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之战是章邯苦心孤诣布的一个局,在这里章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实力与心血,而这一切大概是从他出关的那一刻就谋划好了的。
自从出关开始,先是在荥阳灭了田臧,继而一举攻克陈胜的老巢,然后携胜利之威攻楚、灭魏、伐齐。定陶一战灭了项梁,紧接着兵锋直指赵国。看似毫无章法,东奔西走,疲于奔命,如同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但实质上章邯一直在为今天最后的决战做准备。
与其四处征讨,不如聚而歼之。各家都不成气候,即便联合在一起也不足为虑。因此章邯东打一下,西征一下,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促使他们形成一个小联盟。如此一来,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与各家都结下了深仇大怨之后,章邯准备在钜鹿收网了。这是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大战,也是章邯的奋力一搏。如同港台赌侠片中的梭哈一样,章邯不愿意再和义军僵持下去了,倾注全力,一战定输赢。如果章邯胜了,历史将会改写,他本人也将成为大秦的不世功臣,功绩绝不逊于当年的王翦、王贲等开国大将。
可惜的是,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他的克星项羽出现了。就如同庄家遇到了老千,光棍遇到了寡妇。在项羽参战以前,章邯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然而,自从遇到项羽之后,章邯就再也没有打过胜仗。看来啊,这俩人真是八字相克,可惜章邯军中就没有一个好的算卦先生,要不是不是能给他破破。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也是这样的偶然。如果项羽没有杀宋义,如果宋义还是楚国的大将军,那么最终的结局恐怕就是钜鹿城破,诸侯联军即便不被章邯和王离扫灭,至少也是元气大伤,没有了与章邯抗衡的能力。但历史永远没有假设,真实的结局就是章邯这次赌输了。
钜鹿之败其实对章邯来说也是个教训,如果他先灭赵,再兵伐燕齐,最后南下攻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历史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但如此一来,自然耗时耗力。从出关开始到现在,章邯已经征战两年多了。虽然他付出了全部心血,堪称劳动模范了,但取得的效果却并尽人意。如此一来,章邯自然心急如焚,也必然会放弃这种长线策略。
不过,章邯对于钜鹿这一次的谋划,确实称得上是上乘的作战计划。但时乖命蹇也好,还是贪功冒进也好,总之章邯败了。严格说来只是暂时的失利而已,并没有决定大局。任何一个名将都不会被一时之得失所左右,最终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看谁笑到最后而已。
当然,章邯也很清楚,此时项羽风头正劲,不宜正面交锋,只能暂时避其锋芒。毕竟楚军士气正盛,而秦军刚刚战败,还死了几员大将,此时硬碰硬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作为大将,章邯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于是,在王离兵败之后,章邯带领部队撤出了钜鹿,重新驻军棘原。
如同章邯当初对所有义军穷追猛打一样,此时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自然不会给章邯喘息、休整的机会。尤其是项羽,面对着和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章邯,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你个挨千刀的杀了我叔叔,今天我一定要弄死你。
不过,经历了钜鹿鏖战之后,楚军也是人困马乏。所以,虽然对章邯穷追不舍,但并没有大举进攻。
当章邯兵退棘原的时候,项羽驻军漳河以南,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此举很像疲敌之计,钜鹿一战楚军已经在气势上压到了秦军,最起码只要楚军在侧,对秦军就有一种威慑。此时楚军和秦军隔岸相对,随时都可能发动进攻。卧榻之侧有这么一只猛虎,秦军必然随时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如此一来,精神的高度紧张,导致秦军根本没有得到休整。
