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停止捐輸並變通常例捐款疏光緒五年戶部
光緒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欽奉上諭。前因軍務未平用款不繼不得已開捐納職藉濟餉需乃近來中外捐納各員其為守兼優才具可用者固不乏不而濫竽充數甚至有玷官箴者實屬不少至各屬辦理捐輸原不無實事求是有裨國計之處而行之日久捐資之影射捐生之取巧及委員等種種獘竇不一而足於澄清吏治之道既多窒礙於餉需亦多有名無實自應及時停止以肅政體著戶部及各省督撫通盤籌畫務將京捐局及各省捐局每年入項若干詳細查明將此項作何支用之處設法籌款相抵一面奏明停止捐輸毋得藉詞款項難籌有意延宕欽此。欽遵。由內閣抄出到部。仰見皇太后皇上肅清政體澄敘官方之至意。欽佩莫名。當由四百里飛咨有捐省分各督撫。趕緊籌款。奏明辦理外。伏查會典內開。戶部捐納房。掌捐納之事。凡報捐貢監職銜加級紀錄封典等項。俱由部具呈。交銀給與執照。凡遇暫開事例。一管核等因。所謂暫開事例者。於常捐之外。暫准捐納實職。歷溯從前。或因軍務。或因河工。款項不足。開捐濟餉。事竣即停。迨咸豐元年十一月間。奏開籌餉事例。其時軍務迭起。需餉浩繁。部庫空虛。岌岌可慮。不得已為權宜之計。捐輸之外。如鈔票官錢票鐵錢當百當十等大錢。皆倉卒補苴。以資周轉。然行之未久。獘竇叢生。不特無裨國儲。
抑且有妨民用。業經陸續奏請停止。循行至今者。惟當十大錢及捐輸兩事。當十錢。京城市廛行用。相沿已久。未便遽議更張。捐輸則於庫款度支。不無裨益。且係捐生情殷報。並無抑勒苛索等獘。是以未請停止。惟是開捐以來。各省相繼奏請設局。減成折收。捐納實職。條例繁多。內如關係較重之捐納武職。捐免離任。捐免驗看等項。已經臣部隨時酌核。先後奏停。而捐章收數既減。捐生集資較易。一經核准。銓選分發。即是實官。其中賢否錯雜。一時誠難辨別。且捐局林立。各不相下。收捐上兌。互有低昂。亦難保無影射取巧之獘。誠如聖諭。自應及時停止。以肅政體。至籌款相抵一節。查咸豐四年七月間。臣部奏設捐銅局。同治十三年六月奏改京捐局。並令禮部鑄造條記。派員經理收呈發照等事。按卯具奏。其銀由捐生自行繳庫。以近年收款論之。各項實官。外省減成較多。捐生避重就輕。在局報捐者少。約計一年所收。不過五六十萬兩。其中以分先前。分間前。儘先前。新班遇缺。新班遇缺先。謂之銀捐。外省不准兌收者。銀數為較多。此京捐局每年入項之大概也。若支用之款。除寶泉寶源兩局。每年工食銀二萬四千兩。京捐局每年經費兩次奏銷銀二千四百兩。均由餘平項下開銷。不動正款外。惟內外火器營差操公費一萬二千兩。遇閏之年。加增銀一千兩。由該營奏准於捐項下支給。此外均歸大庫搭於兵餉之用。若將銀捐停止。則常捐應收者。如加級紀錄免保舉等項。以現在計之。一年若可收銀十餘萬兩。將來外省捐局。一律停止。歸復捐納房收捐發照舊章。則庫款尚可加收。如目前實有不敷。再由臣部體察情形。於續撥京餉案內奏明辦理。此京捐局支用之大概也。
至京捐局銀捐等項。及各項實官。並常例未載條款。同火器營章程。臣部自奉到諭旨後。業經停止收捐。統俟具奏四年分十二月卯各捐生勵。及四年分下半年經費奏銷時。將臣部京捐局即行裁撤。條記送部繳銷。所有常例應收之款。如加級紀錄等項。統按舊章。歸臣部捐納房付庫兌收。隨時核准給照。歸入咨案辦理。其京捐局經費。亦即停止。至火器營差操公積。核計常捐所入。尚敷支放。仍令照舊開支。其戶工兩局工食。向係平餘項下開放。此次銀捐既停。平餘自少。不敷之數。即由捐款項下動支。俟銅運暢行。再復舊制。此京捐局裁撤以後之大概也。伏念肅清政體。自以停止捐納實官為第一要義。應請將籌餉事例條款。概行停止。以昭畫一。並請飭下有捐省分各該督撫。遵照諭旨。一面迅速設法籌款。一面將捐務趕緊清釐。造冊報部。隨即裁撤捐局。所有照根空照。