拉,两面俱圆,八面玲珑。这是作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政治学不成,业务钻不进,人云亦云,语气无味,尸位素餐。领导无方,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第九种,糊糊涂涂,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
第十种,送文件不看就批,批错了不承认,文件听别人读,别人读他睡着了,心中无数,不和人商量事情推来推去不负责,对下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对同级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是懒汉误事的官僚主义。
第十一种,机构庞大,人事庞杂,层次重叠,浪费资产,人多事乱,遇事团团转,不务正业,人多事少,工作效率低。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
第十二种,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会议多不传,报表多不用,往来多不谈。这叫“五多”的官僚主义。
第十三种,图享受,好伸手,走“后门”,怕艰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做官全家享福,内外不一请客送礼。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
第十四种,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房子越来越大,陈设越来越好,生活要求越高,供应越多,分配东西越多,价钱越低。这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
第十五种,自私自利,假公济私,以私作公,监守自盗,知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六种,争名夺利,向党伸手,对待遇斤斤计较,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同志拉拉扯扯,对群众漠不关心。这是争权夺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七种,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上下隔离,互相排挤,既不集中,又不民主。这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
第十八种,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个人利益、派别利益高于一切,损大公肥小私。这是闹宗派的官僚主义。
第十九种,革命意志衰颓,政治生活蜕化,靠老资格吃饭,摆官架子,好逸恶劳,游山玩水,既不用脑,又不动手,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利益。这是蜕化的官僚主义。
第二十种,助长歪风邪气,怂恿坏人坏事,作奸犯科,投机倒把,危害国家,压制民主,打击报复,违法乱纪,欺压群众。包庇坏人,敌我不分。这是歪风邪气的官僚主义。
1963年5月,周恩来同志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的讲话中着重分析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政治病症”,“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内官僚主义现象在滋长,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痛斥官僚主义,一口气列举了官僚主义的二十四种表现。他说:“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邓小平同志还从历史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特别是从制度上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病根。他指出,要消除官僚主义必须解决“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克服官僚主义当然要解决“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过去我们虽也多次反过官僚主义,但是收效甚微。”在实践方面,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党中央结合反腐倡廉对官僚主义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97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要从制度入手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殊化的要求,正式颁布实行《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对减少官僚主义起到了一定作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该准则几乎涉及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反对官僚主义提供了依据。1988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对处理犯有官僚主义错误的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依据,对全党也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
江泽民同志对如何反对官僚主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措施,即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在政治作风上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在组织路线上,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上的不正之风。江泽民同志把反对官僚主义同反对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领导全党制定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第五条就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和要害就在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采取许多措施,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的顽症”。
胡锦涛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也针对党内官僚主义的陋习指出,由于包括官僚主义在内的诸多问题的存在,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这些不良风气如不坚决刹住,势必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势必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党反对享乐主义的发展历程
苦和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艰苦奋斗和享乐主义也是两个相对立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艰苦奋斗光荣,享乐主义可耻,早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常识。但是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却有一些人在思想和实践中艰苦奋斗不足、享乐主义有余,并由此引发了许多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背离,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背离,与我国基本国情相背离的事件,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望,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因此,我们党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反对享乐主义。
中华历史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艰苦奋斗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仅继承了先人所培育起来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且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培育和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毛泽东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
早在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讲道,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特别是1949年,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性转变,我们的党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否经得起革命胜利和执掌政权的考验,成为党必须做出回答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对此,毛泽东同志以其特有的政治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内容的“两个务必”作为一个鲜明的政治术语,铭刻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伴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激励着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百废待举的局面,毛泽东同志更加倡导谦虚谨慎、艰苦奋斗。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讲道,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同年11月,毛泽东同志又针对我们党内有些人滋长了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等不良表现,再一次提醒全党: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讲道,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2.邓小平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对我国社会所处的阶段和基本国情的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1980年1月1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邓小平同志讲道,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还很穷,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创业,就是要吃点苦,否则不可能有今后的甜。