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县建于南宋理宗年间,几经沧桑、几度迁址,新址也有二三百年了。文昌县城傍着紫贝岭而建,历史上几度易名。岭东下面两条主要街道,顺着从北往南流淌的文昌河走势,不甚笔直,但也不致于弯弯曲曲。街道铺着青石板,铭刻着几百年南来北往许多代人的脚印。经过历年风雨的洗礼,石板显得光滑,但石板缝的泥沙,人车经过,或刮阵风,仍然是沙尘滚滚。如以现代人眼光来看,旧街道太狭窄了。
街道两旁多是民初和二三十年代建的二层高楼房。水泥砖墙,靠的是每年补刷白灰水以维持新貌。街道虽不宽敞,但两旁铺店所售卖的日用品、粮油、食品和各种用具、农具,却样样俱全。在岭东北麓,临街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剧院,是解放后的大建筑,门口张贴着各种电影海报,竟然有香港片和外国片。这里散发着年轻一代人所追求的现代气息,家门之外的世界,是多么的多彩多姿,引人入胜。
在街道中段西沿有一石牌,门口摆着一对石狮,对上是两段各有二十多级的石阶,再上面琉璃瓦大院就是历代的官衙。虽然是小小的县衙,其气势却十分威严,因此黎民百姓一生也怕进衙门。现在石牌上挂的是文昌县人民政府的招牌,人民当家作主,干部只是人民的公仆,谁都可以进去。门口有传达室,访客要事先登记,等待传达。几个月前,为找表姐严淑华,程瑶就带着大妈来过县衙。
沿着文昌河两岸,植有两行整齐的翠羽婆娑的椰树。椰树下阴凉处,摆卖农副产品和小玩意的摊贩,每天一早就在那里占据地摊。河上有几座通往对岸街道的石桥,石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每座桥下有石级,手摇的小船、舢板,都在那里起卸和售卖捉到的小角虾,算是个小码头。对面街道纵横交错,再往外就是城郊,有椰林拥簇的村落和农田。
由于水陆交通很便捷,加上周围村落多,人口密,所以文昌县城算是个比较著名的繁华城镇;又由于自清末以还,因为天灾人祸、战争浩劫而离乡背井、下南洋、赴金山,产生了许多侨居海外的华侨,文昌县誉称为「华侨之乡」。正因为华侨多,侨汇收入多,土改时,本县的「华侨地主」也比其他地方多。
文昌县人文也比较发达,读书人多,清朝中进士的文昌人就有十多名。新旧社会出产的将军校官也很多,有百多人。由于过去军政界在乡间有名气的人不少,因而镇反和土改时,发生在文昌县的人间悲剧,也较其他地方令人瞩目和惊怵。
跟程瑶同坐一班汽车进城的旅客中,有一位和程瑶年龄相若的少女,看她五官端正,体态玲珑,脸腮较图而丰满,鼻挺唇薄,眉目清秀。她着一件带有淡黄小花的白色连衣裙,提个简便行李箱和小包,看装束打扮,程瑶就估到几成是未来的同学。一下车,程瑶就笑着主动跟对方打招呼,一询问,果然是同考上文昌县一中的同学,叫陆采苹。陆姑娘农村属锦溪镇,但她初中是在邻近的另一个镇初中学校读书,她们彼此并不认识。陆采苹和程瑶身材差不多,但她比程瑶大一岁多。
程瑶作自我介绍,又和陆采苹热情地握手。陆姑娘高兴地说:
「我正在纳闷,一个人不知往哪里走,遇到你,可有伴了。」
「县城,我和阿妈来过一次,但也不知县一中学校在哪里。不过我们都这么大了,还怕迷失方向吗?问问人就可以了!」程瑶满有信心地说。
「我可是刘姥姥进城,什么都稀奇。」陆采苹自嘲地说,眨眨眼睛,一派文雅。
「我们都年经,未出过远门,一个人进县城也觉得心慌,有你作伴,我很高兴。」
「我们是同乡太好了,今后希望你多多关照。」陆采苹有个同乡作伴,心中踏实多了。
「我想,这次同考上文昌县一中的,自然各乡镇的人都有,我们觉得心慌,他们同样觉得心慌,陌生免不了,但也不必害怕。应该不会有人会欺负我们,但交朋友一定要小心点。我们日常低调些,做好自己功课,不去招惹是非,我看,不会有问题。」
程瑶也难得有陆采苹作伴,心中同样踏实多了。她虽然不出过远门,但县城来过一次她自信心也强了许多。对于到县城读高中,她思想上已有了思想准备,低调做人,不招惹是非,不强出头,多学点文化知识。看来,陆采苹思想比她还幼稚,未有思想准备,所以程瑶和陆采苹第一次见面,就向她说出自己的心声。
「程瑶!你比我小一岁,但你比我成熟,知识比我丰富,今后像姐妹,多多帮我。」