分別截清數目。咨部繳納。統限於本年五月悉數截止。其有於限外投冊者。無論出咨在先。概行發還。所有填發空照核駮之案。迭經臣部於核覆請獎奏咨案內。隨時行令追繳。應通行各局。將前奉奏咨駮令追繳空白執照各捐案。趕緊勒限追還送部。仍先行開列清單報部備查。至各處捐生。前經部駮令補交銀兩者。限外應令在部庫補交。均不准改獎移獎。其辦理賑捐省分。但據奏報捐數。業經奉旨照章給獎。並未造冊到部。及尚未奏報者。若不示以限制。則請獎實官。與捐納實官無異。應令於限內趕造清冊報部。由臣部核給。若逾限到部。不准再請實官。此外工程請獎報軍火廉俸賞抵捐等項。向按例銀核獎。或按例銀加成核獎者。仍准請獎。惟限外祗准本身子弟請獎虛銜。其未經截限以前。向由部庫兌收者。仍歸銀庫上兌。如此。京局先行裁停。外局嚴定期限。該督撫等當念朝廷澄清吏治之意。決然定計。籌款抵補。不得輕聽局員率請展限。希圖延宕。至常例報捐。載在會典。本與暫開事例不同。現在通行常例。係屬同治五年九月間奏定。臣等逐條查核。均非捐納實官。自應照舊辦理。其中亦有應行變通者。謹按條聲晰。另清單。恭呈御覽。如蒙俞允。即由臣部通行京外各衙門。即以此次奏案為定。不准再請推廣。至兌收捐款。或以實銀核算。或以銀票各半核算。或以米票分搭核算。頭緒繁則趨避多。應請嗣後常捐。無論何項。統按奏定常例所載銀數。按庫平實銀交銀庫兌收。由臣部核准。給予執照。以歸簡易而復舊制。是否有當。恭候聖裁。
一捐加級紀錄
一捐復降革留任
一捐復降革離任
一降革加五捐復
一捐復原銜
一捐入補班
一捐復原資
一捐免坐補
一捐免試俸
一捐免實授
查以上十條。均應照例定銀數辦理。
一捐免保舉
查常例內開。勞績人員。凡係生監吏員出身。從未捐資。統因勞績遞保正印官階者。無論何項勞績。均毋庸捐免保舉。既經捐資。無論先捐後保。先保後捐。亦無論所保所捐何項名目。統令補交免保舉。半銀半票。又同治二年。議覆湖南巡撫惲世臨案內。奏准捐納出身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官階。其捐免保舉銀兩。令照例定銀數。赴京局全數呈交實銀。毋庸減成各等因。嗣後應請酌量變通。除統因勞績遞保正印未經捐資者。仍毋庸捐免保舉外。此外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官階。無論先捐後保。先保後捐。不分捐納勞績。悉照例定銀數呈交免保舉實銀。由銀庫兌收。毋庸以半銀半票核算。
一捐免考試
查八旗漢軍候選官員。先令捐免考試。方准補用。其捐納貢監報捐職官。亦令捐免考試。至由捐納貢監出身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正印。及勞績保奏州縣以上正印各官。比照漢員捐免保舉新章。將應捐免考試銀兩。分別捐納勞績。令赴京局上兌。此次停止籌餉事例。除捐納貢監之漢軍不准報捐職官外。所有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官階。應比照漢員捐免保舉之例。不分捐納勞績。悉照例定銀數呈交實銀。由銀庫兌收。
一離任
查離任一條。指應陞人員而言。現在捐陞既經停止。其因勞績保陞。及業經捐陞現任人員。仍應令其報捐離任。方准離任。至各項武職捐陞。業經奏停。所載例定武職離任銀數。應請刪除。
一職銜
查由俊秀貢監報捐文武職銜。各有各項例定銀數。此係
頂戴榮身。無關治體。即實職各官報捐陞銜。其意相同。應請嗣後實官捐納陞銜。無論文武。均准其報捐。仍附入職銜條下辦理。至貢監肄業太學。為士子進身之始。既擬肅清流品。自當詳加慎重。應令捐生報捐後。仍取具圖片印結呈明。方准給照。其供事照銜議敘一節。亦請照例定實銀辦理。
一捐封典
查此條歷經推廣。均與實官無涉。應請照例定實銀辦理。
一捐分發
查常例祗載分發銀數。其指省銀數。係同治五年纂入。此次分發指省。仍應照例定實銀辦理。