人民生活只有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才能得到逐步改善。在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又一次讲道,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讲道,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3.江泽民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不仅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且把能否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去认识。1994年,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整天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不垮台的。1995年12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一文中也讲道,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现在少数干部中滋长着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现象,有的拿着公款搞高消费。这样干,叫群众怎么没有意见?己不正,焉能正人。玩物是要丧志的。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不应忘记这些至理箴言,不应忘记这些历史教训。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就是以《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讲话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又做了题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的讲话,又一次要求全党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将艰苦奋斗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4.胡锦涛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几乎在所有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中,都饱含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思想。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同志赴西柏坡考察,重温“两个务必”,并发表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胡锦涛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的重大现实意义做了全新概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进一步指出:“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在2011年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5.习近平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抓工作作风的改进作为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突破口。中央政治局带头制定并模范执行“八项规定”,并把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根本,这都突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克服和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已有的成就是靠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取得的,未来的辉煌也要靠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去创造。
(四)党反对奢靡之风的发展历程
奢靡,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思想意识。作为生活方式,是指在物质享受方面穷奢极欲,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作为思想意识,是指那种腐朽没落、萎靡颓废的人生态度。奢靡是一个阶级性、历史性很强的概念,对此,不同的时代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阶级也有不同的认识。这里所讲的奢靡,是指那些以公款消费为主要形式、以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主要行为主体的奢侈浪费的物质享受和消极颓废的思想意识。一种思想行为是否属于奢靡范畴,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判断:其消费超出所属部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超出其所属部门正常业务范围的工作必需,超越有关的规定标准,超出社会平均消费和群众对高消费阶层消费水平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是以奢靡的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奢靡之风,是指上述奢靡现象已经不是发生于个别人、个别部门、个别地方、个别事件上的偶然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经常性,而且有泛滥蔓延之势头。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根针还是一粒米,一分钱一寸布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这首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唱出了勤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从一点一滴做到勤俭节约的方法。与勤俭作为“传家宝”颂扬相反的,则是被视为莫大罪过的浪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过的: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古往今来,奢靡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大到可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罪莫大焉。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的规律。因而,与奢靡之风相反的勤俭节约,就成为中华民族赞誉有加、弘扬不息的美德。共产党人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光荣、浪费奢靡可耻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奢靡之风。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讲道,要提倡勤俭建国……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循勤俭节约的建国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到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根据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的现实,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主持中央工作时,针对奢的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指出:“有的闹享受,闹待遇,一切都向高级发展,住房子越多越好。有的甚至公私不分,没有什么界限了。”1981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与外宾谈“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时指出:“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目标不能达到。”1995年,江泽民同志结合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要对党员干部重点抓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胡锦涛同志经常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2.当前我们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是把奢靡之风视为党内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之一,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特别是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中共中央办公厅1月20日发出通知指出,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批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狠刹浪费之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好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尤为重要。
第2节
“四风”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一)形式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1.形式主义的危害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并用“墙上芦苇”“山间竹笋”给形式主义者画像。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全党,“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形式主义这个祸害,非克服不可”。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影响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要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务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对立面,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形式主义的危害,为我们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指明了方向。