当然,此时的章邯还谈不上落败,手下尚有二十万精兵,仍可一战。谋定而后动,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只不过,之前的大好形势,此时已经荡然无存。章邯虽说心有不甘,但此时摆在眼前的局势确实对章邯不利,这是实实在在的。
钜鹿的一场大战,让整个局势彻底逆转了战争的天平已然失去平衡。章邯想重拾战局,那就必须找一个足够大的砝码。但此时的章邯,除了这二十万兵马,真的没有任何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了。
作为秦朝最后的大将,面对四起的战火,章邯纵有三头六臂,也是孤掌难鸣。如果再有一支像王离那样的部队与之协同呼应,或许局势还可以挽回。但当此之时,大秦帝国将星都已陨落,冉冉升起的除了他章邯再没有别人了。大厦将倾,孤木难支,这一点章邯自己很清楚。但是,无论是身为大将的使命,还是为报皇帝的提携之恩章邯都必须坚持下去,甚至坚持到最后的一兵一卒,这才是大秦的军人。
战争形势很多时候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对于眼前的处境章邯并不那么担心。作为大将,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认清形势、把握形势,甚至伺机扭转局势,毕竟这些都是外因,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抓住战机,趁机翻盘不是不可能的。而当前对章邯来说最致命的是,此时外有强敌内遭谗言。
作为统军大将,在历朝历代都会招致帝王的猜忌。你本身手握重兵,如果兴兵作乱简直是易如反掌,而且后果不堪设想。此前赵国大将李良造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即便是皇帝再信任的人,一旦染指兵权,立马就会生出间隙。此时如果再有别有用心之人的谗言,那么不仅功业难成,恐怕性命不保。历朝历代这样的事儿都不少,离章邯最近的就是蒙恬,再往远一点就是战国名将李牧了。这些人都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带着怨恨、带着冤屈,带着自己的一身功业死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当秦军节节退却的时候,秦二世胡亥派人来斥责章邯了。你小子怎么搞的,我这么提拔你,你竟然给我打败仗,你到底行不行,想不想混了?
这话看似只是问责,但以秦二世那种脑残的性格,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来。况且伴君如伴虎,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你别以为那是哥们关系,皇帝就是那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特殊动物。
按照大秦律法,将军败阵是要依法论处的。轻则把你屁股打开花,然后再关个禁闭,终于多久那就不好说了,如果严重的话,那就恐怕小命堪忧了。包括后来的汉朝,虽然对百姓宽松,但对于将领依然十分严苛。飞将军李广,最后只所以自杀,仅仅是因为行军迷路误了军机,即使不自杀,恐怕也会被廷尉问成死罪。
章邯此次不仅打了败仗,还损兵折将,王离那支劲旅几乎全搭进去了。如此的败绩,按照秦律问成死罪也很正常。因此,当胡亥对他问责的时候,章邯非常很害怕,急忙派长史司马欣回去探听一下情况。上边怎么决定的啊,是不是要把我押回去明正典刑啊!哥们你辛苦一趟吧!
司马欣是快马加鞭赶回咸阳,这种事他肯定不能直接去找胡亥问,唉,老大,你咋定的啊,是不是要杀章邯啊?只能采取迂回之策,而能左右这个事情的,只要丞相赵高了。现在大秦帝国内部,胡亥是个脑残,真正掌握大权的就是他赵高。杀与不杀,问不问罪,赵高有决定权。然而司马欣在咸阳等了三天,也没有见到赵高。
赵高的避而不见,让司马欣意识到了危机。不好,这老东西肯定在那憋着坏水呢!估计现在正琢磨着怎么阴我一把呢,我抓紧走吧,走完了肯定没好果子吃啊,弄不好吃饭的家伙都没了!
想到这儿,司马欣急忙快马加鞭逃出咸阳,直奔章邯大营奔去。一路上司马欣就琢磨,赵高这个老东西可不是什么善茬,估计正琢磨着怎么折磨我呢!我这一走,他肯定会派人来追,被他追上那不仅是小命不保的问题了,还要受尽折磨,李斯那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于是,在逃跑的时候司马欣长了个心眼——走小路。我才不原路返回呢,赵高手下那帮狗腿子肯定会在大路追我。这条小路虽然绕远,还难走,那也比丢了小命强啊。
正如司马欣所料,在他出城不久,赵高真的派人来追杀他。幸好司马欣料到了这一步,否则去阎王殿报道的时候,人家问他为啥而死,他自己都不知道咋回答了。
赵高的手下没能追到司马欣,只能怏怏而归。毕竟人家没犯罪,你也没给人家安什么罪名,自然不能去大营抓人,也不能发通缉令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