請飭力籌節用永停捐輸疏光緒五年
監察御史黃元善
奏為敬陳管見。請旨飭下中外大臣。仰體德意。寓生財於節用之中。俾捐輸得以永停事。光緒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伏讀上諭。前因軍務未平各省辦理捐輸行之日久種種獘竇不一而足於餉需有名無實自應即時停止等因欽此。又光緒五年正月二十一日。伏讀上諭。戶部奏遵旨停止捐輸一摺有捐省分各督撫將籌餉事例概行停止等因欽此。凡在臣工。稍知政體者。讀之無不感頌。捐輸之害。人人知之。惟當此國用支絀之時。無人敢言。言之亦不敢盡。我兩宮皇太后皇上毅然決計。內斷於中。將捐輸永遠停止。仰見宵旰勤勞。精求上理至意。國家保世滋大之鴻規。決本於此。各省督撫大員。皆係受恩深重。此時勢艱難。宸衷乾惕。斷無不激發天良。仰體聖意。特恐但顧目前。不籌久遠。或不免藉詞款項維艱。仍迫朝廷以不得不再行開捐之勢。臣不勝鰓鰓過慮。以為與其事後周章。不如事先籌畫。與其開從前未有之利源。不如節從前未有之浮費。且於節用之中。即可裕生財之道。並使所生之財。皆為自然之利。所有應行酌減酌裁浮費。
與節財生財之道。不一而足。該大臣等果能公忠體國。自當隨時隨事。共濟時艱。臣謹就管見所及。縷陳聖聽。一各局宜裁減也。查向來各省。祗有發審清查各數局。嗣後辦理軍務。設局漸多。曰防勦。曰捐輸。曰牙釐。曰後。曰營務。曰忠義。曰書局。曰工程。種種名目。更僕難數。多一局即多一開銷。多一員即多一薪水。在該員等以為支銷由局。而不知涓滴皆公。現在軍務告竣有年。而各省各局。尚未裁撤。臣愚以為與其多留一局而安插員。不如多裁一局而節省浮費。擬請旨飭令該督撫等悉心體察。除發審清查各局外。其餘各局。應即裁減歸并。以節糜費。一釐獘宜清剔也。近年各省釐金。所有報部之數。較從前少至數百萬兩。雖謂洋稅加增。然所加之數。究不敵逐年所減之數。同一釐務。何以昔日科條尚。貨物不無疏漏。而收數仍多。今日稽察較密。商人屢受苛罰。而收數愈少。推原其故。胡林翼開辦之初。時艱正亟。人知儆惕。官場氣習。亦尚未深。又派員改裝易服。不時訪查。是以獘絕風清。涓滴歸公。嗣後所用人員。半由鑽謀而來。局中司事人等。又皆視為利藪。近來法網愈嚴。巡查愈密。訛索留難。商賈畏之如虎。並有濫支浮冒。及將罰款飽入私囊情事。以故大卡每年除薪水外。所沾潤者。為數甚鉅。莫可窮詰。其虧欠正款。節經大吏參撤者。所在多有。若不亟思整頓。患將不可勝言。擬請旨飭令各疆臣等。正己率屬。革除一切陋規。嚴禁一切獘竇。擇正途人員為守並優例應即時補缺者。委令辦理。祗以三年為限。並將該委員銜名。隨時報部。如查有前項情獘。永停敘補。其虧挪侵吞者。並從重治罪。庶人知勸懲。潔己奉公。而釐務日有起色矣。以上各條。臣謹就管見所及。縷晰瀝陳。是否有當。伏乞聖鑒。
請飭內務府撙節用款疏同治十一年戶部
奏為內務府撥款日增。部庫存儲將罄。通盤籌畫。兼顧維艱。遵旨覈議據實陳奏。仰祈聖鑒事。竊臣部接准內務府咨送原奏。內稱恭備大婚典禮。需用銀兩。請由臣部覈議。於四月內籌撥銀六十萬兩。五月內籌撥六十萬兩。六月內籌撥六十萬兩。共銀一百八十萬兩。萬勿遲緩等語。本年四月初二日。奉旨依議。欽此。欽遵行知。並迭次片催到部。臣等接閱之下。當將部庫現存銀數。與各項應放銀數。比較覈算。非謂不能相抵。實屬大相懸殊。焦灼萬端。莫知所措。謹將實在情形。為我皇太后皇上敬陳之。京師旗營兵餉。及馬銀馬錢等項。每月約需銀四十萬餘兩。兵米折銀及神機營經費。每月約需銀二十萬餘兩。此外直隸練餉。熱河兵餉。察哈爾官兵俸餉。暨一切正雜各款。統籠牽算。每月又需銀三十萬餘兩。綜計每月例放之項。不下九十餘萬兩。稍有不給。輿論譁然。此部庫有定之放款萬不容缺乏者也。直隸之察哈爾。山西之綏遠城。為西北扼要關隘。現在西北兩路。兵事方殷。