第一,形式主义妨碍科学发展。推进科学发展,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倡导真抓实干,保证决策科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搞形式主义势必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客观情况,导致决策失误;势必违背群众愿望,使发展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势必只为求得虚名、谋取私利,不惜干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事情。这些都表明,科学发展要求与形式主义恶习“水火不相容”,要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就必须坚决治理形式主义顽症。
第二,形式主义损害党的形象。形式主义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说一套,做一套,容易使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不信任情绪;形式主义热衷于迎来送往,只摆花架子,不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容易使群众对党的干部产生反感;形式主义讲排场、比阔气,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容易使群众对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产生怀疑。这些都表明,形式主义是挡在党和人民中间的一堵无形的墙,维护党的形象,必须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的梗阻。
第三,形式主义破坏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形式主义不说真话,如果任其蔓延,就会催生弄虚作假之风;形式主义不重视实干,如果任其蔓延,就会催生投机取巧心理;形式主义不讲效益,如果任其蔓延,就会催生铺张浪费陋习。这些都表明,一旦形式主义成为党内顽症,也会与社会不良风气相互影响,成为社会毒瘤。要保持社会肌体健康,必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侵蚀。
2.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
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其所以屡反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出现形式主义的问题,根子在于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了问题。脱离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的利益无动于衷,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总根源。
第一,宗旨意识淡薄是产生形式主义的源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的根本保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才能增强群众观点,坚持真抓实干,才能使工作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人民。反之,宗旨意识淡薄,就容易脱离群众,走向形式主义的泥潭。无论是摆花架子、哗众取宠,还是追名逐利、虚报浮夸,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从目的上看都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都是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薄的反映。
第二,价值判断扭曲是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的思想基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才能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才能使工作更好地融入大局、造福人民。反之,价值观出了问题,就容易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就会滋生形式主义的东西。无论是做表面文章的“形象工程”,还是做官样文章的“政绩工程”,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从本质上看都是“官本位”与“民本位”的关系错位,都是人民至上价值判断扭曲的结果。
第三,考核评价导向偏移是导致形式主义的诱因。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价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坚持正确的考核评价导向,才能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形成实事求是、风清气正、齐心协力的干事创业氛围。反之,如果考核评价导向出现偏移,就容易诱发懒汉习气和投机心理,助长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风气。无论是热衷于搞短期行为,还是喜欢搞轰动效应,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从动机上看都是追求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都与考核评价导向偏移有直接关系。
第四,思想方法落后是孕育形式主义的温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实践,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才能使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反之,如果思想跟不上形势变化,方法跟不上实践需要,简单地拿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敷衍塞责,就会滋生形式主义的做法。无论是拿学习“装门面”,还是在工作中“装样子”,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从根源上看都是理论与实践脱了节,都与思想方法落后密切相关。
3.形式主义产生的哲学剖析
形式主义是背离唯物辩证法、片面强调“形式”作用的形而上学。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其实质是背离了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片面强调形式而忽视或不注重内容、甚至“唯形式”的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也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即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起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这一原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注重事物的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形式的作用,还必须注重形式的不断创新。比如,在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参观、开会、访谈等是形式,弄清基层的现状及问题、了解群众的诉求和困难、找到制定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是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研,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就可以尽量把虚拟与实体、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何种形式,也不管怎么变化,如果离开了把握实际情况这个根本内容,仅仅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做做样子,或者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只看好的、不看差的,“隔着纱窗看晓雾”,必然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
以此类推,无论是调查研究、学习思考中的形式主义,还是领导决策、行文办会中的形式主义,由于都是割裂了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不管出于何种动机与目的,即不管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因而花样翻新的一个极端,还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因而故步自封的另一个极端,都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劳民伤财甚至误党误国。所以,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二)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1.官僚主义的危害
官僚主义是一种以官为本、当官做老爷,背离党性、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安危冷暖漠不关心;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情,拍胸脯决策、凭想象办事。一些领导机关衙门作风严重,遇事推诿,办事拖拉,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甚至敷衍塞责,对上级的工作部署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官僚主义危害党的事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一,官僚主义脱离群众。首先,官僚主义的要害就是“脱离群众”,为亿万百姓深恶痛绝。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最大政治优势,而脱离群众是我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脱离群众,必然被群众抛弃,苏联的解体即为明证。官僚主义一旦盛行,民心“长城”便轰然坍塌,执政之基即土崩瓦解。其次,官僚主义侵蚀党群、干群关系,葬送党紧密“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传家之宝。作为封建官场上的一大恶习,官僚主义就是,或做官老爷、作威作福,或不懂实际、胡乱指挥,或敷衍塞责、八面玲珑,或昏昏噩噩、游手好闲;或好话说尽、一件不做,或只重形式、不讲内容;或只管过程、不求结果;或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而且,官僚主义必然催生形式主义这个怪胎,二者如影随形,沆瀣一气,共同解构着党的优良传统。
