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疏:前章明思患預防,標絕情去欲之行。此章明好智生患,示玄德大順之規。初明為道之化。次辯以智之賊。知此下示料簡以為法。常知下歎功用而勸修。○義曰:古之為道,非欲明示於民,使威強知之患,令其韜晦智用,濳超無有之津。故以智理國則亂生,晦智為君則福至。智詐興則難理,智詐息則叅玄。玄德於是彌深,反俗而歸大順,亦與夫祛俗學、多欲之累,而證百谷朝宗之順焉。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注:人君善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人,將導之以和,使歸復於樸,令如愚爾。
疏:言古之人君善能用道為化者,貴夫無為恬澹,非衒耀其道,明示於人,將導以淳和,杜絕智詐,令質樸如愚爾。
義曰:古者,玄古之時也。善為道者,玄古有道之君也。其志玄默,其心杳冥。其為理也,無刑無德;其為事也,無將無迎。茫乎視之不可見,閒乎聽之不可聞。其人若姑射之人,其俗若華胥之俗,民不知曆數,不違盈虛,不以親為親,不以己為己,蒙兮昧兮,將無所有也。固不以常道之教而教之,但以無為之化而化之,所以天下質樸淳白,若令其愚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注:君將明道以臨下,人必役智以應上。智多則詐興,是以難理化者,正以其智太多。智之太多,由人君明道以臨下,是使下人役用其智而生姦詐,故難理爾。
義曰:夫上明道以臨下,下飾智以奉君。本用明以理人,所務易理。及變智而為詐,始自有為,是由上明察而下詐偽。欲求靜理,不亦難乎?舉此義者,欲使法玄古之君,示民以淳樸則易理。
以智治國,國之賊。
注: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理國。智多必作法,法作則姦生,故是國之賊也。
疏:以,用也。賊,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詐之臣,使之理國,智多則權謀將作,謀用則情偽斯起,偽起則道廢,有害於國。故云國之賊。
義曰:用智為政,務欲理人。智變姦生,禍亂滋起。所以詐妄賊害之事,勃然而興矣。曹叅守法而漢以之安,商君變法而秦以之弊。故上經云智惠出,有大偽是也。
不以智治,國之福。
注: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淳德之士,使偃息蕃魏,弄丸解難,自然智詐日薄,淳樸日興。人和則年豐,故是國之福也。
疏:人君不任智詐之臣,但求淳德之士,坐進無為之道,行宣大樸之風,交泰致和,是國之福也。
義曰:君猶表也,表正則影端,表邪則影曲。正則人隨而正,邪則人從而邪,邪正淳漓,匪由他矣。用智謀之臣,則權令起;用忠厚之士,則風教淳。人化淳和,國乃豐泰,此為福也。偃息蕃魏者,段干木為魏文侯之師,以安靜為先,道德為化,故偃息無事,而藩屏魏國矣。偃者,偃仰也。息,冥息也。藩,籬屏也。弄丸解難者,楚白公勝與大夫子西兩家舉兵相伐,兩家大夫曰:市南宜僚,陸沉之士也。一人當五百人。並遣使往召之,宜僚高枕安卧,以見二大夫之使。卧而不起,以兩手弄丸不止,承之以劍,不動。二大夫之使各還,具論宜僚之狀。二大夫曰:高枕安卧者,示我無為也。承之以劍不動者,兵不足恃也。兩手者,喻兩家也。丸者,形圓無為之物。兩手弄之不止者,俱止於困也。明兩家稱兵不止,必至滅亡。二大夫解兵而歸,是兩家難解也。事見《莊子》也。夫無為既興,有為遂息;貞素既顯,智詐自亡。勢使然也。為國之福,其在玆乎。
知此兩者,亦楷式。
注:役智詐則害於人,任純德則福於國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謂深玄之德。
疏:兩者謂用智與不用智也。楷模也。式,法也。人君知用智則為賊,不用智則為福,當去賊取福。如此者,可為理國之楷模法式也。
義曰:用智則國亂,息智則人安。去亂就安,理之要也。夫智謀之士、辯說之徒,飾智以惑於諸侯,縱辯以亂於時主。離堅合異,反白為黑,所務者在乎干名譽,要寵榮,逞是非,肆胸臆,不以安全為志,不以惡殺為心。苟得恣彼笙簧,鼓其頰舌以為榮矣。理國之主,當鑒而斥之,則淳素化行,人復於樸矣。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注:福德之臣,是亦為君楷式,以祐於國人,君能知此者,可委任之。
疏:玄,深也,妙也。人君常能知此,則兩者為楷式,是謂深遠玄妙之德也。
義曰:人君知用智用德,以定安危,常法之而行,則其德深遠矣。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注:玄德深遠,能與物反歸復其本,令物乃至大順於自然之性爾。
疏:此結歎也。玄德之君,無為而化,不測其量,深也;所被無外,遠也。故能與萬物反歸妙本,然後乃至大順於自然真性爾。
