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宣官一道道传至午门,登时急煞正副刽子手。正刽子手姓魏,副刽子手姓陆,他们虽然杀人,但这是职业所定,杀奸贼乱臣为国除奸,正当,落得杀。现在要他们杀忠良,令这两个人心里全不愿意。但皇命已下怎么办?两人一商量,有一个办法,就是故意慢吞吞拖时间。这是合理的,因为大清有个规矩,杀犯人,有两种不同对待,杀平民百姓,用快刀,一刀就叫你身首异处;凡为做官者,犯有杀罪要用钝刀子杀,因为你是执法者,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这柄鬼头刀重六斤四两,所以有句话称人的头为六斤四两,其实这是指的这柄鬼头刀重六斤四两。因为杀罪官的刀是钝的,因此,在开斩时要用粗草纸擦,要擦得刀刃发烫,使罪官痛苦加深。
两人不约而同,认为丁大人是青天大忠良,必然还有人出来搭救,现在咱俩拼着前程不要,也要对他担待担待。因为不是绑赴刑场要按准时开刀,现在是午门立斩,没指定几时几刻开刀,就可以推说刀还未钝,尚需擦刀,就可以拖延一些时间,最好就在此时有人来搭救这位大忠良,他俩就可以不对青天执刑,心无遗憾了。所以,副刽子手去拿张草纸,正刽子手装模作样地做准备、拖时间,等到草纸拿到手,一边擦啊擦啊,一边眼睛直瞪瞪地在望,阿弥陀佛……有个啥办法叫救命皇菩萨来救救这位大忠良呢?
“哗哗哗……”一行人过来了。为首的一个太监今年十七岁,叫李玉明,是乾清宫的首领太监。后边二十八个带刀御前侍卫,一个个年轻力壮,头上纬帽,身穿剪衣,腰里皮挺带腰刀,内藏洋炮,足蹬皮靴,拥簇着当中一个少年,他只有十五岁,生得天庭满,地角隆,高梁鼻,唇红齿白,二耳轮廓分明,龙眉凤目,身穿明黄九团龙袍,束一根忠孝荷包带,坠两只绣上忠、孝二字的明黄缎荷包,脚穿白底龙靴。这人就是小皇帝载淳。
当年乾隆朝,皇六子永嵘,绘岁朝图进呈孝圣皇后,由乾隆御笔亲题:“永绵奕载奉慈娱”句,嗣后遂取“永绵奕载”四字作宗室命名排列。小皇帝是载字辈,出生后咸丰帝亲为取个“淳”字,是化行俗美之意。
现在同治帝怎么会来?因为昨日左宗棠进宫哭奏乾清,小皇帝一听丁宝桢明朝性命有危,立即同意亲自搭救,但对左宗棠说:“老爱卿,你是知道的,我娘当我小孩子,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年纪小,想不出办法来救丁忠良,怎么办?”左宗棠就教他一番言语,如果你娘不肯答应,你干脆在金殿上哭,你就向娘摊牌,说杀安德海是你出的圣旨,你娘又不好拿你如何的。你将丁宝桢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太后杀皇帝,自从盘古到如今你哪听说过?你娘不好加罪于你,只好不杀丁宝桢了。
小皇帝想,反正自己和娘关系今生今世不会好的,为救忠良,随便罢。马上将左宗棠的话,全部叫小李子记下,自己连夜背出来,一早到弘德殿向太子太傅李鸿藻、翁同和等宣布,今日读书,我皇帝放假一天。大家说:“万岁,这个勿可以,太后最大得罪不起。再说你皇帝圣学未成,那能无缘无故放学呢?你娘派人来察看,又是‘无书房’,我们吃罪不起!”皇帝说:“先生……今人大忠良丁宝桢要杀头,我要去救忠良,你们说这天假该放不该放?”大家一听称道,皇上圣明万万岁,这学应该放,好在你今天已经跨进过学堂了。你皇上就在此地听丁宝桢的消息,我们在档案上只写今朝“有书房”,你皇帝仍旧来上学的,来个瞒上不瞒下吧。接着就吩咐小太监立即去打听消息并立即传报。不多时消息报来,老佛爷杀东抚,左宗棠在保。接着,又传来:众文武摘帽子、甩纱帽,老佛爷甩凤冠,仍旧要杀丁宝桢……
所以,现在小皇帝亲自出马,带从人到午门,一声吩咐:孩子们,架刀山!于是,二十八个御前侍卫拔出腰刀,面对面架好,将东抚包在下面,犹如撑一开把伞,保护丁宝桢,谁敢杀丁宝桢,立时剁为肉泥!
小皇帝自己直往殿上而来。值殿将军一看,要紧叩头请安毕,急步上殿奏明:回老佛爷,主子爷驾到!
