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孔子曰:“祿①之去公室五世②矣,政逮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注释】
①祿:爵祿。这里指政权。②五世:即五代,白鲁公室丧失政权到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经历了五代。公元前608年,鲁文公死,大夫东门遂(襄仲)杀嫡长子而立宣公,掌握了鲁国政权,宣公死后,鲁国政权实际上落在季氏手中,经成公、襄公、昭公而至定公,其五代。③四世:公元前591年宣公死,季文子驱逐东门氏,从此季氏为正卿,掌握鲁国政权。自季氏最初掌握鲁国政权到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经历了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代,称四世。④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三家一直掌握鲁国政权,鲁定公时,曾出现“陪臣执国命”的局面,三桓势力一度衰弱,孔子断言三桓子孙将从此衰败下去,是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恶毒诅咒。
【译文】
孔子说:“鲁君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季孙氏〕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注释】
①谅:守信用、诚实。②便(pián蹁)辟:惯于走邪道。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④便(pián蹁)佞:善以言辞取媚于人。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①游,乐宴乐②,损矣。”
【注释】
①佚:同“逸”。②宴乐:宴饮取乐。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也有三种。喜好以礼乐节制自己,喜好说别人的优点,喜好多交贤德的朋友,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好闲游,喜好大吃大喝,这是有害的。”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②。”
【注释】
①愆(qiān千):过失。②瞽(ɡǔ古):盲人。
【译文】
孔子说:“侍奉君子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三种过失:当君子还未说到的时候,你先说,就是急躁;当君子已经说到了,你还不说,就是隐瞒;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就是瞎子。”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注释】
①得:贪心。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惕: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要警惕好胜喜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贪得无厌。”
16?8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②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①大人:指上层奴隶主贵族。②狎(xiá匣):这里指狎侮,不尊重。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怕:怕天命,怕地位高贵的人,怕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怕,轻视地位高贵的人,蔑视圣人的话。”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然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然后学习的人,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不学习,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下等人。”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①: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②思义。”
【注释】
①思:思考,反省。②得:指取得财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事要反省:看的时候,要反省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反省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反省是否温和;态度,要反省是否恭敬;说话,要反省是否忠实;做事,要反省是否认真;有疑难,要反省是否应该问;发怒,要反省是否有后患;取得财利,要反省是否合于礼义。”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①。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①探汤:手伸到开水里。
【译文】
孔子说:“看见好的行为,就怕赶不上;看见不好的行为,就好象把手伸进开水里一样赶紧避开。我见到过这种人,也听到过这种话。以隐居来保全自己的志愿,以行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但没有见到过这种人。”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①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②?
【注释】
①首阳:首阳山,在山西运城县南。②其斯之谓与:这句与上文不相衔接,可能中间有脫漏的句子。
【译文】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但到他死的时候,老百姓找不出他有什么美德可称颂的。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但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①其子也。”
【注释】
①远(yuàn怨):不亲近,这里指不偏向。
【译文】
陈亢问伯鱼:“您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天,他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他面前快步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过《诗》吗?’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在官场上〕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一天,他又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他面前快步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过礼吗?’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不能按周礼办事,〕站不住脚。’我回去就学礼。我只听说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就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点收获:了解到学《诗》的道理,了解到学礼的道理,又了解到君子不偏向自己的儿子。”
16?14邦君①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②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注释】
①邦君:指诸侯国的国君。②:诸这里是“之于”的合音。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呼她为君夫人,在其他国家的人面前便称呼她为寡小君;其他国家的人也称她为君夫人。阳货篇第十七
17?1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②孔子豚③。孔子时④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⑤。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⑥,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⑦失时,可谓知⑧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⑨。”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①阳货:又作“阳虎”,是季氏家臣。他曾攻打过鲁昭公反攻倒算的据点郓城。后来,不但一度掌握了季氏一家的大权,而且掌握了鲁国的大权,孔子骂他是“陪臣执国命”。公元前505年季平子死时,他主张以璠璵(fányú凡鱼,只有国君才能佩带的玉器)陪葬季平子,遭到季桓子的宠臣仲梁怀的反对,由此同季氏发生了矛盾。他和公山弗扰共谋囚禁过季桓子。公元前502年,他又和公山弗扰等五人合谋杀害季桓子,没有成功,便逃到齐国。后来又逃到晋国投奔新兴地主阶级代表赵简子。季桓子和阳货的斗争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内部斗争。孔子见阳货当是公元前502年以前故事。②归:同“馈”(kuì愧),赠送。③豚(tún屯):小猪。这里指蒸熟的小猪。按当时礼节,地位高的人赠送礼物给地位低的人,受赠者如果不是当面接受,就应回拜。阳货送给孔子一只小猪,是逼孔子去回拜他。④时:同”伺”,窥伺,暗中突窥探。⑤涂:同“途”,道路。⑥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⑦亟(qì气):屡次。⑧知:同“智”。⑨与:在一起,即等待的意思。
【译文】
阳货想让孔子去见他,孔子不去见,他便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打听到他不在家,才去回拜他。两人在半路上碰见了。阳货叫住孔子说:“来!我有话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可以叫做聪明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和影响的不同才相远了。”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①不移。”
【注释】
①上知与下愚:孔子把上层奴隶主称为“上知”,把劳动人民称为“下愚”。知,同“智”
【译文】
孔子说:“高贵的有智慧的人和卑贱的愚蠢的人〔是先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
17?4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②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①子之武城:之,往。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子游在那里做官。②莞(wǎn晚)尔:微笑的样子。
【译文】
孔子到了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昔。孔子微微一笑,说道:“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治理这个小地方,用得着礼乐教化吗?〕”子游回答说:”过去我听老师说过:‘统治者学习了礼乐的道理,就能爱〔贵族中的〕人;劳动人民学习了礼乐的道理,就容易使唤了。’”孔子便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罢了。”
17?5公山弗扰①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④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⑤!”