義曰:大順者,本乎人情。《禮記?禮運篇》曰:人情者,聖王之田也。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理人情。以情為田,修禮以耕之,和剛柔也;陳義以種之,樹善道也;誦學以耨之,存是去非也;本人以聚之,合其所成也;播樂以安之,感動使堅固也。理國不以禮,猶無耜以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不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之而不耨也;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之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之而不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之於順,猶食之而不肥也。夫四體既安,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故天子用民為順,則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眾瑞出焉。順之寶也。君以玄德居上,臣以忠信處下,其化廣遠深厚,歸萬物於淳風,斯謂大順於道矣。古之帝王,皆順考古道,以行其教令,任於樸素,牧以謙和,所以《書》稱稽古,帝堯之例是也。天下大順,萬方歸之;江海謙順,百川歸之。故《江海》之章,可繼大順之德爾。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疏:前章明好智生患,示玄德大順之規。此章明善下為王,標聖人不争之德。初舉江海之喻,善下則為王。次明聖人用謙,樂推而不厭。後結不争之德,以示修學之門爾。○義曰:江海處下,百川所歸,人君用謙,萬國朝會。由是處上而人不重,後己而人樂推。江海以之為王,聖人以之有國,前符玄德之主,克諧大順之規。後應不肖之詞,常叶以慈之訓也。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注:江海所以能令百谷委輸歸往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矣。
疏:言江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為王者,以其善居下流之所致也。故《易》云地道變盈而流謙,此舉喻也。故地道用謙,則百川委輸而歸往。聖人用謙,則庶人子來而不猒爾。
義曰:下為高之本,謙為德之基。百川東注以如歸,歸謚善下;萬姓北趍而拱聖,聖在用謙。庶人子來,理在斯矣。嚴君平曰:天地不舍群類,群類舍之眾物,不求為王,物自往之。故天地億萬,而大道為之王;陽氣赫赫,而天為之王;陰氣肅肅,而地為之王;生靈億兆,而聖人為王;羽者翔虛,而神鳳為王;毛者蹠實,而麒麟為王;鱗者水處,而神龍為王;介者澤處,而靈龜為王;百川並流,而江海為王。凡此九王,不為物主而物自歸之,不施法式而物自理之,不為信義而物自附之,不為仁愛而物自親之,不任智力而物自畏之。其何故哉?體道合德,委任自然而物自宗之。江海所以為王者,無智巧以悅之,無慈惠以懷之,無威令以束之,無刑法以勸之,無機權以制之。百川所以朝宗者,峽其處下,物自順之。由是而言,人之處謙遜志恭恕不争者,有國聚人,斯為要矣。地道變盈而流謙者,《易》謙卦彖詞言,丘陵川谷,高者漸下,下者益高,改變其盈而流布,其謙也。子來者,《春秋》昭公十年,叔孫昭子曰:《詩?大雅》云:經始勿亟,庶人子來。言文王經始靈臺,作有急疾之意,眾人自以子義來,歡樂為之也。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疏:此合喻也。此聖人欲上於人,則以其言謙下之。夫聖人豈欲居人上,而以其言下之?聖人知滿必招損,故言則謙柔,名則孤寡以下於物,而盛德鴻業,自然為物所推尚爾。
義曰:聖人謙己,固無飾詞,所以孤寡不穀之名,彰其以下為本,罪己納隍之志,明其刻責之心。故盛德日崇,大業彌固。鴻,大也。
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疏:聖人亦不欲先人,直為撝謙,後己先物,物自先之爾。
義曰:聖人豈欲先於人,而曲為之後。以其謹身順道,不以物先,故能為萬物推之於先耳。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
注:謙為德柄,尊用彌光。以言謙下之,百姓欣戴,故處其上而人不以為重。以身退後之,百姓子來,故處其前而人不以為害。
疏:此結前也。聖人臨大寶之位,居至極之尊,勞身而逸人,薄己而厚物,在上人得以生,故不陝為重;處前人得以理,故不以為害也。
義曰:君德謙虛,人所翼戴。故居上不重;君德欽明,人共瞻奉,故處前而人不害。夫勛華在上,人皆戴之,仰之如天。辛癸在前,人皆棄之視之若冤。謂有道則昌,無道則亡是也。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猒。
注:以是不重不害之故,故天下之人樂推崇為之主,而不馱倦也。
疏:聖人之德,弘濟無私,與物為春,望之如日,既不為重為害,是以天下之人樂推崇而無歌倦也。
義曰:堯之理天下也,六合群生就之如雲,望之如日,推崇為主而無猒倦。及其棄世也,天下之人如喪考妣,三載遏密八音。其何故耶?德以撝謙,化以無為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注:聖人謙退,不與物争,天下樂推,誰與争者。
疏:今天下樂推聖人而不猒者,豈不以聖人言則下之,身則後之,以其不與物争先,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
人爭先者矣。
義曰:聖人御天下,德化周普,明至六合,惠覃九圍,以謙抑不為物先,以柔遜不居物上,人自推戴,誰與之争?如此,則祚曆遐長,弈葉繁茂。若巨海之納百谷,不溢不盈,若太上之持三寶,以慈以儉。故下章以三寶次之。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四十四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