該將軍都統暨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庫倫之將軍大臣。時有請撥部帑之奏。若不酌加接濟。其隱患不可勝言。又壇廟東陵西陵各項工程銀兩。有必不可緩者。亦須隨時撥給。此部庫無定之放款宜預為籌及者也。現在部庫正項銀兩。除祖寶樣銀。及奏明另款存儲以備不虞之四成洋稅二百萬兩外。所存僅一百一萬餘兩。查本年各省欠解京餉約六百餘萬兩。即使全數解到。合之部庫存款。亦僅敷本年例放之數。而江甯江蘇杭州粵海等處織造監督。差務浩繁。迭次奏撥現銀。扣抵京餉。為數甚鉅。本年四月十三日。何璟恩錫奏傳辦緞紬款項不敷摺內。瀝陳蘇省各庫匱乏情形。可見外支之款日多。即解京之款日少。此部庫空虛餉源不足之實在情形也。部庫放款如此之浩繁。進項如此之支絀。內務府於甫經撥銀一百二十萬兩之後。旋即奏撥銀一百八十萬兩。在總管內務府大臣專司供奉。
但知工程活計。均關緊要。而不知兵餉之例款。軍務之急需。京餉之有減無增。部庫之出多入少。其竭蹶情形。更有大於工程活計者。臣等綜覈度支。若不預為籌畫。坐視帑藏全空。至於事不可為。束手無策。彼時雖將臣等治罪。而大局已難補救。此又不敢不縷晰陳明者也。溯自恭辦大婚典禮以來。至本年春季止。除內務府尋常借款不計外。業經由部庫撥過銀四百五十萬兩。其各省動支傳辦物料等項。除未經報部不計外。江甯織造已動支銀五十五萬餘兩。蘇州織造已動支銀一百八十二萬餘兩。杭州織造已動支銀一百十萬餘兩。兩廣總督已動支銀三十七萬兩。粵海淮安等關已動支銀一百十七萬餘兩。共銀五百餘萬兩。統計京外撥過銀將及一千萬兩。
伏念大婚為朝廷之鉅典。府庫為天下之公財。際茲庫儲支絀。物力艱難。疊奉諭旨。諸求撙節。所費已及千萬。撥款不為不多。而內務府原奏。猶稱停工待餉。相應請旨飭下內務府大臣。查照臣部所陳各節。統計各款工程活計。及各省傳辦物料。可緩者分別停緩。其最關緊要者斟酌核實興辦。即在甫經撥給之一百二十萬兩內撙節動用。其續撥部帑。應請由臣部查存款之盈虛。定撥款之多寡。本年四五六三箇月。每月至多以十萬兩為率。仍逐事撙節核實辦理。其各省傳辦物料。凡動用正款者。由各督撫先將用款數目。專案馳奏。交部查核。庶內務府所請撥款。與兵餉一切應放要需。均不致遽行缺乏。臣等與內務府大臣同受國恩。同具天良。凡事之有關國家大局者。均應酌其緩急。權其輕重。是以內務府於江蘇省應辦活計四單。將淮安關監督兩淮運使二單奏請停辦。其歷次請款摺內。亦皆有由部核議字樣。臣部於內務府奏撥用款。從前部庫尚可敷衍。無不設法通融。不敢有煩聖慮。既以無限之撥款。取諸將匱之庫儲。事處萬難。關繫甚重。用敢披瀝上瀆。伏乞訓示遵行。
聲明內府外庫定制疏同治十二年戶部
奏為內府外庫。定制攸分。各宜量入為出。不可牽混。以示限制而清界限。請旨飭遵事。竊維國家定制。戶部綜覈天下之錢糧。內務府備內廷之供應。故各省地丁關稅鹽課正項。皆輸之戶部。而各關額外盈餘。解交內務府。誠以京外兵餉軍餉動用正款。均由戶部供支。內務府惟供備內廷傳用及紫禁城值班兵丁錢糧等項。出款有繁簡。進款故有贏絀。各動各款。不相牽混。此列聖定制。良法美意存其中也。道光以前。年遠不可紀矣。溯自道光元年以來。以及咸豐初年。戶部用部庫之錢糧。內務府動內府之進款。時有特沛恩旨頒發內帑。以為賑濟河工軍餉之需。從無內務府向戶部撥借銀兩之事。迨咸豐七年以後。始因內廷供應不敷。初向戶部借撥銀數萬兩。在彼時軍務方興。各省解款寥寥。內務府或有萬不得巳之勢。乃於咸豐七年閏五月間。臣部奏各衙門請籌之款。萬難兼顧。欽奉上諭。著該堂官查明實係刻不可緩之需方准自行奏請不得紛紛咨部籌撥以節糜費而重庫儲欽此。仰見文宗顯皇帝軫念時艱。於萬不得已之中。猶存慎重庫儲之意。所以存列聖之定制。而節國用之糜費者。至深且遠已。查臣部庫錢糧。皆出自各省之財賦。而各省地丁關稅鹽課。除本省留支兵餉及協濟軍餉。所留餘者已無幾矣。近年來臣部提撥京餉。多至七百餘萬。已竭各省之精力。