第二,官僚主义降低经济效率,恶化经济环境。首先,官僚主义使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大大降低。由于官僚主义逐利的内在本性和强烈冲动,以及非市场竞争性、非平等性和垄断性,使得官僚能够以低成本而廉价获取社会资源,甚至“空手套白狼”,独占有限的市场资源,进而尽收高额利润。官僚主义必然导致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阻碍其他资本的正常发展。而且,由于权力寻租后可收取更多暴利,所以社会上会竞相效仿,导致国家更多的资本非正常流转,更加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其次,官僚经商必然带来垄断,破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官僚“下海”便高获利,致使市场资源向他们集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独占,进一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官僚经商的广泛存在,以及他们的暴利、垄断,甚至暴力,不仅会压抑整个社会竞争,“万马齐喑”,而且削弱社会消费能力,内需乏力,更抑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恶化国家的经济环境。
第三,官僚主义破坏社会和谐,阻碍政治改革。首先,破坏社会公平,危害和谐稳定。由于官僚主义借助权力寻租攫取大量社会资源,如此一来,社会财富尽落官僚囊中,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持续加大,损害社会整体的公平性。积年累月,容易带来社会不满情绪的累积及不安定因素的增加,进而危害和谐社会的安定团结。其次,官僚主义会迟滞、阻碍社会的政治改革,甚至拉历史的倒车。因为,官僚主义的生存之基是政治制度的不完善,百姓民主意识的不强烈,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而官僚阶层为了维护其特权,必然拒斥政治体制改革,进而逆社会发展潮流而动,是天然的保守力量。
第四,官僚主义助长腐败,破坏党的纯洁性。首先,官僚主义是腐败的温床。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其中对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做了深刻析论,断言官僚主义是助长腐败产生的重要源泉。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地方的政策法规之所以无法落实,流于形式而无力无效,除了腐败分子人为地破坏法规、逃避惩罚外,官僚主义带来的管理不严、执行不力、扯皮推诿、放任自流等亦是一大原因。其次,官僚主义使腐败行为肆无忌惮,破坏党的纯洁性。他们对群众的急切诉求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不愿直面群众,使弄虚作假、尸位素餐、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再次,官僚主义诱使的形式主义给国家、集体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官僚主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而且让改革开放丧失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2.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
官僚主义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素,而是具有深层历史根源、制度基础和认识论根源。
第一,官僚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世界上封建关系发育得最充分、封建体制建立得最完整、封建统治维持得最长久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我国封建的惯性力量也就愈强大,反封建的任务也就愈艰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反封建的历史却是相当短暂的,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也极不彻底。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8月18日的讲话中就指出了党内存在着官僚主义、人身依附、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崇拜等带有封建色彩的现象。他指出,我们党进行了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我们没能完成,现在应该明确提出并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这种封建主义过分强调统一和集中,过分强调对权威的服从,造成了我们在民族心理方面的妥协性有余,原则性不足,这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官本位”的思想,为官僚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第二,官僚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别人都要唯命是从,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甚至形成“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的怪现象,官僚主义自然就会滋生蔓延。
第三,官僚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源。我国现存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有思维方式方面的原因,尤其是不重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导致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长期以来,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比如,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作假;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这就是因为背离了现实活生生的实践,没有深入基层,没有深入群众,缺乏调查研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官僚主义产生的哲学剖析
官僚主义是背离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人为夸大“主观”意志的唯心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其实质,是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忽视了物质对意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我们既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性,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人民群众对历史的选择和创造作用。如果看不到主观能动性,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如果夸大了主观能动性,便走向唯心主义及唯心史观。官僚主义一方面凭借主观意愿、主观意志甚至主观臆断来决定事物和行为,是认识论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另一方面又不顾客观条件、无视人民群众,是历史观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官僚主义可以表现为“拍脑袋”的主观主义,也可以表现为“跟着感觉走”的经验主义,还可以表现为“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甚至表现为“颐指气使”的家长作风和命令主义。从唯物主义“实践—认识”的认识路线出发,得出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再转化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反之,如果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出发,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即官僚主义。因此,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自觉遵循和践行群众路线,必须首先在理论上解决思想路线以及更深层次的历史观问题。尤其要认识到,在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权力越大,真理越多”的“长官意志”,以及实践层面的“瞎指挥”等官僚主义现象,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突出表现。
可见,官僚主义背离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背离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着重解决在人民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三)享乐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1.享乐主义的危害
种种享乐主义的表现,看起来是思想觉悟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行为不够检点的问题,实则是一种有极大危害的慢性病,如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损害着人的心、脑、肾一样,享乐主义损害着党的肌体健康和良好形象,损害着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生命线。
第一,享乐主义会危害党的性质宗旨,导致党在政治上变质。享乐主义奉行贪图享受、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这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党是靠共产主义凝聚党心民心,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人民拥护,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如果任由享乐主义在党内发展,大家都贪图享受、及时行乐,还有谁能践行党的宗旨、为党的目标而奋斗呢?不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再艰苦奋斗了,那还是共产党吗?
第二,享乐主义会导致人的精神颓废,使党丧失前进的内在动力。成就任何事业都不能缺少勇敢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享乐主义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快乐,必然使人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的精神状态之中,正所谓“玩物丧志,自甘堕落”。如果党内越来越多的人意志消沉了,精神萎靡了,行动懈怠了,不思进取了,那么党就失去了内生动力,还有什么力量带领人民奋斗、前进呢?
