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看恭王两眉入鬓,目似流星,鼻梁毕挺,薄薄嘴唇,大耳贴肉,轮廓分明,牙齿雪白,只只齐整,果有龙姿凤表,帝皇之相,威中有严,严中透威。再一细看,似乎看到他胸中有丘壑,掌上能屯兵,闻惊不变,遇难呈祥,天塌可顶,地陷能止,使人有种安详感,信赖感。
  唉!再一想自己的男人咸丰皇帝生前,我刚蒙召应承雨露的时候,自己对他看看倒还好,与六爷毕竟同胞手足,有些地方倒也相像。到后来一犯色痨,人完全变形,路也走不动,要人扶着;声音嘶哑,眼睛暗淡无光,面孔上凸出两个高颧骨,嘴巴里露出一副白森森的牙齿。这副鬼模样对你一笑,冷汗也要吓出一身。
  她再一寻思,慈禧啊慈禧,你想到哪里去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收住神摒住杂念,还是办正事要紧。如果一上来,我迫不及待就叫恭王帮我们杀肃顺,他要像买东西似的说起来:阿嫂啊,要我杀肃顺可以,但我无职无权,除非效学顺治朝,让我皇叔摄政,效学多尔衮做个摄政王来我方可动手。那么,我眼巴巴指望的垂帘听政就要落空。
  如何与他拉话呢?有了。我先问我娘家之事,再问皇城可安宁?洋人还捣乱?然后提及垂帘一事。他若赞成,说明他只是想分权,不是要做摄政王独揽大权,这样才谈得拢的。倘使他不赞成我俩垂帘听政,那老六就不是我的盟军,而是另外一支敌军,看来最后我只能依靠外臣力量,如曾、左、李、彭……等来解决肃顺和恭王,达到我垂帘听政的目的了。
  慈禧:六爷!我老早想回京,怕只怕先皇听信肃顺等谗言,与洋人开仗,结果以卵击石,一败涂地。回忆当初,我是坚决主和,曾经在议政时,不顾内妃不得参预朝政之祖制,斗胆来和肃顺等力争,肃顺等被我驳得无言答对,只好拿出“后妃不预朝政”一条来压制我。结果和洋人一开仗,就弄得一败涂地,害得皇帝逃难。
  慈禧:我虽然是女流之辈,却比这班糊涂虫看得清爽,外国人来骚扰,无非是要点地方,要点好处,并不会和大清来争地盘。总不见得,赶走皇帝,外国人来坐龙庭。只要我们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反而会来保护我们。倒是老百姓要造反,那才是真正可怕,真要改朝换代、皇座不保。六爷,咱们如回銮,洋人不会找咱们麻烦?
  恭王:回皇嫂,洋人条约已经修订,他们绝没有埋怨皇上和两宫皇嫂的意思,反而都在关注着我大清的命运。而且都拥护、崇敬着两位皇嫂,绝不敢找麻烦,臣敢拿脑袋担保!
  慈禧听得出,恭王话中有音,连外国人也希望我们早点回京,而且还拥护着我俩。这句话是恭王在带消息给我俩,也是真意。因为肃顺等恨洋人,战祸是他们挑起来的,洋人也恨他们。现在身边的恭王,和洋人和谈,和洋人关系密切。他有洋人做他靠山,所以肃顺等越发恨洋人、忌恭王。八大臣为啥到现在还未向恭王开刀?就是因为有洋人做他的后台老板。因此,恭王今朝话中之意,特别着重在“洋人都拥护着两宫”,意思即是对我讲的:阿嫂啊,你不是想垂帘听政吗?洋人也拥护的。他是在暗示我哦。
  慈禧:那董元醇上了一道折子,要咱们姐妹俩垂帘听政,找一个近支亲王辅政,难道洋人也拥护着吗?
  西太后这话叫妙语双关,表面上好象是在问洋人对垂帘的态度,其实是探恭王的口气。
  恭王哪里听不出呢?西太后果然厉害,交换筹码已经开出来了。意思是说:老六,只要你杀了肃顺,拥护垂帘,你可以以近支亲王辅政的名义来参政。可她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因为她在防我,防我漫天讨价。她怕我说:阿嫂,自己人归自己人,常言道亲兄弟明算账。你要我杀你的政敌肃顺可以,但两宫垂帘听政,我朝圣圣相传,并无先例,我不敢违背祖制。但祖制上阿叔倒可以代王摄政,你们两宫我像亲娘这样待你们,让你俩深宫颐养天年。皇侄六岁,我暂时权代摄政,到十六岁再让皇帝亲政。现在她话中有音,先讲在我前头,要我表态,同意她们垂帘听政。只要我同意她们垂帘听政,她也放权给我,让我以近支亲王名义轧一脚。三人执政?此女子着实是厉害!
  恭王自己想做什么摄政王倒是想过的,但不可能。因为众所周知,大行皇帝过去曾与他有立储之争。为此,弟兄失和,阿哥临死都不肯拿小皇帝交给他这个明正言顺的皇叔,反而去拿权交给外臣。现在他帮阿嫂,杀肃顺等政敌,再自己大权独揽,做摄政王,叫他在众大臣面前如何自圆其说?他又不能说大行皇帝生前曾经叫我等他晏驾后,你要杀掉顾命大臣,自己做摄政王。这种话,骗不了任何人,人家会反问一句:“既然令兄要你做摄政王,何必封他们八位顾命大臣辅弼?”
