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哥遇到危险了,忙朝他刚才站立的方向奔了过来。透过茂密的草丛,我们目击了最为真实的人兽肉搏的一幕:奇哥身体倾斜着,半躺在一堆灌木丛上,一只浑身黑色,状若大狗的野兽正伏在他身上,瞪着血红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两排尖刀,探出了长长的舌头,“呼呼”喘着气,竟是很疲惫的神态。两只前爪刚刚搭在奇哥的肩头,注定了无所作为。
奇哥看着我们,说:“不用怕,这家伙一会儿就完蛋了,这是今晚的大餐。”
奇哥虽然这么说,但我们毕竟不放心,正想动手,奇哥笑着说;“你有口臭耶!记住,以后一定要刷牙呀!”然后,双臂往上一用力,托起了兽头,那兽的前爪也离开了奇哥的肩头,任凭兽头使劲向前拱着,也无法得逞。这时,我们才发现奇哥的双手正紧紧扼住那兽的咽喉,怪不得它呼呼喘气!我们原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任凭奇哥独立施为。
只一会儿,那兽显然是受不了了,后腿往前蹬,拼命向后用力打算逃脱,奇哥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它,两只手仍旧像钳子似的死死扼住了它的咽喉,它已经呼吸不畅了,拼命抖动着四肢,大概它已经意识到大限将至,于是,残存的最后一点体力化作一声凄厉、嘶哑的啸叫,然后,脑袋一歪,绝了声息。
这时,奇哥用力推开死尸,站了起来。
阿苏表情夸张地说:“奇哥,你好厉害啊,我好崇拜你啊!”
奇哥说:“是吗?你可别给我和迷魂汤,我可不相信啊!”
阿苏忙说:“好了,你愿信不信,我可管不着。不过,奇哥,当时你不害怕吗?”
奇哥说:“怎么能不害怕呢?我刚开始可是下了一跳呢!那家伙一扑过来,就把前爪按在我的肩头上,然后就要‘亲’我呢,可惜它口臭,我烦得慌,一不高兴,就用手紧紧扼住它的咽喉。”说着,就把双手伸到阿苏面前,作势要扼住她的喉咙,嘴里说:“对,就像这样!”
阿苏躲了开去,笑着说:“奇哥,真讨厌!”然后,靠在我的身旁。
奇哥冲着我笑了笑,然后说:“后来,你们都看见了,它就这个样子了。”
我说:“奇哥,你这手真不赖,这事儿要是换成我,没准就惨了!
阿苏瞪了我一眼,低声说:“不准胡说!”
夫子大声说:“可惜它死了,不然我真想和它较量较量,手都有些痒!”
奇哥说:“夫子,只要你能够躲过它第一轮攻击,你的拳头就能把它的头砸烂。”
夫子挠了挠头说:“我就不能够一下子就打死它吗?”
我害怕这二位在这个问题上僵起来,忙说:“其实大家都各有所长的,何必和一只野兽过不去呢!”
夫子面露愧色,忙说:“队长说的是。”
布里奇也附和道:“是啊!”
我说:“这样吧,这林子里也没有什么可搜索的,咱们还是排队前进吧,除了阿苏之外,轮流开路,轮流背着这家伙。”
阿苏忙说:“为什么不让我参与呢?我不是人吗?”
奇哥又想逗几句,我看他笑嘻嘻的要开口,忙瞪了他一眼,然后说:“阿苏,你力量小,可以给你安排别的事情!”
阿苏急问:“那你现在给我安排什么任务啊?”
我想了想,说:“暂时没有什么任务给你。”
阿苏大为光火,大声说:“队长,你不能这样做。我有我的尊严,我们是同伴,我要负担我的那一部分责任,难道不行吗?”
这时,三双眼睛都注目的看着我,我想了想说:“那好吧,既然你这样坚持。其实,我最初也只是觉得这种工作不太适合你,我想奇哥和夫子都能够理解我的。事实上,你这样做我更加高兴,同时,也请原谅我刚才的做法。”
阿苏妩媚的笑了笑,柔声说:“谢谢队长,我并没有怪你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终于走出了这片树林,翻过了前面的山岗,前面是更高的山峦,但路却好走多了,在“太阳”即将下山之前,我们在另一道山岗附近找到了一处平坦的地方扎了营,更令人欣慰的是旁边有一道泉水低声唱着山歌,静悄悄地走过,却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篝火烧得很旺,那只恶兽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腹中美味,就连不点也眯缝着眼睛,吃得津津有味。
我提议说:“晚上要早些休息,咱们边吃晚餐边讲故事怎么样啊?”
“好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说:“阿苏,准备好了吗?”