程瑶思想比同龄少艾的确成熟得多。在三年初中时,程瑶有幸结识李佩玉,从学习古典诗词中,增长了许多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加上家庭的落败和阿婆的去世,客观上给她很大的启廸,从而认识了许多处世做人的道理,她的消极自闭的人生观也从此确立了。
「有缘修来同路行,我们算是好姐妹,今后我们互助帮助,互相照应。」
「太好了!我可说是命运好,出门遇贵人。」陆采苹乐得嘻嘻笑。
出了汽车站,程瑶和陆采苹问明方向,径直进入市区。往南走完沿河的街道,前面就是一片旷坡。陡坡上面有一条大道伸向南边的高处,走到高处又是一条笔直约一里多长的大道,就到达文昌县第一中学的大门。大门外有左右两排各十间八间的草相,除有两间售卖文具用品的小店外,其余都是学生们自由寄食的「铺仔」。
「铺仔」是当年集体经济前短暂充许私人谋生的产物。铺仔的主人专为学生办私人日常伙食,每人一个专用的小瓦煲,每天佐膳的菜肴,由各人喜好提出,铺主代办;粮食按定量给粮票。自从去年国家实施对粮食「统购统销」后,学生定量粮食,食量大小互补,基本上都能吃饱。铺仔每月收取寄食学生一定的劳务费用。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的学生,在这里寄食比较适合,但人数不会太多。学校有大食堂,供大多数学生用膳。
进入学校大门,大道笔直,左右横路通往许多单独或几间为邻的课室房舍,房前屋后,都是整齐的树木。有许多水桶般粗的乔木,说明学校的历史悠久。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学校曾搬到小山区的乡镇,抗日胜利后又搬回旧址,许多善心的华侨殷商又集资新盖了几栋新校舍。
好大的校园呀!程瑶和陆采苹沿着标示,径往「新生入学注册处」。只见办公室门口,站着几位十六七岁男女青少年,程瑶估计,他们一定是同班级的新同学。他们满面堆笑,态度祥和亲切,她俩拱手表示「欢迎」。程瑶和陆采苹笑盈盈,迎上前去。程瑶完全想不到会碰到这样的热情的情景,原来路上她和陆采苹这样那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一位身子高瘦、长相英俊、肤色白净、头发梳得油光发亮、戴近视眼镜的男生,对程瑶和陆采苹朗声自我介绍:
「我叫高俊魁,我们几位初中时都是本校同班级的同学。」
其他男女同学,依次自报姓名,和程瑶陆采苹一一握手。
「我叫程瑶、这位叫陆采苹,我们都是从锦溪镇来的。」
程瑶大方地笑着自我介绍,她不能自作鄙薄,像个完全未见过世面的农村姑娘。
「你叫程瑶?」高俊魁再次紧握程瑶的手,惊讶地反问。
高俊魁圆睁眼睛,直盯程瑶,上下打量,满面惊喜。只见程瑶中等高度,五官端正,腰细胸突。一个俏丽的瓜子脸,略带点腊黄;两颗钻石般晶莹的大眼睛,隐藏着无限的智慧;笔直的鼻子,薄薄的嘴唇,配着一口洁白的牙齿;修长的宠烟眉,右眉宇间和右嘴角下各镶嵌着一粒很醒目的黑痣,黑痣是她的标记,很容易占据人的记忆。程瑶梨涡浅笑,眼盈秋水,顾盼间尽显聪敏睿智之魅力;她声带有磁性嗓音,圆柔润滑,说话温文大方,举止稳重矜持,更具一种高贵的独特气质。高俊魁频频点头,连声称赞:
「佩服!佩服!」
程瑶心中一楞,略带错愕地注视着高俊魁。
高俊魁是位满面春风、热情洋溢的男生。只是他玉树临风,英俊潇洒,自有一股超人的不平凡气质,也散发着一股慑人的魅力。程瑶很快发觉,在其他几位男女生的表情中,她感到高俊魁就是这一群同学的核心,是他们中的精神领袖,他们为他的马首是瞻。程瑶在心中迅速理顺自己的思绪,闪过一个念头:今后只要抓住这个高俊魁男生,在新环境中就可结识许多男女生朋友,知音也在此中寻。程瑶不由嫣然一笑,像朵盛开的牡丹。她喜笑颜开地说:
「希望今后多多指教!」
今后在这一群热火朝天的男女生朋友中,程瑶将展开她人生之新阶段,她的命运将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无限青春应惜珍,鹏程万里滚红尘;
三分努力七分命,腾达贫穷哪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