第三,享乐主义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我国,历来讲究上行下效,总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党和政府里享乐主义盛行,那么就会带动起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把个人的感官快乐和实际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使很多人热衷于吃喝玩乐。倘若社会风气真的这样了,谁还有心思“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如果多数人都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就必然各自为己,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与人之间就再也不是互助合作的同志式关系了。那样的话,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只有你争我斗,没有凝聚力,还怎么建设和谐社会?事实上,真正有条件追求享乐的总是少数人。那些有享乐主义思想而没有享乐条件的人,就可能产生畸形心态,不惜冲击道德底线,破坏社会法治,甚至走向犯罪,危害社会安全。
第四,享乐主义会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当今世界,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消耗,已经开始造成人类生态危机。而享乐主义的肆意泛滥,势必造成奢侈性消费、超前消费、非理性消费恶性膨胀,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更加紧张。这种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的行为,必将给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巨大隐患,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享乐主义是其他一些不良风气的重要基础,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温床。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与其他“三风”都有着直接联系。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中不察实情、不出实招、不办实事、不求实效,而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一个原因就是贪图享乐,不愿吃苦出力,是享乐主义在作怪。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利益不维护、不作为,遇事推诿扯皮、消极应付,成为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愿为群众利益花费一点气力,也是享乐主义在作怪。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生活奢华、骄奢淫逸,乃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奢靡之风甚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这还是享乐主义在作怪。因此,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非得狠刹享乐主义歪风不可。
2.享乐主义产生的根源
第一,享乐主义产生于不思进取。享乐主义本意是不想努力向上,不想有所作为,或者满足于当然,一劳永逸。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的动力是追求享乐,因此没有远见,即使有长期打算,也把深思熟虑放在享受上,对“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源,即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统统都没有激情。就国际环境而言,尽管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续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增强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外并举引导型增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如此国防形势,享乐主义者们还是无动于衷。他们既不把握机遇,又不面对挑战。对国际国内环境不加以认真研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而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最终坐失良机。就国内环境而言,享乐主义,对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动力不足,究其根源,就是不思进取。
第二,享乐主义产生于道德滑坡。所谓道德,指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社会主义的道德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诚实、助人为乐等为人们认可并身体力行的基本做人的准则,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摒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我们把这种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并影响人们行为的道德退化统称为道德滑坡现象。当今社会的享乐主义,是典型的道德滑坡。“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私欲,不顾国家大局和人民长远利益,一味追求个人的所谓快乐。这样,必然导致严重脱离群众,以致误党误国。
3.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产生的哲学剖析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背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过分追求“个人”满足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严重背离了个人服从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人”便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从把握、没有意义。因此,人的价值也是由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构成。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一致。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满足个人需要,或只讲满足个人需要而不讲为社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前者会派生否定个人价值的禁欲主义乃至专制主义,后者可演绎出否定社会价值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只讲满足个人需要而不肯为社会贡献”的极端个人主义。
进而言之,如果说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是“流”,那么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点淡薄则是“源”,而这一切的思想理论基础,都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摆正甚至颠倒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偏离了正确方向,就会迷恋于个人价值,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端正思想认识,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思想,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四)奢靡之风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1.奢靡之风的危害
奢靡之风绝非小事,不仅大量浪费国家和人民的宝贵钱财,而且成为消极腐败现象得以滋长蔓延的温床,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风不禁,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我们党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奢靡之风盛行,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背道而驰,背离了党的宗旨,对党的形象、党的威信是一种极大伤害。党风对于社会风气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党内奢靡之风的蔓延,催生和助长了社会上的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之风,实在令人忧心,决不能听任这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蔓延,损害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有损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得民心、赢天下,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撑。如果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致力于改善民生,而醉心于挥霍享乐,追求奢靡,必然引起群众不满和对立,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最终失去群众信任和支持,严重损害并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第三,耗费自然资源与社会财富。奢靡之风是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滥用自然资源必然导致资源短缺,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国家发展危机。同时,奢靡之风蔓延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凸显社会的苦乐贫富不均,引发民众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进而影响社会力量的凝聚,掣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坚决刹住奢靡之风,有效抵制剥削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
第四,腐蚀人的心灵和意志。奢靡之风是腐蚀剂,腐蚀人的心灵,销蚀人的意志。党员干部一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纵情声色犬马,讲排场,摆阔气,奋斗的意志势必消沉,进取的动力势必消退,由此导致不作为、乱作为。同时,一旦染上奢靡之风,需要巨额花销和开支,仅靠个人的合法收入远远不够,一些人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公共资源,“设租”“招租”“寻租”,权钱交易由此而生。奢靡之风不禁,腐败势在必然。
2.奢靡之风产生的根源
奢靡之风之所以盛行,既有认识上、心理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认识误区。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了,告别了物资短缺的年代,没有必要再倡导艰苦奋斗,认为艰苦奋斗“过时”“老土”。应当看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居后,农村还有近一亿贫困人口,城市还有几千万低保居民以及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时下,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接待也是生产力”,认为把接待工作做好了,就能出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其潜台词的意思是,接待好了,能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或者项目支持;接待不好,就会失去这些潜在资源和发展机会,甚至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实际上,这是官场的一种陋习,是变相的送礼、给好处。认识上、思想上存在误区,奢靡之风就如影随形。
第二,攀比心理。一些单位在兴建办公大楼时,唯恐落后于人,赶不上潮流和时尚,纷纷扩大建筑面积、提高装修标准,导致“豪华病”蔓延。部分单位在公务接待时,唯恐不上档次、没有品位而令“上级领导”不悦,力图通过超规格、超标准接待拉近距离、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由此导致接待规格、接待标准不断提高。有的党员干部羡慕同事、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不甘寂寞和清苦,置党和政府形象、个人前途于不顾,企图通过非正当途径过上奢华生活,甚至追求向往骄奢淫逸的生活。
第三,人生观扭曲。人生是在奉献中感受幸福,还是在享乐中找到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回答。少数党员干部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奢靡之风的滋长就在所难免。
第四,制度执行不力。为预防、遏制奢靡之风,有关部门早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关于公务接待,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公务接待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类似的规定,可谓明确具体,有操作性。问题在于,出台规定易,落实规定难,这些规定在不少机关成了摆设。不少人没有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存在“法不责众”的意识,有制度而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未能释放出来,这是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第3节