是京餉無可加撥之實情也。至封存之四成洋稅。奏明另款存儲以備不虞者。此乃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臣部憂深慮遠之謀也。查此項四成洋稅。原係各國扣款。迨扣款已完。始得積存此總數。總理衙門不敢絲毫開銷。儘數提解部庫。現在部庫除借動外。所存尚不及半。不知者視為尋常存款。亦可隨時挪用。豈思敵國外患常伏於隱微。而深謀遠慮宜備於無形。萬一有不測之虞。部庫既無可分籌。存款又挪移殆盡。此時弭患無術。其貽誤軍國有不可勝言者。此封儲四成洋稅。實臣等思深慮遠之苦心。乃國家有備無患之要策。萬萬不可輕為挪移者也。各省京餉既無可添撥。封儲洋稅又不可輕動。則臣部之所入者。亦祗有此數而已。欲量入以為出。必經費之有常。戶部經費之有常經。而內務府之借款無定數。近年來多至一百三四十萬。少亦不下八九十萬。去年歲底。竭力挪湊。部庫已羅掘一空。截至十二月二十二日。除封儲四成洋稅及祖寶漕折等項外。所存正項銀祗有二萬餘兩。若非挪動四成洋稅。幾至放無可放。所謂一年之蓄者安在乎。臣等仰屋而歎。焦灼萬分。無論庫款不支。就此內府外庫。頻頻借撥。漫無限制。亦大非國家之定體。即以從前亦有動撥內帑之時。然皆欽奉特旨。且因河工賑濟軍需緊急要款。並非尋常動用。況歷年動過內帑八百萬。近年借過部庫亦八百餘萬。已足相抵。自宜劃分界限。
伏思內務府有內務府之錢糧。所有天津長蘆各款。粵海關公用。各關價。以及莊園頭租銀。宜權一年之進款以為出款。儻謂例解之款。各省關每多積欠。第從前各省軍務未靖。催提為難。現在兩淮山東等處早經肅清。如困內務府實力整頓。進款自當日增。漸符舊額。至臣部有臣部之錢糧。即有臣部之出項。每年酌提京餉。準一年之用項以為衡。亦不敢輕易添撥。內府外庫各動各款。出入均有常經。乃所以明祖制。守成法。而為國家經久之道。相應請旨飭下內務府大臣恪遵定制。所有供應內廷一切用項。即動用內務府廣儲司銀庫錢糧。仍懍遵咸豐七年上諭。嗣後該堂官不得紛紛咨部籌撥。以重庫儲而節糜費。並請飭令該大臣。將各省關例解內務府之款。認真整頓。嚴定處分。儻再仍前拖欠。即由內務府將該督撫監督鹽運使等實予參革。以為玩視內廷要需者戒。庶內務府自用自款。不至再行借撥部庫錢糧。俾臣部經費有常。得以量入為出。為天下節省一分財賦。即為國家培養一分元氣。於國計民生。兩有裨益。臣等為內府外庫定制攸分。各宜權衡出入。不應頻為借撥。以示限制。所有聲明定制緣由。理合恭摺具奏。伏乞聖鑒。
請飭稽查直省懸宕款目疏道光十年
徐法績
臣聞自古理財之策。與其就未然之利創為謀之。不如就已然之利因而理之。周官言理財。三府以下。主會計者什居六七。不遺纖悉。後代善理財者。無過唐之劉晏。晏以辦集眾務。在於得人。擇通敏廉勤之士。檢校簿書。事雖至細。必委之士類。吏惟書符牒。不敢發一言。其官屬雖千里。奉令如在目前。無能欺紿。當時宿重兵。所費不貲。皆取辦於晏。可知句稽之效。信而有徵。今戶部總制天下出納之數。若認真覈查。則宿逋所收。浮費所減。月計歲積。何啻千百萬。此無俟他求者也。即如直省每年正雜錢糧。開除實在款目。多不能逐案清結。或開除在數年前。報銷在數年後。或暫行借墊。久忘歸款。或多年挂搭。未經剔出。舊案未結。新案又來。頭緒既已紛繁。款目又復參錯。上司以間款充私用。屬員以新款彌舊虧。公項可使拖欠。私利則必取盈。間有動撥不發。則以別款支銷為解。名為撥空。雖經戶部節年行查。而外省延不登覆。則亦不復究詰。是有用之錢糧。皆懸於空虛之處。吏蝕官侵。久皆無著。至如現任官員積欠。本屬有力完繳。往往於去官身故無力完繳時。始行參出。其未參者。已可想見。即借支養廉一節。為數無多。往往服官多年。尚未扣繳。其他項未扣者。更可想見。至清查各款。咨查各款。抄產變價各款。色目繁多。戶部應查不查。應催不催。及雖查而或漏查。雖催而或漏催。皆所難免。是外省獘混之故。實亦戶部稽查之也。若使按年比校。則浮冒者出。逐款清釐。則滯積者出。覈對分明。則影射者出。至登覆遲延。亦當秉公參究。不得概諉之無策。外省無可支飾。
