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虚弱,胎不能举。补中益气汤加减用之,八珍汤加广皮、木香,亦治此症。(补五、补六)脾肺气虚,不能轮泄膀胱。异功散加猪苓、泽泻。(补二十二)热气郁结膀胱,以致津液不利。滋肾丸加丹皮、泽泻。(寒十七)金为火烁,脾土湿热,致溲便不利。清金利水汤加山栀、钗斛。(寒十八)忍尿饱食,房劳气逆,而水不能化,以致转胞。宜治其气,苏香丸。(散十七)胎前胎气上逼:胎动气逆,上逼心肺,以致气寒不转闷乱喘促,此调养失宜,气血不和也。子悬是胎气不和,此因气血不调,以致胎动不安也。
胎气上逆。紫苏饮。(散三)当归芍药汤。(补十)肝火内热。加味逍遥散。(补二十一)胃火上逆。四物汤去川芎,加山栀、黄芩、甘草。(补七)脾气不舒。加味归脾饮。(补三)饮食无味。六君子汤。(补一)脾胃虚寒。五君子汤。(补十四)风邪胜,喘不能卧。参苏饮。(和十三)火动其胎,逆上作喘。黄芩、香附,末,用砂仁煎汤下。
肾气不归元,上乘于肺而作喘。生脉散,都气饮,加阿胶。(补二十三、补二十四)胎气上逼,热痛下血,以致烦闷困笃。葱二十茎,浓煎饮之,胎死即下,未死即安。
胎前脏躁:因气血养胎,津液不能充润而肺躁也,当补其母。
肺躁欲哭数欠伸。甘草大枣汤。(补二十五)八珍汤。(补五)淡竹茹汤。(寒十九)寒水攻心而悲泪。五君子汤加砂仁。(补十四)肺受风邪,频致泪下。四物寄生汤。(和十四)胎前胎动:胎动则腹痛,胎漏无腹痛;胎动宜行气,胎漏宜清热。若手足冷厥,唇口青黑,宜人参、甘草、当归、阿胶、莲须、葱白。
胎动作喘。宜降火,用黄芩、香附末,清汤下。
腹痛下黄汁。黄、川芎、粘米煎服。
冲任风寒,以致胎动。当归、川芎、紫苏、生姜,煎服。
元气不足,怠倦不能承载。宜服安胎调气饮,(补二十六)如微热腰痛,连进两服。
怒气伤肝。郁结不舒,触动血脉,而胎不能安。宜安胎饮加香附、柴胡、白芍。(补九)有火,加栀子、丹皮。
因母病而胎动。但治母病,不必安胎,惟犯胎之药不可入。其余饮酒房劳,触忤仆伤,以致胎动,俱当安胎为主。
胎动下血。葱白煎汤,入阿胶、艾炭,再煎服。又当归、川芎、阿胶、艾、黄芩、甘草,煎服。
胎动腹痛,面青冷汗,气欲绝。此劳动伤胎,宜急治之,钩藤汤。(散八)胎不动不坠,腹冷如冰。血少不能荣养其胎也,宜补血汤。(补二十七)胎前胎痛:血少不能荣养其胎也。
血衰气滞。宜抑阳助阴,四物汤加香附、紫苏。(补七)小腹重坠。地黄、当归、参、术、陈皮,四君子汤。(补四)补中益气汤加归、地。(补六)亦治胎胀。
胎前孤浆:怀孕六七月,暴下浆水斗余,胎亦必从而堕,此元气虚而血伤也。
胎动腹痛,忽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宜黄
糯米汤。(补二十八)胎前吐血:气血壅养胎元,六淫七情,皆足以动其血气,气逆而火上乘之,故血溢于口。但火有虚焰、实热之分,治有清火、补水之异。若以寻常治血之法,行血消血,动用四物,胎必堕矣。
火从胎气上升,载血而出。生地、麦冬、白芍、黄芩、阿胶、蒲黄炭、香附炭。
肝经风热。防风、黄芩。
肝经怒火。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山栀、生地,或投加味消遥散。(和十、补二十一)胎前伤寒:全以清热安胎为主,然安胎而仍用参、术等味,则邪热固闭,反致胎下。只要随症用药,勿犯胎气,始为合法。
恶寒头痛。邪在表也,宜香苏散。(散十八)若烦渴,则邪在半表半里,黄龙汤。(和十五)发热躁渴,溲赤便闭,或下利赤水。邪在里也,三黄解毒汤。(寒二十)热极斑如锦纹。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玄参、知母、大青叶。(补七)壮热百节痛。宜柴胡、葛根、黄芩、山栀、知母、大青。
热结于胃,胸口烦闷。宜凉膈滋阴丸。(寒二十一)汗下后,热不止。宜加味竹叶汤。(寒二十二)病热而呕,不食而烦。宜芦根清胃饮。(寒二十四)下后胁热利不止。黄芩汤。(寒二十四)斑赤黑,小便如血,气断如绝,胎落而未落。宜用栀子、黄芩、生地、青黛、葛根、升麻、杏仁、葱白,煎汤速服之。
心惊发热。辰砂安神丸。(补二十九)心气虚不能主血。补心汤。(补三十)胃经火动。犀角地黄汤。(寒二十五)肺受火克。清肺饮。(寒二十七)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寒二十六)肾水亏而阴火动。加味六味丸。(补五十)吐衄口噤项强类中风。加味安胎饮。(补三十)口鼻出血。血热冲伤胞络也,治当凉胎为主。衄血汤。(寒二十九)胎前痢疾:后重不可降气,便脓不得行血,惟顺气和血,佐以导滞消积之味,此治妊娠痢疾之要法也。
腹胀而痛,里急后重。三黄解毒汤加木香、当归。(寒二十)血痢不止。热乘大肠也,黄芩、芍药、甘草。
腹重坠下,元气虚也;胎动不安,内热甚也。补中益气汤加黄芩、白芍。(补六)痢下黄水,脾气下陷也。补中益气汤。(补六)黄而兼青,肝木克土也。宜平肝补土,补中益气汤加白芍、青皮。(补六)黄而兼黑,水反侮土也。宜补脾肾。七味丸。(补三十一)肉桂有碍于胎,可易肉果、菟丝子。然火盛者亦兼黑色,宜投寒凉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