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1〕,群而不党〔2〕。”
〔1〕庄以持己日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2〕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06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平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1〕。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2〕”
〔1〕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平声。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夫子无是也。然或有所誉者,则必尝有以试之,而知某将然矣。圣人善鲁之速,而无所苟如此。若其恶恶,则已缓矣。是以虽有以前知其恶,而终无所毁也。〔2〕斯民者,今此之人也。三代,夏、商、周也。
直道,无私曲也。言吾之所以无所毁誉者,盖以此民即三代之时所以善其善、恶其恶而无所私曲之民,故我今亦不得而枉其是非之实也。尹氏曰:“孔子立于人也,岂有意于毁誉之哉?其所以誉之者,盖试而知其美故也。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岂得容私于其间哉?”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1〕〔1〕夫,音扶。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胡氏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子曰:“巧言乱德〔1〕,小不忍〔2〕则乱大谋。”
〔1〕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2〕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1〕好、恶,并去声。杨氏曰:“惟仁者能好恶人。众好恶之而不察,则或蔽于私矣。”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1〕弘,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张子曰:“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1〕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惟不改,则其过遂成,而将不及改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1〕,无益〔2〕,不如学也。”
〔3〕〔1〕句。〔2〕句。〔3〕此为思而不学者言之。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而自得也。
李氏曰:“夫子非思而不学者,特垂语以教人尔。”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1〕馁,奴罪反。耕所以谋食,而未必得食。学所以谋道,而禄在其中。然其学也,忧不得平道而已,非为忧贫之故而欲为是以得禄也。尹氏曰:“君子治其本而不恤其末,岂以在外者为忧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