自必為籌補之方。又如戶工二部交涉事件。如地方各項工程。一經奏准。外省即列入開除。而工部行查。有一二十年尚未覈減者。戶部咨查工部。不准報銷。此項歷任交代。著落何處。節年報部清冊。歸入何項。其中騰那牽混之獘。不問可知。加以書吏乘機舞獘。壓擱文案。不行呈出。司員稍不加檢。則例案不符。依樣照覆者。不知凡幾。賦稅如故。耗費日增。若先時不為整頓之方。恐日久遂有支絀之慮。臣愚以為除獘即以興利。治法必需治人。事固有名為精詳而實則疏。名為慎重而實則縱弛。名為責成而實則諉謝者矣。請旨飭下戶部。就各司詳選勤慎司員。將外省積年懸宕文案。及一切未完各款。細加檢查。分別何者最要。何者次要。奏請勒限嚴催。逐款聲覆。如有仍前玩延。即據實參奏。以示懲創。設司員查催不力。亦應分別記過。案參劾。至外省懸宕之由。實以上司因循所致。該大臣身受重恩。自當講求國計。並請飭下各督撫認真確查。將現任官員名下未完各項。設法催提歸款。虧短之數。按年彌補。覈歸實存數內。依限報部。抑臣更有請者。從前直省藩庫。例有封儲銀兩。以備要需。現在部庫贏餘。而封儲不無短絀。若紛紛提解。非惟往來運費滋繁。而各省逐漸空虛。亦非萬全之策。臣愚以為款項但能覈實。則封儲各省與解歸部庫。其為實存則一。此項節追銀兩。除例應報撥外。仍節次覈入儲封。聲明咨部。如此逐漸積累。內外皆歸殷實。臣為籌畫起見。是否有當。伏乞皇上聖鑒。
請每年清查以杜獘源疏道光三十年
四川總督徐澤醇
現今急務。得人之外。重在理財。國家經費有常。以各省地丁鹽課關稅約計。一年所入所出。臣雖未得其詳。然量入為出。總有盈餘。間有偏災歉歲。亦不過減去十之一二。近來帑項動形支絀。論者不以年歲荒歉為詞。即以用項繁多藉口。以臣幼年所聞。乾隆年間。東南兩河。以及各項工程。所用倍於今日。而庫豐盈。今則較前事事從儉。而益形不足者。理財之政不講。於錢糧鹽課稅務。不能認真講求。祗奉行了事故耳。即如地丁一項。藩司每年循例詳明督撫。督撫按其所詳具題咨部。部中由書吏辦稿送該管司員。司員按冊核實呈送堂官。內外相維。法制可謂慎密之至。不知積習相沿。其見諸案牘者。不過奉行故事。而朦混侵蝕之獘。即伏於其中。蓋一州一縣。地丁皆有定額。而不肖州縣。或預為侵蝕地步。則有以無災而災者。有以不欠而為民欠者。除其報災報欠之數。而以餘數稟知。藩司核其數目相符。詳明督撫。即委員往查。不過以並無飾一稟塞責。據此具題咨部。名曰照例。不知獘已伏於例之中也。此外假辦公流攤名目。暗飽私者。更無論已。以此為理財。財何能足。此天下之通病。而財賦最多之處。其獘為尤甚。如臣前在山東辦理清查。分別有著無著之款。共虧有六百餘萬兩之多是也。臣於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到山東藩司任。至二十八年二月接徵二十七年錢糧。又於六月到山東巡撫任。趕辦清查。至二十九年七月合計一年有餘。所徵地丁錢糧。較二十七年以前多至四五十萬。曾經奏明在案。一則因清查持之嚴。而故態不敢復萌。一則有另立錢糧總簿。而欺隱無所施其計。防獘必於其微。立法不厭精詳。敬為我皇上陳之。現在各省清查。將次完竣。清查所以欲知從前所虧之數而設法彌補。清查後尤必預杜新虧之漸。欲杜其漸。莫如將各省州縣地丁稅課一年一清查。臣閱邸抄。見科臣有言之者。而尚未盡悉外間情形。其清查之要。藩司於各州縣額徵錢糧及雜稅款目。於尋常號簿外。另立錢糧專案號簿一本。雜稅專案號簿一本。將應徵數目。載入某州縣名下。遇上忙徵解錢糧。於某州縣稟報起解銀兩時。即將起解日期並銀數登記簿內。到庫時亦將收庫日期登記。其有逾限未解到者。即可按冊而稽。嚴行追解。不致受其虛報徵解之獘。亦可隨時考核徵解之多寡。其歷年未完陳欠。亦另簿登記。臣前在山東藩司任內曾行之。並於接見州縣時。詰其歷年所欠分數。有籍可稽。無詞可飾。是以徵解見有起色。並將各專案另立冊籍兩本。循環呈送督撫備查。年終將州縣所徵錢糧。