【注释】
①公山弗扰: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公元前502年他由于拥护阳货,在费邑叛变季氏,他和季氏之间的矛盾也是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公元前498年,孔子为了削弱三桓势力,曾同鲁定公合谋攻打三家封邑的城堡,公山弗扰率费人起兵反对,打到曲阜,败后逃到齐国。②末之也已:没有地方去就算了。末,没有(什么地方)。之,去,往。已,止,算了。③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句中第一个“之”,字是句中助词,起着倒置宾语于动词之前的作用。第二个“之”字是动词,见注②。这句意思是:何必到公山氏那儿去。④徒:徒然,白白地。⑤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造成一个东方的周王朝,意思是要把东方的鲁国变成一个西周式的社会,即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
公山弗扰在费邑叛乱,叫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会让我白跑一趟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守信、勤快、恩惠。庄重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守信用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快就能取得成功,施舍恩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17?7佛肸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②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③不曰白乎,涅而不缁④吾岂匏瓜⑤也哉?焉能系⑥而不食?”
【注释】
①佛肸(bìxī必希):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的地方官。公元前490年,晋国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赵简子攻打范氏,围中牟,佛肸抗拒赵简子。赵简子与范氏的矛盾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佛肸召孔子就在此时。②中牟:晋国地名。约在现在的河北邢台和邯郸之间。③磷(lìn吝):损伤。④涅(niè聂)而不缁(zī茲):涅,一种矿物,可染黑衣服。这里作动词用,染的意思。缁,黑。⑤匏(páo袍)瓜:葫芦的一种,味苦,不能吃。⑥系(jì寄):结,扣。
【译文】
佛肸叫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身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在中牟叛乱,你却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我说过这话。〔但是〕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葫芦吗?怎能光挂着而不给人吃呢?”
17?8子曰:“由也,女①闻六言②六蔽③矣乎?”对曰:“未也。”“居④!吾语女。好仁不好学⑤,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⑥;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⑦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⑧;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①女:同“汝”。②六言:六个字。这里指仁、知(同“智”)、信、直、勇、刚,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六个方面。③蔽:这里指弊病。④居:坐。⑤学:学习周礼。孔子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8?2),和这里“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的意思差不多,可见所谓“学”指学礼。⑥荡:放荡。⑦贼:害。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13?18)。在这里,他认为只是诚实而不学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道理,就会危害自己的亲人。⑧绞:说话尖刻。
【译文】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和六种弊病吗?”〔子路〕答:“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爱学习〔周礼〕,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爱学习〔周礼〕,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实却不爱学习〔周礼〕,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学习〔周礼〕,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学习〔周礼〕,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学习〔周礼〕,它的弊病是狂妄。”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①《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②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①夫(fú扶):指示代词,这或那的意思。②迩(ěr尔):近。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诗》呢?读《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合群的本领,可以抒发怨恨的感情;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17?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注释】
①《周南》、《召(shào邵)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域名称,周南大体上是汉水流域东部,召南大体上是汉水流域西部。《周南》和《召南》是这两个地区的民歌。孔子一再加以歪曲和吹捧的《关雎》就是《周南》的第一篇。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了《周南》、《召南》没有?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就会象面对墙壁站着那样〔无法行走〕!”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①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注释】
①玉帛:这里指举行礼仪时使用的玉器、丝帛等礼器。
【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难道只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难道只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17?12子曰:“色厉①而内荏②,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③之益也与!”