反对“四风”的基本对策
(一)反对形式主义的基本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是根除形式主义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优良作风教育等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增强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增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观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弄清楚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
2.坚定理想追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是克服形式主义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志存高远,增强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增强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观念,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
3.坚持贴近实际,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是铲除形式主义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增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意识,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增强“实践出真知”的意识,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
4.切实求真务实,着力争创实绩
克服形式主义的根本举措,就是坚持求真务实、争创实绩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关键是“真”和“实”。所谓真,是指本性、本质,符合于事物的本来面貌。所谓实,是指充盈、稳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有实,才有诚信与秩序。真与实,是万事万物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规范自身行为的第一要求。求真务实,根本是“求”和“务”。对“真”和“实”的了解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真和实不是存在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想得到“真”和“实”,就必须努力地去“求”,刻苦地去“务”。求真务实,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吹就是吹牛皮。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中央三令五申,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深刻分析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涵义,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求真务实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他指出,我们要求的“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我们要务的“实”,是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这四“真”四“实”,站在全党事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站在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站在党与人民群众根本关系的高度,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求真务实的内涵、本质和关键,深化了我们对求真务实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把真事、实事办好了,我们事业的基础、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才能巩固。因此,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否做到求真务实,决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与人民的利益、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的。
5.优化评价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消除形式主义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工作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民主监督机制等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实干兴邦的信念,增强科学发展的思想,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衡量政绩观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增强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把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尊重规律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增强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思想,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反对官僚主义的基本对策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官僚主义与共产党人的党性宗旨是根本对立的。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根本在于增强党性。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坚强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不纯,我们的根基就会倾斜,精神就会缺钙,官僚主义就会乘虚而入、滋生蔓延。作为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肩负的使命,自觉把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作为立身作人、为官修德的重中之重,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官僚主义的侵蚀。
第一,自觉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多高,资格多老,都要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牢记入党誓言,把党章作为根本遵循,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经常思考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都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中,从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政治营养,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认真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努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校正自己的价值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自觉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共产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除了服务人民,没有任何特殊权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植于心、外化于形,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自觉反对和抵制特权思想、极端个人主义等的侵蚀。
第三,自觉强化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反对主观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时时处处使自己的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与党的性质宗旨相符合,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相一致,以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不断积累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正能量。
2.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官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背道而驰的。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关键在于践行群众路线。一些人之所以成为官僚主义的俘虏,根本在于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些地方之所以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根本在于一些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习气严重,脱离群众,远离基层,不关心百姓疾苦,损害了群众利益。“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只有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摒弃官僚主义作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第一,切实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基层了解实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像“农民书记”杨善洲这样的好干部,他们赤脚下农田、脱鞋上炕头,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丢掉的是官气,换来的是民心。如果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派官威,只能让群众退避三舍,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
第二,端正根本态度,真心为群众负责。党的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不能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帽子”和“位子”。要时刻想着党的事业,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自觉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坚决纠治不作为、乱作为、消极应付、效率低下等不良倾向。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一切工作以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尊重民意,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和克服主观臆断、长官意志、颐指气使。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热心为群众服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古代官吏尚且如此,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就更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本分。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防止和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满腔热忱地解决好就业、看病、上学、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最大限度地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3.不断建立和完善制约官僚主义的制度和机制
官僚主义是权力刚性约束不力的必然表现。克服官僚主义,必须着力完善制度机制。邓小平同志认为,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是官僚主义的总病根。当前,制约权力的“笼子”尚不完善,一些工作领域权力过分集中,管理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从政行为、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为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首先在于建设科学有效的制度之笼,同时提高贯彻落实制度机制的刚性约束。