西太启一听,儿子为啥事而来?为个丁宝桢,连我亲生儿子也出场了,都来凑热闹了。
慈禧:有请皇帝。
御前侍卫:有请皇上!
小皇帝一只脚刚刚跨进来,只见皇娘只面孔冷冰冰,心里就“扑扑”跳个不停。他从小见娘怕。虽然是慈禧亲生子,但从小是东太后抚养。东太后实在欢喜他、宠爱他,西太后呢,从来对小皇帝十分严格,动辄要教训,时时处处事事不准违背她的意志。她要儿子长,儿子只好长,要儿子短,儿子只好短。她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十六岁皇帝要亲政,如果从小就不听娘的话,大起来我还作得动他的主啦?因此任何事情不准小皇帝越雷池一步。哪晓得你越
是如此,越是适得其反。小皇帝从小就失去你的母爱,除掉母子天性之外,小皇帝并不爱你这位亲娘,只觉着你亲娘可惧可怕。特别是小皇帝年纪一年年大上去,知识在开,受的又是高等教育,慈禧与安德海等人的事,他看在眼里,印在脑里,恨在心里。娘特别欢喜安德海,他心里就特别恨这安德海,对安德海从心底里厌恶。因此,最终会发狠心出圣旨杀安德海,这一切都是西太后自己所造成的后果。今朝虽然见娘板面孔,但为了救忠良,虽然心里吓,照样硬着头皮上殿。
同怡帝:阿玛,臣儿见阿玛!
慈禧:罢啦,坐吧!
同怡帝:谢阿玛!
众文武:臣等参见皇上!
同治帝免礼!
众文武;谢皇上!
慈禧:皇帝,不在书房,上殿何事?
小皇帝豁出去了,现在什么也不怕了。好得左宗棠所教的话,也已全熟记于胸。
同怡帝:回阿玛,儿正在书房念书,忽听外头人声鼎沸,都道午门今朝要屈斩忠良,因此臣儿离书房,去午门,原来是要斩山东巡抚丁宝桢。阿玛的教导臣儿牢记在心,您平时跟儿子说,丁宝桢是个忠臣,要儿子亲政时重用,今儿个怎么会杀他,因此儿子特来求情!
哎哟,儿子那张嘴倒练得不了。平时我是和他说过丁宝桢忠心耿耿,执法如山,今朝他拿我的话戳我的嘴。意思是,既然娘说过他是忠良,而且将来还要叫我用他,今朝你为啥要杀他呢,而且他把来意也铺垫得蛮好,因听说大家全在为丁宝桢被杀叫屈,所以他来求情,并向我反映外面的舆论,看来儿子还不是左宗棠等一党之人,就和气地都对他说着。
慈禧:丁宝桢平日的伪装,全是沽名钓誉,连我也受了他的蒙蔽,如今他竟敢私斩钦差,咆哮金殿,目无皇娘,所以要斩!
同治帝:什么?钦差为朝廷所派,他竟敢杀钦差,他的眼睛里头还有皇阿玛吗?
到底儿子总归帮娘的,西后开心了,便一点头。
同治帝:他眼里连皇阿玛都没啦,不用说,压根儿连小皇我也没啦?该死,该杀!
慈禧:嗯!
同治帝:阿玛,不知这钦差是哪家大臣?
唉,就是这点说不出嘴,可又不能不说,西太后只好讲出。
慈禧:是安德海!
同治帝:什么小安子,怪不得这几天我找不到他的人,原来这奴才私离大内,这是违祖制的,丁宝桢没错。安德海该死,该杀!
慈禧:皇帝……
同治帝:阿玛,是谁违旨把他派出去的?
慈禧:我!日理万机,难免疏漏,可是我已经派张德宪去召回安子,押解进京论处,丁宝桢竟敢抗旨,还要咆哮金殿,这不反啦!都这样,皇家的旨还有谁遵?
同治帝:寺阿玛,东抚秉承祖制杀了小安子也不为过,至于他咆哮金殿,有犯天威,确实有罪。念他乃先皇旧臣,股肱之臣,伏乞阿玛开一线之恩,将他死罪改成活罪,交部议处,戴罪立功,以观后效。阿玛能否赏个金脸,儿子马上回书房,我去背两本书……
毕竟是母子呀,小皇帝装得象大人,侃侃而言,而且说得在理,一本正经。可到最后一句,小皇帝的马脚露了出来,对西后伸两根指头,为东抚求情,只要娘免斩东抚,他情愿去背两本书,为东抚赎罪……唉,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背两本书好活条命?看儿子这种发急的样子,西太后忍俊不住,微微一笑……
哪知道西太后这一笑,被小皇帝抓住了时机,对侍卫吩咐。
同怡帝:好啦,好啦,阿玛笑啦,恩准啦。我说来哎——!
御前侍卫:喳!
同治帝:赦丁宝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