【注释】
①色厉:外表严厉。②荏(rěn忍):虛弱。③穿窬(yú余):穿,挖。窬,洞。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虛弱〔的人〕,拿小人作比喻,就象是挖墙洞偷东西的小偷吧!”
17?13子曰:“乡原①,德之贼②也。”
【注释】
①乡原:孔子所谓的“乡原”是指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人,即孟轲所谓“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实际上是敢于破坏周礼、得到人民拥护的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人士和一些违背周礼、倾向进步的奴隶主。
②贼:败坏。
【译文】
孔子说:“乡原是破坏道德的人。”
17?1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道听途说,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17?15子曰:“鄙夫①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注释】
①鄙夫:原是奴隶主对劳动人民的诬称,这里孔子是指所谓品德恶劣的人。
【译文】
孔子说:“难道可以和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既得到了〔官位〕,又担心失掉。〔一个人〕假如担心失掉〔官位〕,就会无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①也。古之狂也肆②,今之狂也荡③;古之矜④也廉⑤,今之矜也忿戾⑥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①亡:同“无”。②肆:放肆。③荡:放荡,不守礼。④矜(jīn今):骄傲。⑤廉:本意是器物的棱角,引申为不可触犯、碰不得。⑥忿(fèn奋)戾(lì利):凶恶,蛮横无理。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老百姓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那样了。古代那些狂妄的人不过是放肆一点,现在那些狂妄的人却是放荡不守礼;古代那些骄傲的人不过是碰不得,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那些愚笨的人不过是简单一点,现在那些愚笨的人却是一味的欺诈。”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①
【注释】
①这条重出,见1?3。
17?18子曰:“恶紫之夺朱①也,恶郑声②之乱雅乐③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注释】
①恶紫之夺朱:恶(wù务),厌恶。朱,大红色,古代称之为正色。紫,用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不是正色,但与正色接近。②郑声:郑国的民间音乐。③雅乐:奴隶主阶级的正统音乐。
【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音乐搅乱雅乐,厌恶用一张巧言善辩的嘴颠覆国家的人。”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但春夏秋冬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何尝说话呢?”
17?20孺悲①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
①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习士丧礼。孔子不愿见孺悲的确切原因,现在已无法查考。
【译文】
孺悲要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理由推辞不见。但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拿过瑟来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②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④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⑤不甘,闻乐不乐,居处⑥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钻燧(suì岁)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的木头四季不同。一年轮一遍,叫“钻燧改火”。②期:同“朞”(jī基),一周年。③食夫稻:古代水稻种植面积很小,所以稻米很珍贵。食夫稻,是说吃好的。夫,指示代词,这或那的意思。④女:同“汝”。⑤:甜美。指好吃的食物。⑥居处:古代守孝期间必须住在临时搭成的棚子里。这里“居处”指住在平时所住的房子里。
【译文】
宰我问:“〔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一个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旧谷子已吃完,新谷子已上场,取火用的木头也轮换了一遍,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父母死了不满三年〕你便吃开大米饭,穿起绸缎来,你心里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去做吧!一个君子守孝,〔因为想念父母,〕吃美味不觉香甜,听音乐不觉快乐,住好房子不觉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心安,你就去做好了!”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不仁啊!儿子生下来,要到三岁才能脫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没有从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三年的爱抚吗?”
17?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①乎?为之,犹贤乎已②。”
【注释】
①博弈(yì义):下棋。②犹贤乎已:贤,胜过。已,止,指什么都不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用一点心思,这种人真难办!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干干这个,也比什么都不干强。”
17?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出乱子,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做强盗。”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④者。”曰:“赐也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⑥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以为直者。”
【注释】
①恶(wù务):厌恶。下面除“称人之恶者”的“恶”字,都同此。②流:《论语》的较早版本中无“流”字。③讪(shàn扇):诽谤。④窒(zhì志):阻塞不通,顽固不化。⑤徼(jiāo交):窃取,抄袭。⑥知:同“智”。⑦孙:同“逊”。⑧讦(jié杰):揭发、攻击别人的短处。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说:“有厌恶:厌恶宣扬别人的坏处的人,厌恶身在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果断而顽固不化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所厌恶吗?”〔子贡回答说:〕“我厌恶抄袭别人的东西来冒充聪明的人,厌恶用无礼来冒充勇敢的人,厌恶揭发、攻击别人的短处来冒充正直的人。”
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①,远之则怨。”
【注释】
①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只有妇女和小人是很难养活〔和对付〕的,〔对他们〕近了就会无礼,对他们远了就会怨恨。”
17?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①焉,其终也已。”
【注释】
①恶(wù务):厌恶。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他〔这辈子〕也就算完了。”微子篇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