第一,健全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以及执行不力等问题,是铲除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要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办事,重大经济开支、大宗物资采购、大项工程建设、选人用人等重要事项,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做出决策,不搞“一言堂”或少数人说了算。雷厉风行地狠抓政策、决策和制度落实,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格限制权力范围、界定自由裁量、规范用权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违规行为无处藏身,最大限度地杜绝权力运行的漏洞。
第二,严格干部评价考核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政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让那些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人担当重任,让那些喜欢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没有市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的竞争激励机制,用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竞争上岗和岗上竞争的方式,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促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建立惩治预防长效机制。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韧劲,坚持在“常”“长”二字上持续用力。要坚持制度面前没有例外,该惩则惩,当罚则罚,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对因官僚主义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的,要严肃处理,决不迁就。要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使勤政廉政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风尚。要进一步扩大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新兴媒体等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反对和抵制官僚主义的强大社会力量。
(三)反对享乐主义的基本对策
克制和克服享乐主义,基础在教育。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这样,才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抵御享乐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1.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和克服享乐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由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决定的。马克思早就讲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在共产党人看来,“最能为人类而工作”,不管是“重担”还是“牺牲”,都是最幸福、最快乐的。相比之下,享乐主义者追求的快乐,不过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为共产党人所不屑。坚定的理想信念,清贫、清廉的高尚品格,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宝贵财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看清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有了立身之本和更高追求,就能够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最快乐的事情,就会自觉远离享乐主义。
2.增强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
为官者的责任意识历来是治疗享乐主义顽症的一剂良药。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佳话。这些先贤为什么能够自觉摒弃享乐主义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意识。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深怀忧国忧民之责,兢兢以强,戒慎以进。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指引下,我们党才能在执政后始终警惕“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谨防享乐主义蔓延滋生;才能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继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在改革开放后做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决定,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才能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包括享乐主义在内的“四风”。
第二,增强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有的干部奉行庸俗的好人主义,遇到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为这样做谁也不得罪,其实错了。干部依照法律、政策、原则和规定敢管事、敢负责,得罪的只是少数坏人、不自觉的人,却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如果不敢管理、不敢负责,势必使好人、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实际上是得罪了多数人。身为党的干部,就要为党为人民履职尽责。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面前,应该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嫉恶如仇,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法乱纪行为做坚决斗争。
3.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从思想到实践全方位展现艰苦奋斗。
第一,在思想上强化艰苦奋斗的意识。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要求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思想作为一种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的实际,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伟大而生动的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事物的规律性往往被纷繁复杂的、杂乱无章的表象所掩盖,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往往要通过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又往往被许许多多的偶然性事件所扭曲。因此,要使自己的思想与客观的实际相符合,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做基础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我们要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的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就是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看到客观存在的严峻挑战,时时处处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工作顺利时不能头脑发热,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始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照抄照搬,不动脑筋,当收发室、传声筒的本本主义;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落后思想,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永不自满、永不停步。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下苦功夫、真功夫,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要多思多想,多谋善断,虚心向群众学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在工作岗位上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艰苦奋斗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上,体现在带领群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总之一句话,体现在共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能力也是由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组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千百万共产党人在本职岗位上所作的具体工作和不懈努力。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共产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这些看起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身上肩负着人民的信任和嘱托,在党的事业中所起的作用更大,对群众的影响面更宽、影响力更强,更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实政绩,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应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因此,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得到切实利益。
第三,在领导工作中倡导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领导干部要带头。要带头走出高楼大院,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特别是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温暖。胡锦涛同志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要竭心尽力地去做。”他号召领导干部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听好话,更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听不顺耳的话,同干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雪中送炭。要带头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全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要深刻了解、尊重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即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因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只能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要把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从政必须艰苦,当领导干部更是艰苦,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要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地位,正确对待自身利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倡导艰苦奋斗。发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共产党人关于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要在工作上比干劲、比奉献,在生活上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百分之百地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能有任何的以权谋私,不能用来搞个人腐败,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党员、干部以艰苦奋斗、艰苦生活的高尚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我们党和政府也非常关心干部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活条件与一般群众相比,已经是很不错的。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够在生活上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把自己当作平常人,以平常心去看待自己,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幸福。