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5)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第十五章(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2)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3)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第十六章(1)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2)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3)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4)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5)夫微之显。诚之不可
如此夫。第十七章(1)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2)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3)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4)诗曰,(嘉乐君,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5)故大德者必受命。第十八章(1)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2)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3)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第十九章(1)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3)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4)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5)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6)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
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第二十章(1)哀公问政。
(2)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3)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6)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7)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8)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9)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10)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11)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12)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13)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14)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1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17)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1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0)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2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
第二十三章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