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韩信的一番分析,不甘寂寞的刘邦盯上了三秦大地。在刘邦看来,自己这并不算挑起战火,只不过是拿回原本就应该属于我的东西而已。谁叫你项羽不讲究了?自作孽不可活!这都是你自找的。你项羽不仁,就别怪我刘老三不义了!
话虽如此,但真的想拿下三秦大地,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几个月前,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就留了一手。为了防止刘邦东出,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
与刘邦地盘最近的就是雍王章邯,这也是项羽特意安排的。章邯那是百战名将,迄今为止只败给了项羽一个人。或者说要不是奸相赵高在后面拆台,最终鹿死谁手那还真不好说。
司马欣与他们项家颇有渊源,项羽封他为王,一方面是为了报恩,替死去的叔父还个人情,省得你九泉之下还担心,来世还欠人家点东西。而另一方面则是让司马欣扼住函谷关要塞。你刘邦想东出,必然要经过函谷关。司马欣无需向章邯那样亲冒矢石和刘邦拼命,只要死守函谷关,你刘邦绝对寸步难行。
至于董翳,虽然和章邯、司马欣这些人同属项羽封的诸侯王,地位平等,但三秦之中他的地盘最小,在今天的陕北。分封之时,董翳无非是因为投降了,给个地位而已。毕竟人家曾经在秦军中地位也不低,司马欣都当王了,咋的也得让董翳称王啊,这就和充话费送手机差不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董翳的地位并不重要,战略位置也不重要。但三秦同属一体,荣辱与共,牵一发而动全身。况且这三个人原本就是亲密战友,董翳的存在既可以对章邯、司马欣起到策应作用,对刘邦有是一种牵制,或者是一种威胁。至少可以充当过河卒或者暗棋的角色。
刘邦东出的第一道屏障就是章邯,这是个劲敌,对付他必需要花些心思、费些脑筋。当初入蜀的时候,刘邦为了迷惑项羽,将栈道烧毁了。
无论是从巴蜀出兵,还是从汉中出兵,刘邦只有两条路可走。栈道已经被烧毁,此时东出唯一的路径就是陈仓。但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兵北伐时,曾经有一次就经过陈仓。魏将郝昭以一千人马坚守陈仓,以诸葛亮的用兵才能,数万兵马竟然在陈仓面前寸步难行,可见陈仓之险,地理位置之优越。
而这种局面也正合乎项羽的心意,一条路已毁,只要在陈仓严防死守,刘邦就会被死死地钉在巴蜀之地,这辈子都别想再见识中原的风光,也别指望看中原的美女了,母猪都不让你见到一个。
现在兵出陈仓是刘邦的唯一选择,但是在此之前,刘邦还是决定赌一次。
按照韩信的策略,刘邦派樊哙带人去修栈道,并且限令一个月内修完。至于带了多少人说法不一,有的说带了五百人,也有的说带了一万人。估计带一万人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刘邦手下就那点人手,有限的兵力必须用在攻城略地上。
栈道的长度有好几百里,这样浩大的工程,就算发包出去,哪怕是豆腐渣工程,没个一年也修不完,何况只给一个月的时限呢!当然,刘邦也没想着他能修完,此举的目的只是虚张声势,借此迷惑章邯,让他误以为刘邦要从栈道出兵。如果章邯中计,那么势必将大部分兵马调到栈桥一带防守,从陈仓出兵的压力也就锐减很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举能否成功,刘邦只能听天由命了。但就在樊哙修栈道的时候,刘邦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率军到达了陈仓。在此之前,他先派曹参率军攻打下辨、故道这两个地方。而这也就是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来历。
章邯不愧是百战名将,他早已料定刘邦修栈道那只是掩人耳目而已,真实的意图是奇袭陈仓。所以,当刘邦对陈仓发起进攻的时候才发现,章邯正在陈仓呢,而且是重兵防守。
奇袭计划落空,刘邦只能硬打了。陈仓这个地方,此时的战略重要性并不亚于函谷关,而且绝对是易守难攻。几轮进攻下来,刘邦这边损失惨重。见此情景,刘邦打算撤军,东出的事从长计议吧。就在这时,赵衍的一席话改变了整个战局。赵衍是谁不太清楚,史书上没有给他作传,但赵衍应该是本地人,对此地的地形了如指掌。他对刘邦说,派一部分兵马从陈仓故道翻越山岭绕到陈仓后面,两面夹击取陈仓如同探囊取物。
此时的刘邦已经没有任何选择,要么回汉中窝着去,娶几房姨太太,每天抽土烟抠脚气喝烧酒,过着土豪的生活,要么就再赌一次。
权衡利弊之后,刘邦听从了赵衍的谋划,分出兵马翻越山岭。对于这一切章邯并不知道,毕竟他就国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地势还不那么了解。
当翻越山岭的汉军从后面发动进攻的时候,仓促之间,章邯这边彻底乱了阵脚。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之下,章邯败阵,陈仓失守。
此战一开始,刘邦就采取了分兵的策略。当刘邦率人攻打陈仓之时,另遣樊哙去进攻西城县丞的部队,紧接着兵指雍城。
当章邯已经从陈仓败退下来之时,樊哙则在雍城以逸待劳,磨刀霍霍地等着章邯的残兵败将。狭路相逢勇者胜,短兵相接后,樊哙大败章邯的轻车骑兵。章邯无奈之下,只好退往好畤。刚到这里,又与刘邦遭遇,再次战败后退回了废丘。
与此同时,由曹参率领的另一路兵马已经攻下了雍城、斄县。紧接着回军与刘邦汇合,在好畤与章邯的弟弟章平遭遇。曹参摆开阵势一通猛攻,在凌厉的攻势之下。章平不敌,败退好畤。曹参率军包围了好畤,并夺下壤乡。