因此,我们在生活上千万不能为了追求超常人的生活丢掉我们党几十年来培养起来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更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超常享受去铤而走险,腐化堕落。如果那样,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五,在党性锻炼上做出艰苦的努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离不开党性修养。因为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本质,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可能在温室里完成,必须到改革和建设的广阔天地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考验,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刻苦学习,严格党内生活,并且在艰苦实践中锻炼自己。要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哲理,懂得自强不息终能成功的人生道理,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真谛,从而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使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党性在行动上自觉体现。艰苦的党性锻炼,除了党员干部个人的努力之外,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几千年中华文明,是广大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我们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光辉业绩,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硕果。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依然需要全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才能实现。
(四)反对奢靡之风的基本对策
1.筑牢思想防线
杜绝奢靡之风,首先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和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醒悟。要通过重温党史国史,回溯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促使党员干部对照历史进行反思反省,消除认识上观念上的误区,为抵御奢靡之风奠定思想基础。
2.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建立健全有利于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不敢肆意挥霍的制度体系,是杜绝奢靡之风的关键。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它的科学性、权威性。为此,制度设计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直指奢靡之风的要害;制度安排要互相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不能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导致制度失效。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是对制度权威的公然蔑视和挑战,一旦发生绝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就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削弱制度的执行力。
3.建设节约型政府和社会
“廉价政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目标。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是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的根本之举。
第一,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包括两大基本要求:政府要廉政和政府要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如下方面。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都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二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三要大力开展增收节支。这是节约型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控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抓紧清理到期的优惠政策,禁止擅自减免税收。在财政支出方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实贯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四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关键所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涵与价值目标是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加强政府部门之间通力合作,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因此,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要统筹资源、人口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开发整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当前,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可以说,腐败是一些党员干部把奢靡之风发展到极致的突出表现,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一,坚持标本兼治,从严惩治腐败。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特别是近十年来,坚决查处了薄熙来、陈良宇、刘志军、杜世成、郑筱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更值得欣喜的是,群众的反腐热情不断上升,网络反腐的成效不断提升,“天价烟”“表哥”“房叔”“不雅视频”等一系列被网络曝光到被立案调查的案件,反映出党和政府以及百姓是痛恶腐败的,腐败终究是没有市场的,腐败者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查办腐败案件问题上,“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也讲道: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这都体现了我们党对腐败决不回避、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努力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通过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新成效取信于民。
第二,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第三,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第四,必须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第五,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特别要注意保护那些党性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5.保持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追求
人总是要有精神追求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有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上,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决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不同,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人们追求生存、追求安全、追求尊重、追求价值实现、追求社会理想,都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有了精神追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党员干部是共产党这支先进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应当是比一般党员有更先进、更高层次的追求。具体来说,党员干部的先进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追求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经验证明,国泰则民安,国兴则民富,国家富强则生产力发展、文化兴旺。中国的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生活,几千年来都是在国家和民族的秩序与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历史文明。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处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剥夺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要站起来,首先国家得站起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站起来了、富强起来了,中国人在世界上腰杆子就挺起来了。国家弱的时候什么都遭到破坏,国家强的时候什么都能够发展,这也是中国国情之一,是中国历史证明了的特色之一。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本质是弱肉强食,到今天一点也没有改变,还是想打谁就打谁,当然首先是打弱者。国弱就要挨打,国家强大了,帝国主义才不敢随便欺负我们。追求国家富强,就必须锤炼全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爱国之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统一和强大抛头颅、洒热血。钱学森当年为什么历尽艰难从美国回来,他说,我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几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钱学森才能够舍去在美国已经得到的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待遇,舍去稳定的工作职位,摆脱美国政府设置的千般阻碍,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实践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内化于心、外见于行的不懈追求,为实现国家富强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追求人民幸福,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幸福。《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和人民求福利。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江泽民同志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切奋斗的目标,就是争取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幸福。胡锦涛同志讲,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追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在共产党人身上的升华。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幸福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总之,追求人民幸福,就是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和倡导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三,追求社会和谐,维护发展环境。社会和谐是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康有为的《大同书》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认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包括了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也是党员干部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方向。
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追求,是在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反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