  所以,恭王不可能这样做。只有假手于两宫,利用她们姐妹俩两张活口,说:“大行皇帝晏驾后,八大臣跋扈、揽权、欺君、辱后”,罗织他们的罪名,责成他办他们,他才可奉诏杀贼,再在摄政上插一手,达他除敌复起之初衷。但是要达此目的,并不是一点没有牺牲的。她们要垂帘听政,这是件违背祖制的棘手事情。如果他不答应,他就分不到权,杀不了政敌;如果他一答应,太后垂帘开先例在他恭老六手上,将来载入史册,何以对列祖列宗?尤其慈禧野心特大,一旦垂帘之后,她胃口大了,要效学则天女皇开大周朝,那我倒要落一个遗臭万年。但是,除此之外,也别无他策。不过,答应不答应,他要和慈禧讲定,太后垂帘只是权宜之计,皇帝到十六岁,你手中之权一定要归还,否则杀我头,我也不敢答应的。
  恭王:回皇嫂,两宫垂帘这是大清内政,洋人岂容干预。不过,他们恨的是肃顺,敬的是两宫和皇上!
  慈禧一听,恭王的意思是说外国人干么都不干涉我国内政,因为他们是恨肃顺,拥护我们。就是说杀肃顺外国人赞成,垂帘听政外国人拥护。那到底还是先杀肃顺,还是先两宫垂帘呐……
  慈禧:六爷,咱们姐妹俩毕竟是女流,大主意还得你提调。你看,这两件大事,哪一件先办呐?
  恭王:回两宫皇嫂,此事不宜打草惊蛇,这两件事一定要回皇城才可办!
  慈禧:我也这么想。
  恭王:如若草率行事,把他逼急了,他可以挟两宫和皇上而令诸侯!
  慈禧寻思,喔唷,到底恭亲王老成,想得周到。如果在行宫发难,肃顺拿我俩和小皇帝一软禁,事情就彻底完败!
  慈禧:六爷高明!
  恭王:所以一定要请两位皇嫂和皇上早日回京,只要你们回了皇城,臣就有办法了。
  西太后毕竟只有二十七岁,虽则绝顶聪明,政治上见识究竟还浅薄。
  慈禧:六爷,他们这顾命是大行皇帝颁的圣旨啊……
  恭王:到时是两宫垂帘了,太后怎么说,臣就怎么办!
  慈禧心里说,恭亲王是有道理。任何事都靠权啊,权在我手,有啥不好办?岳飞之死,秦桧三个宇:“莫须有。”垂帘违祖制?只要有权,照样可以办到,什么祖制!祖制是死人颁出来的,我人是大活人啊!我活人掌了权,胜过祖制,到时我颁道懿旨,说大行皇帝生前从没出过赞襄辅弼的遗诏,是他们伪造的,谁人敢出来抗争?当时在场的太监,我统统杀光,来个死无对证。他们八个人是罪人,申辩不算数。我两宫太后出面说你们伪造圣旨,还有谁人比我们硬?
  慈禧凤眼对恭王一窥,恭亲王确实干练,有办法,如果他从今往后真心实意帮我忙,倒确实是个好帮手,就怕和我不是一条心……再一想,这是下一步的事情了,现在我要特别笼络他。突然,她长叹一声,眼睛一挤,不知从哪里给她弄出几滴眼泪。
  慈禧:姐姐!
  东太后虽在旁边一句嘴也插不进,但他们二人那番话的意思她全明白,就是自己插不进话,不知讲什么好。现在听见西后在叫自己,赶紧答应着。
  慈安:妹妹……
  慈禧对她望望,暗示:方才我俩商量时曾经与你讲过,有些事情,我在讲,你要在旁和调、帮腔的哎。现在,该你帮腔的时候了,你可有数?
  慈安点点头,对对,方才妹子和我讲,为了要笼络老六,有些事须我和调、帮腔,大约现在是要我帮腔了。
  慈禧:姐姐,大行皇帝剩下的几个弟兄,五爷太憨厚,人云亦云,没个主心骨。肃六知道他是个炮筒子,总是抬他、哄他、窜唆他,连老五也上肃六的当,还真当六爷出卖祖宗,背靠洋人,真格的,亲哥哥都不体谅……
  慈安:是啊?老五是瞎胡闹!
  慈禧:咱们七爷,人还聪明,但毕竟年轻,还不能办大事。
  慈安:是呀,少不更事,还要多磨练!
  慈禧:难怪先皇生前跟我说,咱们弟兄辈里只有老六最成才,最有经纬……
  慈安:这倒是,大行皇帝生前也跟我说过的呐。
  慈禧:唉——!记得大行皇帝晏驾的前一天请我去,他拉住了我的手……
  慈安对妹子望望,她想这话是你造出来的,大行皇帝临终前一天是召我去的,是拉牢我的手呀。
  慈禧又暗示她,你搞点啥,快和调啊!
  慈安一点,喔,对,我的任务是死和调。
  慈安:拉着你的手,他说些个什么呀?
  慈禧:他对我说,兰儿啊,我不行啦,我悔不该,听信肃六之谗言,害得咱们弟兄失和,到如今又大权旁落给了肃六他们八个顾命大臣,我思前想后,对不起康慈皇娘养育之恩,我更对不起给我冷待了多年的六弟啊。我不行了,只怕我今生再也见不到我的好兄弟了。我死之后,你跟东后一定耍转告六弟,说朕临终遗言封他为议政王啊。
  慈禧说完,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