阿苏说:“还好提前准备了,不然真对不住大家呢!”
然后,她清了清嗓子,说:“我先讲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传说,宋国有个农民,有一年春天,他和儿子起早贪黑地把自己田里的禾苗播种完了。几天后,小苗绿盈盈的,全家人很高兴。
一天,那个农民扛着锄头,说是去给小苗松土、锄草,好使小苗快快长。农民用了一会儿的工夫,就给小苗松完了土锄完了草。他坐在地头,一边看着小苗一边想:“我要是每棵把它提高一些,小苗不是长得更快了吗?”
于是,那个农民就挨棵把禾苗拔高了一些。
天黑了,他累得精疲力尽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嚷 :“我累坏了,我帮助小苗生长了 。”他的儿子一听,赶忙跑到田里去一看,禾苗全死了。
奇哥说:“阿苏,你这个故事吗,我想了一下,其实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其正常的生长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人只有遵循规律来办事情,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不然的话,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是更糟糕的结果。”
夫子说:“事物的内在规律是需要我们逐渐揭露与发现的。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够更有成效地完成一些事情。”
我说:“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游水之道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一条大瀑布从高处落下,气势非凡,声震九天,下面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鼋鱼、鼍、鼈这一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我刚讲完故事,夫子忙说:“这个故事和我刚才说的道理是比较吻合的。这个汉子非常注重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他在游泳时能够一直遵循水流的规律,做到随波逐流,从而掌握了高超的游泳技术。”
阿苏说:“人的适应性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考验。人类自所以能够从猿人逐步进化到现代人类,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师法自然的能力,能够学会去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去更好的适应自然。包括人类的良好习惯,都与规律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我认为,人类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逐渐养成一些于生存有利的习惯的。”
我说:“说得好,说到习惯,我认为人类的所以习惯都与自然界的规律密不可分,是规律对人类影响的产物。比如说:人们根据在清晨时人类的头脑大多非常清醒这一规律,大多数人养成了清晨背诵知识的习惯;再有,当人们发现把杂乱无章的书籍按照内容或是其他规律分类后,非常便于阅读,人们就养成了把书籍分类存放的习惯,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所以说,我们也要多总结规律,并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
奇哥抬起了头,大声说:“好啊,说起来都头头是道,我也补充几句。我觉得习惯和规律是互为表里的,规律是其本质,而习惯是我们应用的外表。游牧民族根据牛羊的需要,一年四季更换不同的食料丰富的草场,这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规律,然后,他们养成了包括不时迁移的很多习惯。”
夫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胶柱鼓瑟的故事。”
从前有个齐国人想学弹瑟,便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不专心听讲,平时也不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担心学得不好,回去没脸见人。可是他仍旧不认真去学,只是想着如何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我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这是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的。故事中的齐国人显然没有遵循这个规律,他抱着自以为是的心态,并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奇哥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终南捷径,做事情更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态,只有真正的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才是真正的成功秘诀。”
奇哥话音刚落,阿苏站起身来,严肃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下面请我们的奇哥发言吧!”
然后,她转过身去,问了句:“奇哥,准备好了吗?
奇哥先是摇了一下头,然后,又点了一下头。
阿苏忙问:“奇哥,这是什么意思?”
奇哥说:“刚才没准备好,现在让你吓出来一个!”
阿苏说:“那就讲啊!”
奇哥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我讲的故事是庖丁解牛。”
庖丁是著名的杀牛高手,一次,他被请到文惠君家里。他操起刀杀起牛来,动作娴熟、姿态优美,文惠君也不禁看呆了,他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夫子说:“我觉得这个故事把规律和习惯结合得很好,庖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也就是掌握了杀牛的规律,然后,根据其中的规律,他开始培养良好的杀牛的习惯,所以,最后他成为了一名杀牛高手。”
我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能够更快地接近成功,庖丁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至高境界。这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进行大量的练习,才可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阿苏说:“好了,我又没什么可说的了,都让你们说的差不多了。”
奇哥说:“阿苏,怎么,你不总结了吗?”
阿苏瞪了他一眼说:“人家正在想呢吗!你干么那么着急?”
奇哥笑了笑,说:“我不着急就是了!”
过了一会儿,阿苏大声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只有依托于这些规律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事物本身,而为了更好的利用规律,我们又要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来最大化的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掌握规律和养成习惯已经是我们更加接近成功本身了,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够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奇哥说:“佩服,佩服,阿苏你的总结能力现在是越来越强了啊!”
阿苏笑着说:“这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要是总和你在一起,我恐怕都不会说话了!”
奇哥眯缝着眼睛,挠了挠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真的吗?”
我们几个都笑了起来。
然后,我认真地说:“下次,我们的故事主题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