分別已完未完數目。開具清單專案具奏。奏銷時。再將年前未完分數。或全完。或尚未全完。亦另行開單具奏。其各關稅鹽務。亦照此辦理。遇有偏災。必令該州縣將被災處所。是某村莊。在某州縣城之何方。距城若干里數。詳悉隨稟開具清單。不得概稱某鄉等。希冀含混隱飾。出具並無飾切結。
再另委賢能之道府大員。前往被災處所。勘明某村某莊係全行被災之區。某村某莊並非全行被災。其非全行被災者。則將成熟地方剔除。不能成熟地方。分別災緩。據實稟明督撫。其民欠地方。亦照前令其指明欠戶是何村莊。出具切結。不得含混稟報。如此。則凡有災區民欠。皆可得其實在。如有恩旨緩免。照該州縣所呈清單。並刊附入謄黃之末。則紳民莫不共睹其詳。可杜隱飾之獘。儻有無災報災以完作欠者。則完糧之戶必不甘心矣。臣以為天下大利必歸農。而理財之要莫切於此。我朝額徵錢糧。較古制什一。尚有不足。除實係瘠貧之戶。力不能完者有之。餘無不輸將恐後也。以朝廷薄斂正供。聽不肖州縣明侵暗蝕於前。迨經查出參追。勢已不能全完。況遇該上司有以揭出後慮屬員藉詞酬應牽制者。亦恐不免。若將地丁錢糧關稅鹽務。一年清查一次。分別全完未完。開列清單具奏。不惟部臣易於勾稽。而人人共見。則情節隱飾支離。亦可隨時發奸摘伏矣。近時理財之要。此月計歲會之法。臣以為亟應講求也。此外並由督撫臣轉飭藩司。諭令州縣將庫吏庫書姓名住址子孫田產。造具清冊兩本。一本藩司存案。一本督撫存案。並先傳諭所屬庫吏庫書。或陸續將該吏等傳到省城面加訓諭。如官有侵隱正項錢糧。准書吏稟明該管道府。道府隱忍不辦。准進省稟明藩司督撫。所有州縣虧空。書吏既已稟明。即免書吏罰賠治罪。如官有虧缺。書吏不行稟明。除將虧空之員嚴行治罪外。並將書吏一并罰賠治罪。臣在山東巡撫任內。曾陸續傳到各州縣庫吏庫書。當面曉以利害。令其將子孫姓名田產住址。一并敘入結內。出結以後。如有該管官侵欺錢糧。報民欠。即據實來省稟明。如有隱匿不先行稟明。情甘罰賠認罪切結。飭令藩司存案。該書吏等自顧身家。頗知畏懼。斷不為官受累。行之尚未一年。得畢其事。旋即離任。若能照此認真辦理。可清理財之源。則州縣自不敢任意侵蝕。而該省大吏亦有所核。部臣又可以飭令司員專立錢糧號簿。註明某府州縣每年應完錢糧數目。以備呈堂隨時稽核。至某府所屬州縣地丁錢糧。何司所管。亦必分別繁簡。各專派司員始終經理其事。則責無旁貸。稽查易周。不致啟書吏高下其手之獘。即有不肖州縣。無所施其伎倆。而帑項自日見充裕。以十八省地丁統計。除去錢糧無多尚未虧空之省分外。以十八省而論。一省至少較前總可每年多進二十萬兩。十省則多進二百萬兩。以十年計之。即地丁一項。已有二千萬兩矣。此國家自然之利。不必另籌別策。而日益豐盈。夫何至偶有偏災。一籌莫展。獨貽宵旰之憂勞乎。臣為理財杜絕獘源起見。是否有當。理合繕摺具奏。伏乞皇上聖鑒。
清查彌補章程疏道光三十年
浙江巡撫吳文鎔
竊照浙江省清查。上年經欽差臣季芝昌會同臣查明倉庫挪缺大數。籌議追賠章程。先後具奏。並分年分縣造具四柱清冊咨部。行令將應追銀數分任造冊呈核。臣當查分任追數。應以冊報存墊為憑。而冊報存墊。尤當以原接交代為據。雖交代係統計存墊。不分正附。但其存正存附之款。確有可查。即應存應抵之銀。無從掩飾。隨將交代先行勒限算結。一面嚴飭各縣按任造齊。並督飭局員悉心稽核。其正款之錯列附貯者。逐為釐正。其濫款之混列攤抵者。概行剔刪。統計各屬共一千一百七十八任。實應追正款銀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四十五兩八分五釐三毫四絲三忽九微。現已分任造具清冊。並將各任抵款賠款。於冊內分條開注。咨部聽候核辦。伏查浙省挪缺倉庫正項。前經臣奏准定限概議追賠。現在業將追款核明。應即分別按期限繳。惟統核分任款冊。自前屆清查道光二年至二十八年為止。年分既久。任數更多。各員追款。大率累百盈千。甚者數逾鉅萬。一員經歷數任。計益復不貲。每限追銀。多至五六千兩不等。其間事故離浙之員。現經分請咨追。難必盡歸有著。即在浙之員。公私交困。現任尚形竭蹶。候補彌覺艱難。勢亦未能悉出多資。勉完鉅款。伏思此次清查。既仰邀典於前。更明定處分於後。但使力所能及。宜無不感而思奮。自顧功名。第追數積重則設措逾難。即急公者亦將束手而無策。追數減輕則補苴較易。雖惰誤者亦必設法以求全。若概以法在必行。不量其力所未逮。挪缺既鉅。追限追臨。冀倖之路已窮。觀望之心遂起。即貲產稍可措繳。而度已不足清償。或戚友本可代籌。而苦於不能為繼。勢將躊躇坐視。廢棄自甘。縱使立予褫革。加以查抄。
在該員等身家固無所顧惜。但其所挪之款。悉關正項之銀。抄封徒有嚴條。備抵百無一二。於國計虧損實多。況應追之員。現多從留任。儻或迫於繳款。苟圖自全。更啟挪移。別滋朘削。舊未補而虧新。上未益而損下。禁防雖密。流獘何窮。此臣與司道等體察情形。圖維再四。不得不以追賠為正辦。而又不敢以專事追賠為完策也。恭查道光二十八年欽奉上諭。各省清查辦齊短少之項已有數目惟應速籌彌補章程不得轇轕耽延終歸無著等因欽此。仰見聖慮周詳。莫名欽佩。竊思彌補固為要務。章程尤貴熟籌。浙省上屆清查。本以攤捐為彌補。此次清查。前經欽差臣季芝昌以浙省挪數較鉅。缺分已疲。循案派攤。必難補足。是以奏請追賠。是目前籌補之法。固不能再議攤捐。但念各任追數之多。又不能不籌彌補。因查上年欽差臣議定章程原奏內。節省公用一條。以浙省公用較繁。際此積獘相仍。務宜力求撙節。原係專指捐項而言。第思捐項既可裁節。即無事不可從省。一款省一分之用項。所節無多。辦公無虞不足。一縣得一分之節省。積以成數。通省即見有餘。
現就各屬情形。通籌出納。其中實有數端可以節省者。即如通省年額養廉。前因扣款已多。原奏聲請緩提。自上年以來。遵照奏定酌減公用章程。每遇捐款內動支之項。或減或裁。無不逐加確核。另行酌定。現在支款業已減折。扣款即可稍輕。是節省業有明徵。養廉已可提補。又查各縣批解地漕。應需銀匠傾耗經解川費。及一切公用。每縣多寡不等。現在核實酌減。總計兩項每年約可提補銀三萬餘兩。又查存留役食等項。俱係由縣坐支。司道府各書紙飯等項。亦多由縣津貼。此二款俱屬折錢給發。現在銀價增昂。較前逾倍。循舊折給。核有盈餘。各屬計。每年約可提補錢八萬串。如援照現屆官墊民欠攤限。以二十五年為率。共可提補銀七十五萬兩。提補錢二百萬串。即補限比追限為稍。而補款必較追款為著實。惟以籌補之數。核計應存之銀。如概予補完。則追數多而補數較少。通省挪缺之項。勢難全數補清。如按成分補。則追數多者補數亦多。虧缺較鉅之員。轉得其議處。臣與司道悉心酌議。籌定章程。應請將籌補之數。即以該員完繳之數為準。如該員名下初限應繳銀數。能完至五成者。其餘五成即予豁除。歸入籌補。完至三成者。亦准其籌補三成。其未完四成銀款。應請酌展一年。著落完繳。不准再予籌補。餘即照此遞推。如初限屆滿。不能完足成數者。請即照章查辦。此外陞任及候補各員。亦照此一律辦理。查原議定章。仿照安省上屆章程。本屬加緊四年。現在各省清查。福建山東等省統限八年。俱已奏明咨部覆准在案。今議將業已完足成數者。量予加展。仍較各省章程並無寬縱。且以追賠籌補相輔而行。則籌補非為濫施。即追賠易收成效。黽勉自勵者予以減追。而觀感必思共奮。抗延不繳者仍行參辦。而法網無可倖逃。是於追補之中即寓勸懲之法。況節省不由攤派。不致藉詞以啟新虧。提扣悉有實銀。無待虛墊而成懸款。如此變通辦理。於追賠原案。並不相妨。而彌補章程。益歸實在矣。據布政使汪本銓杭嘉湖道舒化民會詳請奏前來。臣復核無異。除將分任各冊及歸補章程開具條款另行咨部外。理合恭摺具奏。伏乞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